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後,不少學校都將“厲行節約,愛惜糧食”作為德育重點。
普陀萬里城實驗學校把食堂變成了“小課堂”,平時在後廚忙碌的大廚們,搖身一變成為厲行節約宣導員。
萬里城實驗學校採取了分年級、分班級分時段用餐。午餐時間,四(4)班的十多位同學就統一在老師帶領下到食堂用餐,美味的午餐上桌,食堂工作人員陳師傅給他們出了一道“餐前題”。“今你們知不知道桌上的飯菜是怎麼做出來的,食堂的叔叔阿姨辛苦嗎?”陳師傅話音剛落,同學們就爭先恐後地説“辛苦”。
同學們回答:廚房裏沒有空調,燒菜又要用到火,會很熱的……他們很辛苦不僅要給我們班燒飯,還要給其他班的同學和老師做飯,量很大的……廚房的叔叔阿姨都要起的很早,五六點就起來了,所以很辛苦……
聽到同學們的回答,陳師傅十分欣慰,也叮囑同學們,每一份飯菜都是廚房工作人員辛苦做出來的,大家要珍惜叔叔阿姨們的勞動成果,就要把飯吃乾淨。
為了響應節約糧食的號召,學校食堂工作人員在分餐時,也會根據學生的情況,對米飯進行適當減量。“以前打飯怕學生吃不飽,一打就是二兩,現在厲行節約,飯量減半,對於那些不夠吃、吃不飽的同學,我們會添飯添菜。”
在教室裏,班主任老師正在分發午餐。有學生覺得自己的飯多了,就向老師提出減量。減下來的飯菜並不會撤走,而是會提供給吃的不夠的同學。“這樣的一減一增,一方面可以節約糧食,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們知道節約的好處。”
在普陀區洵陽路小學,學校不僅進行了主題教育,還動員同學們在班課上分享自己的節約心得和感受,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不同年級的學生通過自制蔬菜頭飾、節儉小報告等方式,和小夥伴們交流的節約小妙招。
“在家裏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我餓,每次在餐廳裏點菜的話媽媽都點了很多很多,覺得我很餓很餓,能吃掉很多很多東西,可是我吃不了這麼多,最後面都浪費了......” 三年(1)班的米泳竹同學在假期裏觀察到,她家的浪費主要是媽媽覺得她餓,於是她就在每次點餐前告訴媽媽,自己能吃多少,讓媽媽適量點餐。“有時候還是會有多下來的菜,我就和媽媽一起打包回家。”米泳竹告訴記者,她的食量比較小,現在在學校用餐,她就會選擇小份餐食,這樣既能吃的好,也能吃乾淨,一點都不浪費,她還鼓勵自己的小夥伴們也按量取餐。
低年級通過實物去感知盤中餐的珍貴。高年級的同學則利用假期進行了細緻調研,探究、討論、互動引導身邊的人抵制“舌尖上的浪費”。記者在五(1)班看到,蔡檸羽正和小夥伴們分享着調研心得。他們把調研的成果通過文字、圖畫等展現在小報上,通過調研深刻理解了節約糧食的意義。
此外,學校還利用微課教育將厲行節儉,愛惜糧食作為學生“三生教育”,即“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的一部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
學校級部管理中心主任肖文綺表示,“厲行節約,拒絕浪費”會作為德育的重點項目去推進,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同一個主題不同形式的活動,讓學生們都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除了三年級的光盤行動大比拼,五年級也將舉行辯論賽,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讓學生們把節約糧食變成自身的一種習慣。學校還將在每週五紅領巾廣播表彰節約糧食的個人和集體;每月對當月主題活動進行總結,激勵同學們爭做光盤小明星。
作者:張曉鳴 易雯 王笛
編輯:祁駿
責任編輯:王蔚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