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南海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程海上作業全面完成,承擔本次試採工作的平台“藍鯨1號”將於近日返回位於煙台的母港。這也標誌着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工作圓滿結束。
我國首次可燃冰試採工程,從今年3月14日“藍鯨一號”抵達神狐海域開始,共在作業區域工作138天,在此期間內,正式開採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創造了可燃冰開採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
中國地調局首次可燃冰試採工程組組長謝文衞:實際上我們這個平台到這兒,到今天為止的話,應該是有四個半月了,從我們試採的週期和總的產量來講,是世界上領先水平。
在完成預定任務之後,我國首次可燃冰試採工程組,還對試採井完成了封井等後續工作,並於今天完成最後一批工程組隊員撤離。監測參數顯示,此次開採對海水及周邊大氣等甲烷濃度無異常,環境無污染,同期獲取科學試驗數據647萬組,為我國後續開展科學研究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資料。
可燃冰資料
可燃冰分佈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温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
此外,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此前報道:
可燃冰成中國王牌:可能使世界油氣價格“崩潰”
俄媒稱,5月18日中國宣佈了一場新革命——碳氫化合物革命。
據《俄羅斯報》網站5月18日報道,根據中國國土資源部發布的信息,專家在全球首次從南海海底開採出“可燃冰”。這種天然氣水合物本身不是“革命性的”,其豐富的儲量遍佈全球。但迄今為止沒人下決心開採它。原因很多,包括技術和經濟因素。
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表示,能夠成功實現這種有益礦物質開採的事實證明,在理論基礎和相關技術方面中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這意味着中國在開採“可燃冰”上佔據了領先位置。它將會是繼美國引領“頁岩氣革命”之後的,由中國引領的新一輪“天然氣水合物革命”,將推動整個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變。
毫無疑問,如果中國確能成功實現工業開發“可燃冰”,那麼北京在同美國爭奪世界最發達經濟體的戰役中又多了一張非常重要的王牌。因此中國官員的喜悦之情完全可以理解。
根據塔斯社消息,中國專家是從水深超過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樣品。水下井位於香港東南方向285公里處。據悉,1立方米的該物質等同於160立方米的氣態天然氣。加100昇天然氣的汽車能夠行駛300公里。如果汽車能夠加入“可燃冰”,那麼理論上100升“可燃冰”可跑5萬公里。顯然,該技術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氣價格“崩潰”。
不過,目前這只是未來的計劃。未來會有多遠?無疑,中國不會將該計劃束之高閣。(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