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漢武帝“裁員”,手底下人卻感恩戴德,他是如何做到的?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經典

公司一旦行情不好,為了挺過去,通常做法就是裁員!

但其實,古代的國家,“裁員”也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一般發生在開國的幾十年後,並有個單獨的名詞,叫削藩。

古代王朝定鼎初期,為了鞏固政權,會派自己的兄弟、兒子鎮守邊關重鎮,名為藩王,可傳了一兩代後,突然發現,藩王們越來越強,再不打掉猛躥的勢頭,恐怕會造反吶!

所以,就有了削藩。

歷史上因削藩導致的兵戎相見,早已見怪不怪,比如建文帝,想削叔叔們,結果被叔叔給削了。

而在西漢,削藩之路,坎坎坷坷。

漢景帝才有這個想法,就爆發了七國之亂,費了老大勁平息,仍舊有不小的遺禍。一些大的藩國連城數十,地方千里,對於中央政令,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點不給面子,影響非常不好。

到了漢武帝時期,就想着把這一批“中層”裁掉!

“裁員”是漢武帝的最終目的,因此,過程越單調越好,於是打着為藩王們好的幌子,推出了一項政令,名為推恩令。

意思很簡單,以前是嫡長子繼承製,不管喜不喜歡,封地都只能傳給嫡子,其餘的兒子就別想了。

現在老闆法外開恩,改革繼承製,只要是你的兒子,都能分你的“股份”。

跟現在的遺囑差不多!

這也是為你家庭幸福考慮啊。

原來,正室生個兒子就牛逼哄哄,現在不一樣了,誰會吹耳旁風,誰的兒子就有可能得到多一點的封地。

老公的地位,蹭蹭蹭往上漲!

正室不傲嬌了,小妾更温柔了,美好的生活,越來越滋潤了。


漢武帝的這一招釜底抽薪,真是厲害。原先,是中央和藩國之間的矛盾,中央要削藩,藩國不同意。現下中央不削藩了,矛盾變成了藩國自家的明爭暗鬥。

國家政令下達,你還能充耳不聞嗎?

如果遵從,可以預見,藩國的封地會越來越小,最終不成氣候。

如果不幹,保證你的兒子們更加不幹,那你就別幹了!

果然,最快的毀滅,永遠從內部開始瓦解。

俗話説得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但真到了“萬世”,你還是個錘子嗎?

這個時候,漢武帝大手一揮,開始“裁員”了。


公司裁員要有理由,例如左腳先踏入公司大門,不合規矩。

在漢武帝那兒,藉口層出不窮,其中最陰險的一個叫做酎金奪爵!

怎麼奪呢?

早在漢文帝時期,就以祭祀漢高祖劉邦的名義,召集藩王們來長安獻酎。

你説來都來了,不帶一點禮物,好意思嗎?大家都在享受劉邦的紅利,劉邦他老人家,在你的藩國內,也佔據着一定的原始股,折算成金子,封地內每千人四兩黃金。

那會兒的藩王們財大氣粗,這點黃金根本不是事兒。

等推恩令一出,麻煩事大了。好多劉家子孫窮的叮噹響,只好在金子裏面摻點其他金屬。

漢武帝上前查驗,發現成色不足,按酎金律,削他!

僅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削了106人,佔當時列侯的半數。

我們所熟悉的劉備,他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就是因酎金事件被削了,才導致家道中落,到他這裏,只好以編草鞋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