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俗話説“富不過三代”,昨天揮金如土,今天就可能被限制消費,明天也許鋃鐺入獄。王侯將相身後事,多少悲切與人談。何也?後人不知前人苦,兒孫驕縱捐前功!有史以來,概莫能外。

有常例就有特例,歷史上曾經有個家族,橫跨西漢、新朝、東漢三個朝代,擁有侯爵歷時二百年,創下了一段不小的奇蹟。這個家族就是漢宣帝名臣張安世家族,自他開始,張氏家族歷經九世,共計十一人封侯,倘若不是末世子孫無子失國,這個奇蹟還不知道持續多久!

西漢二百年,封侯不下數千,大多一兩代輒止,張家為什麼這麼牛,尤其是歷經兩次王朝更迭,都不失侯位?我們就從張家封侯前的第一代先祖張湯説起。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張湯:九世為侯的奠基人

西漢有一個叫馮商的學者,他考究認為張氏家族與張良同祖。這個結論其實意義不大,至少張家的發達,跟張良沒有一毛錢關係。張氏一族的興起,起源於漢武帝的寵臣張湯,儘管張湯到死也沒有封侯。

張湯在歷史上譭譽參半,在史書中,他被歸為儒家所側目的“酷吏”。張湯的起點非常低,從一名小小書吏開始,憑藉個人出色的才能,逐步升遷。被武安侯田蚡舉薦為侍御史後,他負責審理陳阿嬌巫蠱案,因為審案過程中,張湯“深竟黨與,上以為能,遷太史大夫。”

從此,張湯進入漢武帝的法眼,他積極迎合漢武帝的心思,對豪門貴族無情打壓,成為漢武帝最得力的助手。“湯每朝奏事,語國家用,日旰,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子事皆決湯......湯嘗病,上自至舍視,其隆貴如此。”

丞相成了擺設,朝中大事漢武帝只相信張湯,常常跟漢武帝談政事,談得漢武帝廢寢忘食。張湯生病,漢武帝要親自上門探視。

可惜張湯的結局不好,因為三長史誣告,他被漢武帝冤殺。當漢武帝瞭解到張湯死後,家中根本沒有多餘的資產,立刻明白張湯蒙冤了,於是漢武帝殺三長史,替他報仇,又大力提拔他的兒子作為回報。

張湯雖是酷吏,但他為官清廉,對儒生多有保護和依附,由此又讓他獲得了不錯的口碑。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張安世、張賀:張氏奇蹟的開創者

張湯有兩個兒子,長子張賀,次子張安世。張賀早年為太子(劉據)賓客,因而巫蠱之禍時受到牽連,被處以宮刑,擔任掖庭令十餘年。任掖庭令期間,張賀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常年照顧皇曾孫劉病已(劉據的孫子,漢宣帝),並在他的撮合下,將許平君嫁給了劉病已。

劉病已即位前,張賀已經去世。為了感念張賀的情義,他追封張賀為陽都侯,由他的養子張彭祖(張安世的幼子)繼承爵位。

張安世是張氏九世為侯的“開山鼻祖”。張湯死後,張安世受到了優待,因為個人驚人的記憶力和擅長書法,他很快被提拔為尚書令,調任光祿大夫,官職比霍光都要高一頭。

昭宣兩朝,張安世成為霍光的堅定支持者。在平定上官桀謀反事件中有功,張安世被提拔為右將軍、光祿勳,並被冊封為“富平侯”。

“右將軍光祿勳安世輔政宿衞,肅敬不怠,十有三年,鹹以康寧。夫親親任賢,唐、虞之道也,其封安世為富平侯。”

漢昭帝去世後,張安世又在廢劉賀、迎立漢宣帝上立功,再次獲得嘉獎: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車騎將軍光祿勳富平侯安世,宿衞忠正,宣德明恩,勤勞國家,守職秉義,以安宗廟,其益封萬六百户,功次大將軍光。”

對張安世來説,最讓人稱奇的是,他並沒有隨着霍氏家族的倒台而受到牽連,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張安世始終保持着一份對皇帝的恭謹之心。

“安世素小心畏忌,已內憂矣。其女孫敬為霍氏外屬婦,當相坐,安世瘦懼,形於顏色,上怪而憐之,以問左右,乃赦敬,以尉其意。”

期間,漢宣帝多次提拔張安世父子,每次張安世都是再三推辭,甚至堅持讓兒子外放邊地,始終以低調的形象展現在外界。

張安世去世後,“天子贈印綬,送以輕車介士,諡曰敬侯。賜塋杜東,將作穿復土,起冢祠堂。”獲得了尊崇的哀榮。

張延壽:主動讓減封地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張延壽繼承富平侯爵位後,秉承了父親低調謙恭的美德,他多次上疏,請求減損封邑:

“延壽自以身無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國,數上書讓減户邑,又因弟陽都侯彭祖口陳至誠,天子以為有讓,乃徙封平原,並一國,户口如故,而租税減半。”

在張氏兄弟的堅持下,漢宣帝同意將哥倆的封地移到平原郡,合併為一國,食邑數量不變,但實際收入減了一半。

張勃:惡諡卻換來美名

張勃在歷史上做了一件大好事,他舉薦了一位大人物——陳湯。陳湯就是那位喊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牛人,大漢在西域的定海神針。

不幸的是,在陳湯剛被舉薦,靜等任命時,他的父親去世了,陳湯有意隱瞞消息,沒有回家守孝,被人彈劾入獄。張勃因為舉薦不當受到牽連,被削奪二百户封邑,死後還被賜了個惡諡:繆侯!

事實證明,張勃一點不“繆”,他為國家發掘了一位絕世將才!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張臨:謙儉自守的駙馬爺

張臨是漢宣帝的女婿,他娶了漢宣帝的小女兒敬武公主。按理來説,作為駙馬爺,張臨有資格炫耀,可是張臨謙遜和簡樸,讓人肅然起敬:

“臨亦謙儉,每登閣殿,常嘆曰:‘桑、霍為我戒,豈不厚哉!’且死,分施宗族故舊,薄葬不起墳。”

張臨始終不忘桑弘羊和霍光一族的教訓,對自己刻薄到死後都不起墳。

張放:為漢成帝悲痛而亡

張放是張家幾代人,唯一留下罵名的,他與表兄漢成帝劉驁玩斷背!因為漢成帝的特殊愛好,富平侯一族的顯貴達到頂峯。

“上為放供張,賜甲第,充以乘輿服飾,號為天子取婦,皇后嫁女。大官私官並供其第,兩宮使者冠蓋不絕,賞賜以千萬數。放為侍中、中郎將,監平樂屯兵,置莫府,儀比將軍。”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為了方便鬼混,漢成帝竟然冒充富平侯府的家人,經常出入侯府,鬧得滿城風雨。在大臣和皇太后的干預下,張放被迫外放。漢成帝駕崩後,張放悲痛欲絕,竟然活活哭死了!

張純:橫跨三朝保爵位的奇蹟創造者

張純繼承富平侯時很年輕,不過他沒有像父親那樣放浪形骸,而是一如祖先“敦謹守約”。漢哀帝和漢平帝期間,他官居列卿,王莽改朝換代後,也因為對張純的賞識,讓他保全了爵位。

光武帝劉秀在河北登基不久,張純立刻來投靠,因此他被授予太中大夫,同時被保留富平侯封爵。

從西漢跨到新朝,再從新朝跨到東漢,張純竟然創造了三個朝代不失侯位的奇蹟!連朝中的大臣們都不服,向劉秀提出,張純不是宗室子弟,不應該保留爵位。劉秀的回覆是:“張純宿衞十有餘年,其勿廢,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

雖然食邑減半,以張家原來的食邑數量,也不算少了。

張純最大的貢獻,是幫劉秀釐定清楚了祭祀大禮、建明堂、奏封禪。張純官至大司空,是繼張安世之後,張氏家族官職最高的一位。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張奮:被逼襲爵的清廉官員

張純臨終前留下遺言:我對國家沒什麼貢獻,僥倖獲得封地,我死之後,後代不要再繼承封國了!

張奮因為父親的遺言,堅持不肯嗣爵。結果劉秀不幹了,“帝以奮違詔,敕收下獄,奮惶怖,乃襲封。”想不受封都不行!

張奮此人勤奮好學,節儉行義,把自家俸祿和租税用於救濟親屬,即便自己家遇到困難,也從來不間斷施捨。張奮雖然能力不算出眾,最後也官至大司空,追平了他的父親。

張甫、張吉:默默無聞的兩代末侯

張奮死後,張甫嗣爵,張甫死後張吉嗣爵。張吉無後,他死後封國被撤銷,張氏一族自然消亡。

張氏二百年封爵不斷的秘密

《後漢書》説,張氏“二百年間未嘗譴黜,封者莫與為比”。確實,張家不是宗室,自張湯從末微小吏開始,竟然跨越三個朝代,九世為侯,幾千年封建史獨此一例!那麼張家何以能做到這一點呢?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1.良好的家風,讓張家始終避免了樹大招風

張家九代十一侯,時間跨度二百年,但是家風始終不變。謹慎低調、簡樸清廉、忠心事主,幾乎是張氏九代人共同的標籤。

謹慎低調的作風,來自於先祖張湯血的教訓;簡樸清廉和忠心事主,則來自於張湯的經驗。

按照西漢舉薦官員連坐的法律,當初陳湯入獄,張勃就應該被奪爵下獄,可最後的處罰僅僅是削了二百户封邑,可以説是仁慈到家了。倘若張勃依然像張湯那樣樹大招風,恐怕到他這裏,張家爵位就斷了。

我們發現,張氏一族,在張湯之後就沒有政敵,若非這種家風做支撐,是萬萬做不到的。

2.敏鋭的政治眼光,始終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踩空

敏鋭獨到的政治眼光,也是張家人九世不衰的很重要原因。張安世力挺霍光廢劉賀,又擁立漢宣帝,霍光去世後,他又能不受霍光牽連,這種對政治走向的判斷力,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張純更是如此,他面臨的環境比張安世還要兇險,還要難以把握。可人家就做到了王莽代漢,他不失侯,劉秀復漢,他還是不是爵位。你可以説他是牆頭草,可是如果沒有準確的政治形勢判斷力,倒錯了方向豈不是自尋死路?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3.面對富貴的退讓態度,讓張家反而更長久

張延壽自請減封,張奮辭封,既是張家一貫的謹慎作風,也是張家人的人生態度,及對待榮華富貴的恬淡與從容。

世間事就是這樣,你越是強求,反而越容易失去,你越不在意,反而越長久。試想一下,富平侯一族,如果一直保持最初的一萬多户封邑,且租税豐盛,而家族的功業慢慢與之不匹配,他們有可能保得住這份富貴嗎?

德不配位,早晚會遭禍,主動退守,尚能保住該有的,被動丟失,恐怕家破人亡也不意外!

道理看着簡單,可惜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57 字。

轉載請註明: 九世十一侯,張氏家族憑什麼跨越三個朝代,顯貴兩百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