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涼涼?言之過早矣

近期,全國多地相繼發佈入學改革新政策。一時間,輿論對學區房“涼涼”還是繼續升温莫衷一是,但疫情期間沉寂的二手房市場已開始波動,賣家擔心房價下跌,買家擔心錯過“末班車”,學區房的交易激增。(5月11日 新華社)

顯然,學區房突現“交易熱”,與教育政策集中調整有關。多地紛紛出台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宣佈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學區房業主擔心區域優勢消失、價格大幅下跌,急於拋售;購房家長擔心未來“多校劃片”,上名校沒把握,想趕緊搭上“末班車”,折射出買賣雙方焦慮。

學區房、學位房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基礎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近些年來,我國開展一系列促進教育均衡化發展的有益探索,在推進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多個城市數措並舉,通過集團化辦學和學區制改革等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讓家庭經濟實力一般的學生擁有更多進入優質學校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抑制學區房的過度炒作。但總體上看,所起到的均衡作用較為有限,不同區域、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尚不足以令學區房概念徹底淡化

回到此次入學政策變動,所購房被排除在優質學區之外,或者規定購房年限限制入學,近期而言確會讓購學區房的如意算盤落空,助推教育公平,落實“房住不炒”政策。但從長遠看,用技術手段來降低學區房的“擇校功能”,學區房概念所附加的優質教育資源“溢價”效應無法完全退燒,擇校的家長很難打消購買學區房的念頭,只會轉而盤算在哪裏買、何時買。

擠掉學區房泡沫,使學區房買賣無價值可圖,説到底還要在關鍵點發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讓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並給出明確的均衡時間表。倘若有關部門拿出的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硬招”,不再是行政指令式的禁止擇校,而是增加教育投入,轉變投入模式,重點投入薄弱學校,提高學校辦學標準和教師素質,那麼學區房熱、擇校熱將逐步得到緩解,擇校的需求慢慢退温,學區房的價格就自然會降下來,直到很多地區的學區房概念消失。

對此,有關部門需要久久為功,繼續履行好投入責任,夯實基礎教育建設、增加優質資源投放,縮小學校間的辦學質量、條件差距,進一步強化均衡發展,滿足羣眾的教育需求,同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切實減輕家庭因擇校帶來的教育支出壓力。這是遏制擇校熱、學區房熱的治本之策,也是教育公平的應有之義。

【來源:紅網_紅辣椒評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3 字。

轉載請註明: 學區房涼涼?言之過早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