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上大學女童父親:若不留級讀到博士畢業28歲了

新聞閣社會時事欄目第一時間為您提供全國各地社會新聞,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新京報:這麼小的年紀入讀大學,作為家長會擔心嗎?

  張亞東:從來不擔心。學業上,在私塾時她已經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文化知識,能夠通過單招考試,本身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生活上,張易文經常參加勞動,並且做家務鍛鍊自理能力。

10歲上大學女童父親:若不留級讀到博士畢業28歲了

  張亞東與10歲女兒張易文在商丘工學院門口合影。張易文將就讀該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受訪者供圖

  身高只有1米4的張易文,出現在商丘工學院時很顯眼。面對隨機分配,一名室友主動讓出了下鋪牀位。張易文將在這裏度過未來三年。

  張易文今年10歲,擁有與同齡人迥異的人生:從未接受學校教育,4歲起在父親張亞東開辦的私塾裏讀書。2016年首次參加高考,總分172分;復讀一年後,2017年以352分的成績,被商丘工學院專科錄取。

  “神童”美譽與“炒作”質疑相伴,部分法律界人士指出,張亞東涉嫌侵犯張易文受教育權。張亞東則稱,“早日成才於個人家庭都有利”,其表示,希望女兒未來繼續深造,畢業後從事科研工作。

  高考失利後復讀考入大專

  張易文不是第一次受到關注。2016年6月,作為當年河南省年齡最小的考生,年僅9歲的商丘女童張易文參加高考。那一年,張易文的成績並不理想:語文46分,數學31分,英語37分,理科綜合58分,總分172分。

  張亞東告訴新京報記者,第一次高考出分後,張易文報名參加高考復讀班。經過4個月的複習,張易文“曲線救國”,於2017年4月份參加商丘工學院的高職單招考試,並以總分352分被該校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錄取,學制三年,學歷層次為大學專科。

  所謂高職“單招”,指高職院校根據專業教學需要,設置考試科目,自主命題、考試、評卷、面試、錄取的考試。考生通過單招被錄取後,無需再參加高考。商丘工學院即為河南省首批62所高職單招試點院校之一。

  張亞東回憶,2016年參加高考時,商丘市招生辦工作人員曾因其年齡過小,拒絕為張易文報名。張易文的母親在商丘一所雙語培訓學校擔任校長,為其女合法出具高中同等學力證明後,張易文順利獲得報考資格。而在參加河南省高職單招考試時,一紙同等學力證明,同樣幫助其參考,並最終被錄取。

10歲上大學女童父親:若不留級讀到博士畢業28歲了

  張易文的錄取通知書。

  校方稱將對其加強照顧和關注

  張易文與同齡人的生活軌跡截然不同。按照張亞東的説法,張易文4歲時便進入家中舉辦的私塾讀書,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除在高考復讀班短暫的幾個月外,她從來沒有學校教育經歷。

  一張軍訓的照片中,張易文穿着很不合身的軍訓服裝站在隊列中。實際上,對於這位“史上年紀最小新生”,商丘工學院也在探索“相處之道”。

10歲上大學女童父親:若不留級讀到博士畢業28歲了

  軍訓中的張易文。圖片來自映像網

  商丘工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廣勇表示,學校在獲悉張易文的情況後,即與其家人進行聯繫,並在辦理入學手續時安排專人引導。此外,鑑於張易文年齡尚小,校方在未來會安排老師及同學,對其生活進行照顧。在張廣勇看來,既然張易文通過商丘市招辦的報考資格審查,並通過考試被錄取,作為校方,所能做的便是對其多加照顧和關注。

  商丘市招生辦新聞發言人苗尤志表示,單招考試是高校自主命題和評卷,10歲女童入讀大專一事,“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有待觀察”。

  女童父親張亞東:“教育需要有這樣的探索”

  對於已經進入大學校園的女兒,張亞東顯得很驕傲,並沒有流露出對未來的擔心。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他多次表示,自己的教育觀是“早快好省”。通過“跳級”節省下時間,能夠為張易文的未來贏得更多機會。

  “她希望早一點去學校”

  新京報:對於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張易文有什麼期待?

  張亞東:她已經在校參加軍訓了。我們是10號去學校辦的入學手續,我開車送到商丘工學院的。在上學途中,她一直表現得很期待。其實,早在開學幾天前,她就在家問媽媽,“你怎麼還沒給我收拾東西”。易文很希望早一點去學校。

  新京報:從來沒有過學校教育經歷,會不會怯生?

  張亞東:沒有怯生,在私塾讀書時她也在與同學交往。上學期,易文在高考復讀班讀了四個月,同班同學都是十八九歲的。回來張易文跟我説,那幾個月是“天堂般的生活”,因為大哥哥大姐姐們都很喜歡她,照顧她。

  新京報:這麼小的年紀入讀大學,作為家長會擔心嗎?

  張亞東:從來不擔心。學業上,在私塾時她已經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文化知識,能夠通過單招考試,本身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生活上,張易文經常參加勞動,並且做家務鍛鍊自理能力。

10歲上大學女童父親:若不留級讀到博士畢業28歲了

  張易文在學校食堂。圖片來自映像網

  “教育要早快好省”

  新京報:私塾教育與在學校有什麼不同?

  張亞東: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平時每天上7節課,上午4節下午3節。因為要準備參加高考,所以在私塾使用的教材,都是和學校一樣的。可能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那麼多的同學。

  新京報:為什麼不讓張易文正常入讀普通學校?

  張亞東:我希望張易文成為一個人格完整的人。我認為現在的傳統學校教育,有些僵化為教學,教學又僵化為應試。對於一些質疑,我只能説,張易文接受的是完整的教育,我們不做偏難怪題,不做無用的應試訓練,只學基本的科學知識。

  新京報:沒有完整的學校教育經歷,對於孩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張亞東:我認為所謂根本的、真實的教育,就是早快好省。孩子健康快樂是最重要的。教育需要有這樣的探索,我改變不了現狀,只能改變自己的子女。

  “未來從事科研工作”

  新京報:10歲上大學,對於一個孩子是不是太着急了?

  張亞東:10歲不早了,現代社會要成為尖端人才,起碼要讀到博士。現在算下來,就算一級不留,讀到博士畢業也有28歲。一寸光陰一寸金,早日成才對個人家庭都有利,能省錢省心。

  新京報:所以你對她整個人生都是有規劃的?

  張亞東:我希望張易文未來從事科學研究,在高校工作。這次她入讀的專業也是我選的,因為我覺得這是未來的朝陽產業。

  大專畢業後,希望張易文能夠寫出一兩篇有科研價值的論文,然後以此申請破格參加研究生考試。如果不行,就考試升本。之後在國內讀研,然後出國讀博。

  新京報:有人質疑你以女兒為廣告,辦私塾牟利?

  張亞東:如果我做其他事情,不丟掉以前的工作,收入會更高。做私塾事業艱難,家裏要生存。有家長認同我的理念,要把孩子送給我教,收費也是正常的。

  律師:父親涉嫌侵犯女兒受教育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一條規定,“凡年滿六週歲的兒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送其入學接受並完成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的兒童,可以推遲到七週歲。”

  面對部分網友所稱,張亞東剝奪女兒受教育權一事,張亞東稱,自己僅是未送女兒進入學校接受教育,沒有進行常規教育,並未剝奪女兒受教育權。

  對此,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無論張亞東的教育方法正確與否,都首先應在保證孩子接受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行。

  北京市澤永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永傑表示,張亞東在女兒已達到六週歲的情況下,未讓其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其行為違反了《義務教育法》規定,涉嫌侵犯其女的受教育權。

  辣評:送10歲孩子上大學,父母這是要拔苗助長?

  因為小張只有10歲,因此有人把其稱為“神童”,但是與其他10來歲考上大學的“神童”不同,小張並沒有接受過義務教育,而是在父親開設的私塾讀書,因此她的“神童”之路是“特別中的特別”。

  對於智力超常的孩子,有必要尊重其個體的情況,進行個性化教育,給予早上學、跳級的機會,他們比其他同學花更短時間完成基礎教育進入大學,不會被質疑為“拔苗助長”,而會被認為是“因材施教”。對於智力超常兒童的“因材施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對於父母不尊重孩子成長規律“拔苗助長”而打造所謂“神童”,則要明確反對,有關部門也有必要依法督促監護人履行職責。

  按照我國《義務教育法》,適齡孩子接受義務教育是強制性的,在該接受義務教育的年齡不接受義務教育,這是輟學,政府部門、學校、監護人均有責任。但近年來,因各種理由讓自己孩子輟學的家長,卻時有耳聞。

  父母按照自己的“理念”對孩子進行“教育實驗”,有相當部分並沒有進行科學、系統的論證。有些孩子經過一番“實驗”,知識是增多了,成人後卻無法融入社會。

  在有些國家,孩子在家裏接受教育是被允許的,但一般而言,教育機構都會對父母的資質、在家上學的內容、在家上學的質量做必要的評價和評估。簡單來説,就是在家上學,孩子也必須完成義務教育。

  在國內,雖然讓孩子跳過義務教育階段,在法律上看不允許,但在現實中,卻由於執法不嚴,以及家長確實有個性化教育需求而存在不少類似這樣的情況。如何處理“在家上學”這一現象,是接下來義務教育的難點之一。

  家長有對子女的個性化教育需求,這可以理解。但是,滿足個性化教育需求,需要在合法框架之下,且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對於這名10歲大學生,需要追問的是,當地教育部門是否知道其沒有接受義務教育?再就是,孩子這一路走來,父母尊重她自身的意願了嗎?

  20多年前,有多所大學開設少年班專門招收少年大學生,後來由於培養過程中,少年大學生存在不適應大學環境的一系列問題,有部分大學取消了招收少年大學生,現在還有少數幾所大學設有少年班,但都強調要依學生個性進行培養,同時需要學生有完整的基礎教育過程。

10歲上大學女童父親:若不留級讀到博士畢業28歲了

  《少年班》劇照

  我們的家長有不少人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因此社會也存在“神童”情結。但評價人才不應以早上大學、快上大學為標準,而要看是否適合孩子,以及孩子長遠的發展。違背教育規律的拔苗助長,很可能令孩子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17 字。

轉載請註明: 10歲上大學女童父親:若不留級讀到博士畢業28歲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