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犯很多錯誤,有的錯誤比較嚴重,有的錯誤無關緊要。錯誤,哪個孩子都會犯,但父母的態度和解決方法,卻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因為工作原因,平時也會接觸到不少孩子。前幾天,一個孩子給我發私信,説自己剛跟父母吵過架,自己很難過。為什麼別人的父母都能站在孩子的位置為他們考慮,我的父母卻從來都是想當然。看到孩子發的內容,作為一個母親,我的心很痛。一方面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一方面為存在這樣的父母,感到憤怒。
這個孩子的父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父母,吃穿住行都不差,家庭條件也不錯。但是父母卻從不會好好説話,對他實行的也是打壓政策。吃飯掉米粒,會被罵笨的像豬一樣。考了100分,會説別人家孩子回回都考這麼多,只考一次,有什麼好炫耀的。就連走路摔倒了,也會得到一句諷刺。
這彷彿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不善言辭。一旦張口,便是言語犀利。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把孩子當成情緒宣泄口。父母以為這是愛,卻不知自己無形中會毀掉一個孩子。導致孩子自卑、敏感、冷漠、不自信,讓他們一生都無法擺脱冷言冷語的傷害。這就要求父母反思自己,為什麼對孩子,從來都沒什麼好話?、
父母為什麼會毫無顧忌地衝孩子發脾氣
提到這個問題,父母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孩子氣人了。但是父母們再想想,孩子能有領導氣人?你為啥不對領導發脾氣?這樣説,也不太正確,畢竟一個是給你發錢的,一個是花你錢的。那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好好分析一下。
孩子出現不正確行為
例如不好好吃飯、亂扔玩具、沒有禮貌等原因,讓父母發脾氣。這點可以理解,但是父母在這種情況下發脾氣有用嗎?孩子也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不正確。如果先讓孩子冷靜一下,之後講道理、説處罰,效果會更好一些。
憤怒轉移
為了謀生,我壓抑了心中很多負面情緒,沒有地方釋放。回家看到孩子有點小毛病,我覺得很生氣,就開始罵孩子。直到孩子表現得滿意,他或她才會好起來。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踢貓效應。孩子的行為不足以引起你的憤怒,你的宣泄只是情緒的外化。從這個角度看,多麼天真的孩子,不經意間成了父母情感的垃圾桶。
父母應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先讓冷靜下來
每次準備動怒的時候,告訴自己冷靜下來,思考十秒鐘。這件事到底是孩子錯了,還是自己故意找茬、訓斥孩子、發泄情緒。作為成年人,特別是父母,我們需要成為情緒的主人,學會駕馭、控制情緒。不要在無意識中,做出傷害孩子的事情。
學會好好説話
無論是誰,學會好好説話都很重要。和孩子説話的時候,不要夾槍帶棒。孩子很敏感,能從父母的言語中,體會到他們的情緒。長期以往,會讓孩子懼怕自己,形成不健康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