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言宦官就要隱於深宮,一朝得君主重視,此生入仕永忠君

一般來説,宦官中沒有幾個品質美好的。他們只是深宮中的一抹灰影,身體的缺陷扭曲了他們的性格和靈魂。這些宦官或弄權於後宮之中,或張揚於朝野之上,往往攪得宮廷上下烏煙瘴氣。這樣的例子可以説是不勝枚舉。但也偶有例外,比如北魏時期的趙默。
誰言宦官就要隱於深宮,一朝得君主重視,此生入仕永忠君

趙默入宮實屬迫不得已,還慘被官刑,只能説非常不幸。當時北魏軍隊攻佔了趙默的家鄉,考慮到宮裏需要填補宦官,北魏軍便對很多普通百姓實施了宮刑,趙默就不幸列入其中。趙默成為一名宦官以後,先是伺候皇帝的飲食起居,後來則踏入了仕途。
趙默歷經獻文帝、馮太后、孝文帝三位統治者,歷史證明,這三位統治者都很有作為。但他們彼此的關係卻十分複雜,其中緣由難以言説。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信賴宦官趙默。趙默之所以能夠受到三位當權者的青睞,自然與他的正直品性有關,更何況趙默善於看人下菜碟。
誰言宦官就要隱於深宮,一朝得君主重視,此生入仕永忠君

獻文帝后期,選誰做繼承人這件大事令他傷腦筋。當時有兩個人選,一個是獻文帝的叔父京兆王,另一個是獻文帝的兒子元宏。有人説,哪裏需要糾結,當然是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呀,怎麼能傳給叔父呢?這不符合古制呀。原來,這京兆王善於挑唆,以致動搖了獻文帝傳位於太子元宏的決心。
誰言宦官就要隱於深宮,一朝得君主重視,此生入仕永忠君

事實上,這時候的獻文帝已經決定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叔父京兆王了。大臣們都認為京兆王不堪繼任皇位,但是他們的意見獻文帝是聽不進去的。怎麼辦呢?這時候主人公趙默就站了出來,心平氣和對獻文帝道,臣愚鈍,見識淺薄,性子也率直。但不管如何,依臣之見,陛下正當壯年,如同正午太陽,今天下欣欣向榮,國家繁榮昌盛。臣只想一生一世效忠於陛下。但若皇上情致悠遠,想要顧神養性,趙默定以死擁護皇太子。趙默的話雖然説得平心靜氣,但實際暗藏玄機。
誰言宦官就要隱於深宮,一朝得君主重視,此生入仕永忠君

確實很妙,妙在他表示出了支持太子登基的意思,卻對京兆王隻字未提,但是能夠感受到他會全力阻攔京兆王,同時他也將這一點暗示給了獻文帝。他的語言巧妙,態度誠懇,既不會激怒獻文帝,也有利於獻文帝轉變想法。獻文帝思慮良久,結果還是把皇位傳給了太子元宏,也就是日後的孝文帝。趙默其人雖然深受獻文帝器重,卻從不徇私枉法,而是恪盡職守,非常懂得自重。對於這一點,太子元宏也是一直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繼承皇位後,對趙默更是青睞有加。
誰言宦官就要隱於深宮,一朝得君主重視,此生入仕永忠君

孝文帝剛執政之時,想找人鎮守定州。因定州是戰略重地,必須是一個得力臣子鎮守方可。這時候,孝文帝便想到了趙默。趙默認為孝文帝是寬厚仁愛之君,便領命而去。事實證明,趙默的確有非凡的才能,能堪大任。他走馬上任以後,將定州治理得一派興旺。
誰言宦官就要隱於深宮,一朝得君主重視,此生入仕永忠君

縱觀趙默一生,他廉潔奉公,恪盡職守,可以説是宦官中的佼佼者,無愧為走出宮闈的忠臣,生平之事也被史官紀錄,免於遺落在歷史長河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73 字。

轉載請註明: 誰言宦官就要隱於深宮,一朝得君主重視,此生入仕永忠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