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阿巴亥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説起她的老公和兒子無人不曉,她老公便是大清的開拓者努爾哈赤,兒子是大名鼎鼎的攝政王多爾袞。
阿巴亥雖然是努爾哈赤的大妃,但是史上對她的記載卻少之又少,以至於後來人對她很陌生,阿巴亥是一個部落盟主的女兒,她十二歲就嫁給了努爾哈赤,小努爾哈赤三十一歲,顯然是一場政治婚姻,不過阿巴亥長得漂亮,又很聰明,應該還是很會哄男人開心的那種女人,所以,小小年紀的她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一口氣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多爾袞便是其中之一。因為母親受寵,三個兒子也格外受努爾哈赤關照,地位也與眾不同,要知道努爾哈赤可是有十六個老婆和十六個兒子的,這自然會引起其他老婆,兒子們的嫉妒,不過有努爾哈赤護着,別人只敢怒敢恨不敢言,這一點努爾哈赤心裏也清楚,但畢竟自己已是五,六十歲的人了,不可能這樣護着她們母子一輩子無憂吧。
那麼,自己死後怎麼辦?努爾哈赤面對如花似玉的阿巴亥經常會想起這個問題,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自己死後讓大貝勒代善娶阿巴亥,兒子娶繼母在他們民族是有這種規矩的,而大貝勒代善又是自己汗位的準繼承人,這樣阿巴亥就順理成章成為下一個大汗的妃子,地位得到延續,能繼續受在位大汗的保護,也就沒人敢欺負她們母子了。
這確實不失為一個好主意,甚至是一個萬全之策,但問題是努爾哈赤迫不及待地將這個主意暗示給眾人了,成了眾所周知的事情,這便讓一個人得到了可趁之機。這個人便是皇太極,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四兒子,是一個有能力和大貝勒代善爭奪汗位繼承權的人,而且他也有這個野心,所以,接着問題就來了。
本來努爾哈赤向眾人暗示大貝勒續娶阿巴亥這個事兒,等於告訴人們汗位的繼承權屬於代善了,其他人可以省省心了,但是皇太極偏偏是個不省心的人,而且他還從這件看是鐵定的事情上嗅到了絕好的機會。
努爾哈赤除了寵愛阿巴亥之外,還有兩個比較喜歡的妃子,這兩個人一直嫉妒着阿巴亥,她們成了皇太極選中的棋子,這當然主要是她們和皇太極一樣有個共同的目標,搞倒阿巴亥。自從努爾哈赤暗示大貝勒代善將續娶阿巴亥之後,阿巴亥與代善之間的關係就有了微妙的變化,阿巴亥畢竟青春妙齡,對未來的丈夫可能會更加關注,代善對美貌的阿巴亥不可能視而不見,畢竟自己將來是要娶她的,或許兩人只是互相傾慕,或許真的是提前暗度春風了,反正皇太極合同那兩位妃子向努爾哈赤告密,説大貝勒與阿巴亥關係曖昧,努爾哈赤派人去調查,證明兩人確實有不乾不淨的嫌疑,這一下擊中了努爾哈赤的要害,雖然自己是有意思成全他們,但那是自己死後之事,現在自己還活着你們就亂搞,這就不能忍受了。
皇太極一夥的目的無疑是想置阿巴亥與大貝勒於死地,但努爾哈赤不想家醜外揚,低調處理了此事,阿巴亥逐出宮,大貝勒代善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只是努爾哈赤對阿巴亥一往情深,或許是阿巴亥太有魅力,無人可以代替,反正沒過多久努爾哈赤又把阿巴亥重新召回身邊,並恢復大妃之位,更加寵愛,三個兒子也重獲親睞,尤其是多爾袞最受努爾哈赤痛愛,大有傳位於他的跡象,這樣,皇太極雖然弄倒了代善,卻又迎來另一個對手多爾袞。
不久,努爾哈赤在一次對抗明朝作戰中失利,悲憤不已,舊疾復發,身體日衰,在外療養的努爾哈赤知道自己子不多了,急忙召阿巴亥來到身邊匆匆交待了一些事情,還沒回到皇宮便一命歸天了。由於努爾哈赤死時只有阿巴亥一個人在身邊,他對阿巴亥交待了什麼只有阿巴亥一人清楚了,因此,一回到皇宮,努爾哈赤屍骨未寒,人們便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努爾哈赤生前對阿巴亥究竟説了什麼,有沒有確定誰繼承汗位。
當然這些事只能有阿巴亥來公佈,阿巴亥也及時公佈了結果,多爾袞繼承汗位,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等輔政。這一結果或許是皇太極他們早已預料到的,他們壓根兒也不會接受這一結果,他們也早想出了應對之策。因此,皇太極他們一口否定這不是努爾哈赤的遺詔,反正空口無憑,死無對證,而是拿出另一份已擬好的努爾哈赤生前定下的密詔,規定自己死後必須有阿巴亥殉葬。
這對阿巴亥是晴天霹靂,但作為一個弱女子,他身邊也無人支持,曾經與自己有情的大貝勒代善也被皇太極策反了,他被告知,如果多爾袞繼位,肯定不會放過他,誰能容忍一個與自己母親有染的人呢,代善為了自保毫不留情地站到了皇太極的陣營,可憐的阿巴亥為了保全自己未成年的兒子,不得不就範,上吊自盡隨努爾哈赤而去。處理掉了阿巴亥,她宣佈那份遺詔自然就沒用了,此時,皇太極已沒了對手,大貝勒已聲名狼藉並受自己控制,多爾袞年幼又缺乏支持者,汗位自然非他莫屬了。
清朝正史中對阿巴亥的記載很少,但如果沒有阿巴亥,如果沒有努爾哈赤自以為是的提前安排,如果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沒有那些或有或無的傳聞,汗位的繼承權或許輪不到皇太極,大清王朝以後的走向也肯定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