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新職教法 | “跨界”是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典型特徵,學校更要“開門辦學”

專家解讀新職教法 | “跨界”是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典型特徵,學校更要“開門辦學”

今年5月1日,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佈施行26年來的首次大修。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包含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明確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層次和形式的職業教育,着力提升職業教育認可度,建立健全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職業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等內容。

據悉,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目前共有職業學校1.13萬所,在校生超過3000萬人。不言而喻,新版職業教育法對於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影響深遠。

新的職業教育法都有哪些亮點?文匯報記者邀請上海職業教育相關專家,對新職業教育法展開解讀。

——編者



自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正式頒佈以來,該法已經施行了26年。近期,職業教育法迎來頒佈以來的首次大修,並於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領域的基本法,該法為深化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學習領會本次職業教育法修訂提出的新理念,可以為更有效地在職業教育領域推進依法治教提供方向指引。

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第三條提出“建立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將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作為職業教育依法治教的基本尺度。這意味着,需要科學分析與把握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規律,並以此為依據構建職業教育制度體系。

(一)

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多樣性規律,

設置長短不一、開放靈活的學制體系

在我國,由於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起點與期待達成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同,導致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路徑也會存在一定差異,並表現出鮮明的多樣性特點。這就要求,根據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路徑的多樣性特點,靈活調整我國職業教育學制體系。

例如:針對初中起點的學生,可以根據中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靈活設置三年學制、五年學制等。

針對高中起點的學生,可以根據高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靈活設置三年學制、四年學制等。

除了適齡學生,各行各業已有一定能力基礎的技術技能人才,也應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培養對象。

針對具有一定工作經驗、需要接受再培訓的已就業人員,可以根據其特殊的人才培養目標,靈活設置符合其實際情況的學制。

(二)

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階段性規律,

設計貫通職前與職後的職業教育體系

在我國,培養一個高級工需要8—10年,技師需要12年,高級技工則需要15年。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包括職前與職後兩個連續的成長階段,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且,技術技能人才在職前與職後兩個成長階段不應相互割裂,而應呈現一體化發展的狀態。這就意味着,我們需要對技術技能人才在職前階段與職後階段需要達到的能力要求進行清晰的定位。

職前階段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點應是幫助學生達到准入資格水平,以滿足入職要求,切不可過於拔高人才培養目標。在職後階段,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定位在“進階”水平,即幫助其在企業實現更高水平的職業發展。

基於此,需要對職業學校體系與職業培訓體系進行一體化設計,加強職業準備教育與職業繼續教育的銜接,從而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接續培養。

專家解讀新職教法 | “跨界”是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典型特徵,學校更要“開門辦學”

三)

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跨界性規律,

構建指向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制度體系

與學術性人才成長路徑相比,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路徑迥異,具有典型的跨界特徵,跨越了企業與學校、工作與學習、職業與教育的邊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不僅需要學校環境的薰陶,而且需要企業環境的薰陶;技術技能人才成長不僅需要學校教師的指導,而且需要企業師傅的指導;技術技能人才成長不僅需要使用到優質的學校教育資源,而且需要使用到優質的企業教育資源。

針對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跨界性特點,需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真正做到“開門辦學”,構建包括學校與企業在內的 “人才培養雙基地”,組建包括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在內的“雙師結構教師隊伍”,開發包括學校與企業教育資源在內的“雙元教育資源庫”。


【相關鏈接】

上海職業教育探索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

近年來,上海職業院校一直在探索符合技能人才成長的培養路徑,多所學校在產教融合上積累了許多經驗。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承載着中華民族的航天夢”。自2006年起,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中國航天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八院”)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一體化共育航天特種人才。

如,對接航天上、中、下游產業鏈生產環節,按照“大類相近,互融互補,定製組合”原則,選取學校現有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數控技術、通信技術和飛機電子設備維修等專業,組建航天彈、箭、星、船、器電子部件生產專業羣,發揮各專業優勢和集聚效應,以低成本、高質量、精準快速響應特殊行業多品種小批量工序化生產崗位的專精人才培養需求。教學全過程中,校、院、所共同分析航天精神譜系,抽取航天精神元素融入其中,以標準為引領深入推動航天精神與航天人才培養實踐的深度融合。

如今,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已有1500餘名畢業生奉獻在航天一線,佔航天八院技能人才的12%。年均訂單培養量佔航天八院年技能人才訂單量40%。畢業生留用率高達95%以上,其中,72%在畢業3-5年後晉升為各研究所的技術骨幹。畢業生佔據航天八院50%以上的班組長崗位,獲“全國技術能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突出貢獻獎”“上海工匠”等稱號。

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楊山巍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上一舉奪金,不僅實現了上海選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金牌“零”的突破,也在世界舞台上彰顯出來自中國的“工匠精神”。作為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樣板技師,他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極致,成立大師工作室,分享傳承匠藝。作為世界技能大賽教練組成員,幫助學弟獲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車身修理項目冠軍。

影視行業轉型升級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市貿易學校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專業積極探索“一建三引”校企合作模式,實現校企聯動協同育人,服務上海市“文化品牌”建設。

如,校企共同建設影視製作全流程生產性實訓基地,學校提供場地及相關資源配置,企業引入真實商業項目,提供師生生產性實踐教學,利用企業資源引入“大師團”,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和開放服務能力。




  作者:石偉平(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

  編輯:張鵬

責任編輯:姜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87 字。

轉載請註明: 專家解讀新職教法 | “跨界”是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典型特徵,學校更要“開門辦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