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永魁
宋神宗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宋神宗病逝,九歲的宋哲宗趙煦繼承皇位。太皇太后(宋英宗的皇后)高氏垂簾聽政,實際掌握朝政大權。
高氏依靠司馬光等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大臣,恢復舊法,打擊所謂的“新黨”,把宋神宗時期參與變法的大臣陸續逐出京城。
圖注:宋英宗的皇后高氏
宋神宗後期的宰相蔡確,是“新黨”的代表人物之一,自然難逃被貶黜的命運。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蔡確罷相,出知陳州。第二年,又被貶到安州(今湖北安陸縣)。蔡確在安州期間,曾寫過10首絕句,題為《夏日登車蓋亭》。這些詩被與蔡確有過節的吳處厚得到。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春,吳處厚將蔡確的詩加上自己寫的按語,上呈朝廷,説其中“五篇皆涉譏訕,而二篇譏訕尤甚,上及君親”。
特別是詩裏的“矯矯名臣郝甑山(指唐朝的郝處俊,曾在上元年間阻諫唐高宗讓武則天參與國事),忠言直節上元間”兩句,影射攻擊太皇太后高氏是武則天一樣的人。
高氏似乎最初對吳處厚的這種解釋並未動怒。據《隨手雜錄》記載:高氏看到吳處厚進呈的詩和按語之後,“殊無怒色”。可見,高氏並不覺得蔡確即使影射攻擊自己是武則天也不能怎麼樣,畢竟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是夫妻關係,自己與趙煦是祖孫關係,自己也絕無可能篡奪趙宋的天下。但隨後諫官梁燾的一番話,讓高氏大怒,決心嚴厲處罰蔡確。
圖注:《隨手雜錄》書影
梁燾説:“比過河陽,邢恕極論蔡確有策立勳,社稷臣也。”
這一番話,説得好像是趙煦能夠順利繼承皇位,是蔡確的功勞,而高氏在宋神宗病逝後,因趙煦年紀小,一度打算立神宗的弟弟繼承皇位。其他的諫官也按照梁燾的調子推波助瀾。高氏盛怒之下,辯解説:“當時誰曾有異議,官家豈不記得?但問太妃(指趙煦生母朱氏)。”
圖注:宋哲宗畫像
高氏對此事的態度發生巨大變化,説明諫官們對高氏的心理有着準確的把握。當時趙煦已經日漸成年,高氏已經年近六十歲,在皇位繼承問題上不能容許“謠言”流傳。
元祐四年五月,高氏以趙煦的名義下詔:“蔡確責授英州別駕、新州(今廣東新興)安置,給遞馬發遣”。
儘管呂大防、劉摯等人以蔡確母親年老為由,請求把蔡確安置在一個比較近的地方,高氏也毫不心軟,説:“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蔡確因寫詩被貶,史稱“車蓋亭詩案”,是元祐年間打擊“新黨”的一個代表性事件。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正月,蔡確死在貶所。
“車蓋亭詩案”開啓了劇烈黨爭的大幕,隨着高氏去世,趙煦親政,新一輪的黨爭又將興起。北宋王朝在反覆的黨爭中一步步走向滅亡。
參考文獻:
李興盛:《中國流人史》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方誠峯:《北宋晚期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李真真:《從元祐調停看宋代朋黨政治傾向的惡性膨脹》,載《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