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星河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古代,帝王的個人才能,對王朝的興衰起到重要影響。康熙、雍正、乾隆,就個人能力而言,在整個清朝歷史上都算出類拔萃。但因所處的時代、形勢不同,他們對清朝歷史的貢獻,又各有不同。
康熙示人以“仁”,實行仁政,被尊稱為“聖祖仁皇帝”,典型的儒家之君;雍正雷厲風行,手腕強硬,帶有鮮明的法家風格;乾隆則儒法皆有之。
從傳統的史學來看,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標準,主要看他在立言、立功、立德方面的表現。立言,簡而言之就是看這個人平時説過什麼話,留下什麼名著、名篇,比如李白、蘇軾等人;立功,即看這個人平時戰場表現或者修河堤、變法等等,這類代表人物有蘇秦、霍去病等人;立德,看這個人的行為舉止能不能成為楷模,成為眾人認可的價值取向,這類代表有孔子、文天祥等。康熙、雍正、乾隆在此“三立”方面,都有所建樹。
立德
先看立功
康熙十幾歲,就扳倒鰲拜,大權獨攬;接着又是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徵噶爾丹,驅逐沙俄,將漠北蒙古納入大清版圖。清朝入關後,康熙相當於將天下從北到南,重新打了一遍,而且解決了合法性問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統治的穩定。但是,晚年的康熙,失去進取精神,策略上趨於保守,對臣子尤其是自己的包衣,過於縱容,讓前期建立的功業受到動搖。
雍正繼位後,先將政敵清理出管理層,接着開始一系列的“新政”:攤丁入畝、改土歸流、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整頓旗務……這些措施,損害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但減輕了普通百姓負擔,有利於穩定統治。尤其是痛懲貪官污吏,相當於給朝廷的機器來了一次升級換代。在開疆拓土方面,雍正有所失分,丟失了部分本該屬於大清的領土。
乾隆自吹“十全老人”,這個裏面,有不少水分,比如徵緬甸,不僅損兵折將,最後還找了一個台階退兵;但也有幾次含金量比較高的“武功”,就比如徵準噶爾,不僅解決了困擾大清幾代人的邊患問題,還將大清的版圖推到巴爾喀什湖,將盛世推向高峯。此外,尤其在乾隆中前期,他確實也做過不少事實,比如減免全國賦税,修河堤。
但是,乾隆執政時間過長,到了晚年同樣不可避免地出現鬆懈,追求個人愛好。大清各地鶯歌燕舞,他依舊自欺欺人,眼看着盛世不再卻假裝看不見。和珅的崛起,也宣告了清朝的沒落;白蓮教起義,徹底撕碎了盛世的最後一塊“遮羞布”,所有這一切,乾隆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再看立言
在這方面,幾位帝王各展所長。雍正無疑是最接地氣的,看他的硃批:“知道了”“朕就是這樣的漢子”……裏面很多話,通俗易懂,不像帝王所言,更像是老百姓話家常。但是,個人著作以及文化工程方面,比起老爸和犬子,有所欠缺。
康熙從小就跟儒家佼佼者一起,學習也比較用功,個人才學不在進士之下。他在位時期,文字獄相對較少,組織編纂的文化工程有《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字典》……對文化傳承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
乾隆自以為詩詞歌賦,無所不精,留下無數所謂的“詩文”(不少都是沈德潛等人代筆),拿的出手的卻寥寥無幾。《四庫全書》起到保存文化的作用,但在編書的過程中,也銷燬許多書;乾隆朝的文字玉,特別流行,進一步阻礙文明的繁榮。
就個人德行而言,在這三位帝王中,康熙應該算做得最好的,對上孝順孝莊太后以及嫡母,對下也能體察百姓疾苦,深受士大夫愛戴,連雍正、乾隆也只能仰視。
秋媚説:以對大清的貢獻來排名,個人認為,康熙大於雍正,雍正大於乾隆。如果將清朝比作一家公司,康熙帶着它,一路披荊斬棘,實現了上市,最後股價有所回落;雍正完成了內部改組,股價開始回升;乾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到處兼併重組,衝到了股價最高峯,但最後不僅市值回落,整個內部都已經行將就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