為什麼要李淵一定要殺死竇建德?原因在這!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為什麼要李淵一定要殺死竇建德?原因在這!
在李淵管轄的山西境內,爆發了劉武周起義,得到突厥支持的劉武周,在李淵的縱容下,開始快速擴張,攻取雁門、樓煩、定襄等郡,此後正式接受突厥的冊封,成為定楊可汗。

在得到職業經理人宋金剛加入後,劉武周的部隊,正式脱變,成為爭奪天下俱樂部的成員。

劉武周也不吝嗇,不僅封宋金剛為宋王,將個人財富的一半都送給了他,同時送上的,還有整個軍隊的指揮權,宋金剛很感激劉武周的信任,娶了劉武周的妹妹,成為一家人,徹底打消了劉武周的疑慮。

此後,宋金剛轉戰整個山西,除了西南一隅外,都成了劉武周的勢力範圍,公元619年,李淵次子李世民出山,和宋金剛在柏壁展開決戰。

李淵為李世民提供了足夠的支持,成功策反宋金剛的重要糧食供應商呂崇茂,在得到整個山西豪門支持後,李世民利用防守反擊策略,打敗宋金剛,劉武周起義失敗,李唐王朝奪回河東,鞏固了自己在關中的地位。

消除內亂外憂之後,李淵將目光瞄向了洛陽,而此時能夠和李淵爭奪天下的,就只有王世充和竇建德的部隊。

聊下面的話題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節:

1、薛舉:第一個打敗李世民的起義軍領袖

2、劉武周,李世民打敗的第二支精鋭騎兵

隋末的起義風潮,最先開始的地方在山東,這批人被張須陀鎮壓後,紛紛轉戰江南,因為遠征高句麗,河北成為繼山東之後,第二個加入起義大軍的地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今天的主角竇建德。

竇建德出生在公元573年,當時還是北周、北齊、南朝三國鼎立時期,宇文邕殺死宇文護之後,實行改革,將北周的實力上升了一個檔次,準備對北齊動武,當然,這些都和竇建德沒什麼關係。

對於那個時代出生的人來説,生活只有兩件事,下地幹活還有參軍,竇建德是農民出生,因為生性豪爽,成為里長,連村長也算不上,按照現在的職位劃分,應該屬於村民小組的組長。

大業7年,也就是公元611年,楊廣增兵,第一次遠征高句麗,竇建德成為百夫長,受起義潮的波及,下崗,加入了高士達的起義部隊。

高士達的根據地在高雞泊,就是河北衡水市附近的一個蘆葦蕩,方圓幾百裏,有點梁山泊的意思,劫富濟貧,搶劫過往客商,而且因為地形的原因,只要鬧的動靜不太大,官軍也沒空搭理他,剿匪,很忙。

在蘆葦蕩,竇建德過了一段舒心日子,但是時間一長,這裏好酒好肉,來投奔的人就多了,有了規模,政府軍也來了,領導第一批剿匪軍的將領,叫郭絢。

這個郭絢也不是史書上説的那麼沒用,相反是位治世能臣,原來是河東人,因為名氣很大,宇文弼巡視河北的時候,把郭絢作為副手,帶在了身邊,後來楊廣親征高句麗,將涿郡交給了他。

為什麼要李淵一定要殺死竇建德?原因在這!
(涿郡有很多個名字,幽州、燕京、大都、北平,北京)

還記得李密給楊玄感出的上、中、下三策嗎,其中上策就是攻陷涿郡,將楊廣的部隊,抵擋在關外,楊廣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郭絢,足見對他能力的肯定,後來也是平定山東叛亂的主力。

郭絢鎮壓高士達的任務,沒有完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遇到了倆奧斯卡影帝,戲演的太像了,上當也是情理之中,怎麼回事呢?

竇建德找高士達開了個軍事會議,會上統一了意見:對付郭絢這種名聲在外的老將,不能立敵,只能智取,至於如何智取,竇建德提議,自己去當卧底,於是隋末版的周瑜打黃蓋,上演了。

竇建德主動找郭絢投降。

郭絢的智商肯定沒有問題,這麼明目張膽來投誠,要歷史崔肯定不同意,奸細啊,赤裸裸的奸細,但是郭絢居然同意了,不僅同意,還引為親信!

為什麼呢?

長久以來,創始人的能力,比手下要欠缺一點,這很正常,比如翟讓和李密,劉武周和宋金剛,但是二把手的威望太高,很容易引起內部矛盾,郭絢也很明白其中的奧妙,所以他相信,竇建德和高士達之間是有裂縫的,於是才接受了竇建德。

為了將戲演到逼真,高士達竟然直接把一個俘虜來的女人,給殺了,名義上,當然是竇建德的老婆,這下郭絢徹底信了,等郭絢放鬆警惕,竇建德和高士達,裏應外合,把郭絢給幹掉了。

這事,從謀劃到執行,竇建德出力最多,郭絢也是他殺的,老竇的聲望,已經威脅到了高士達。

郭絢之後,朝廷再次派遣了一位大將,這也是位老熟人,太僕卿楊義臣,上一集歷史崔講的劉武周,曾經就是楊義臣的部下,老楊來山東地界平亂,第一個目標是張金稱。

老張也不簡單,屬於起義軍中的元老,在山東、河北一帶,輾轉了五六年,朝廷也沒能把他怎麼樣,楊義臣到來後,第一時間,就把張金稱給滅了,戰役結束的地點在河北,來都來了,就計劃把高士達也順手端了。

作為隋朝的主力大將,楊義臣對這幫起義軍,都不大感冒,殺雞焉用牛刀。

高士達呢,上次被竇建德搶了風頭,正準備把面子撈回來,剛好,楊義臣來了。

為什麼要李淵一定要殺死竇建德?原因在這!
(傳説中的蘆葦蕩)

高士達決定,要親自會一會這位隋朝大將,給竇建德留了幾個親兵守城,主力都帶走了,高士達要在沒有竇建德的情況下,把隋朝將領打敗,重塑自己老大的地位。

結果是,高士達全軍覆沒,這山寨的,和正規軍,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竇建德聽到消息,放棄大本營,直接溜了,楊義臣像鎮壓其他起義軍一樣,去大本營掃視了一圈,抓了幾個俘虜,就回去了。

剩下那些小毛賊,讓他們自生自滅吧。

竇建德在鄉下躲了一段時間,重新回到了大本營,他給老大收屍,召集舊部,一來二去,竟然被他招到了近三千的士兵,正式成了老大。

沒有了上級壓迫,竇建德真正將自己的個人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攻陷城池後,農民、官吏、商賈、士兵,誰都沒為難,種田的、做生意的、管人的、上班的,都按原來的規矩辦。

史書上,對於這種行為,有個專門的詞,叫:收買人心。

效果很明顯,周邊的縣、郡,有很多都來主動投降的,其中最有名的縣令,叫宋正本。

如果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才算人才,那麼宋正本只能算半個,甚至半個也算不上,因為他的主要功能,既不上戰場,也不是治國,而是直諫。

人的性格有千萬種,但是基本的人性是一樣的,貪嗔痴,而宋正本的作用,就是在你得意忘形的時候,給你敲下警鐘。

這種直諫,有時能拯救很多人,但是往往會連累自己。

爭取到農民和小地主的支持後,竇建德的部隊發展很快,史書記載,此時竇建德的士兵數量,超過了十萬。

竇建德面對的第三波政府軍,領頭的,叫薛世雄,這位老兄和薛舉不一樣,他是正統的河東薛氏傳人,楊廣親自任命的中原戰區司令,王世充什麼的人物,都得聽他的。

薛世雄帶着三萬主力部隊,本來是鎮壓李密的主力,走到河北滄州地界,聽説這邊的亂民鬧的很兇,就打算打壓一下,這是一支真正的隋朝主力騎兵,戰鬥力很強,老竇覺得扛不住,把大夥叫過來,商量商量,都散了吧。

傳説中的化整為零,實際上呢,竇建德把戰鬥力最強的幾百人,組成了一支敢死隊,準備悄悄的去探個營,搞點偷襲啥的,竇建德在軍營外圍,一待,就是一個晚上。

薛世雄是沙場老將,基本的防禦措施還是有的,但不巧的是,等到第二天的凌晨,起大霧了,清晨的大霧,能見度很低,竇建德覺得機會來了,率領部隊衝進軍營燒殺,聲勢搞的非常大。

凌晨兩三點,是人睡眠最好的時候,沒有防備,忽然的偷襲,薛世雄的部隊慌亂了。

事情到了這一步,薛世雄也搞不定了,軍營大亂,敵軍偷襲,跑吧,帶了幾十個親兵,逃回了涿郡,最後抑鬱而終。

為什麼要李淵一定要殺死竇建德?原因在這!
(北京的霧霾,原來歷史可以追溯到這麼遠)

這是發生在公元617年的故事,到了第二年,楊廣被殺,最先不淡定的,是那些當官的。

本來是家族企業,現在老闆沒了,以後跟着誰混呢?

河北一帶,因為竇建德良好的聲譽,以及輝煌的戰績,這些公務員,都站到了竇建德一邊,無論是真心的,還是用武力逼迫的,不到一年時間,河北地界,都成了竇建德的地盤。

當然,光憑這些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加入爭奪天下俱樂部的,真正使竇建德聲望達到頂點的,是因為一件事,誅殺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是悲劇的。

豪門大族掌握着國家最多的資源,皇帝呢,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平衡這些資源的分配,豪門和皇族,生來就是一對誰也離不開誰的冤家,雖然有怨言,但是誰都不説,頂多躲在遠處,靜靜地等待機會,比如李淵。

宇文化及倒是爽快,看皇帝不順眼,一刀就殺了。

本來那些起義的,雖然都有了新皇帝,心畢竟有點虛,現在好了,光明正大了,而且所有的矛頭,都對準了宇文化及。

皇帝是一種符號,一種對中華文明、禮儀制度的敬畏,沒有絕對的實力前,把皇帝殺了,得到的評價只有一個:大逆不道!

第一個跳出來找宇文化及麻煩的,是李密,聲勢最大的起義軍首領,集中了隋朝大批軍事力量,也沒有剿滅的反賊頭子,楊廣死後,忽然對洛陽的楊侗稱臣了。

既然表明了態度,就要做點事,如果能親自擒殺宇文化及,李密就是清君側最大的功臣,得到輿論的肯定,那他殺翟讓的事情,就會被掩蓋。

但是宇文化及麾下的驍果軍,戰鬥力相當強悍,最後戰鬥的結果,李密慘勝。

洛陽,甚至長安,宇文化及是回不去了,沒辦法,西邊去不了,北方都是突厥人,去東邊吧,宇文化及帶着殘兵,到了魏縣。

魏縣在河北、河南、山東的交界點,而河北是竇建德的地盤,現在宇文化及成了香饃饃,大家都想殺了他,近水樓台,竇建德肯定不會錯過這次機會。

那麼王世充呢,把宇文化及説的那麼重要,怎麼沒看到我們的鄭國公呢?

那真是誤會這位王大爺了,在歷史崔的《李密和翟讓反目的真正原因》一文裏講過,當時的李密是希望,傾全力,把洛陽城給攻下來,所以洛陽城方圓幾里之內,都是李密的兵,對付宇文化及,那是分兵出來打的。

李密也是個聰明人,誰會願意,拼盡全力,最後便宜了別人呢?

為什麼要李淵一定要殺死竇建德?原因在這!
(這是一個關於螳螂捕蟬的真實故事)

所以,實際上,李密是雙線作戰,一邊打,一邊還要盯着王世充。

這又不對了,李密防着王世充,難道沒防着竇建德嗎,為什麼還讓宇文化及跑到了山東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中間出了變故,什麼變故?李淵的人來了。

當時劉武周的起義,已經覆蓋了山西全境,李淵捨棄劉武周,以堂弟李神通為主將,出兵魏縣,他也想把宇文化及和楊廣的後代搶到手。

李神通一路從魏縣打到聊城,眼看把宇文化及的部隊都打的差不多了,竇建德來了。

老竇雖然起的很晚,但是趕了個早集,時間剛剛好,無論宇文化及還是李神通,都扛不住了,竇建德一來,聊城就被攻克了,宇文化及被殺,李神通呢,逃回了相州。

宇文化及是個攪局的人,自從殺死楊廣之後,成為所有勢力,尤其是爭奪天下俱樂部成員的眼中釘,他沒有打敗李密,也沒有打敗李神通,連王世充的面也沒見着,魏縣也沒有攻下來,最後被竇建德打包收走。

但是他的出現,為風雲變幻的中原爭霸戰,添加了新的變化,李密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再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圍攻洛陽,直到被王世充打敗後,投降李淵。

在這一輪的爭鬥中,最後的贏家似乎是竇建德,殺死宇文化及,成功接過楊廣傳下的火炬,但是由於本身實力的原因,沒有保住勝利的果實,把蕭皇后和楊廣後人,拱手讓給了突厥人。

而按照劇本,享受勝利果實的應該是李淵,李神通打敗宇文化及之後,將俘虜帶回長安,依靠影響力,招降各路政府軍,再從容對付劉武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00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要李淵一定要殺死竇建德?原因在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