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他,是策劃界出版界真正的“牛人”,用現在的詞叫“大咖”,只是因為太低調,而沒有太多人知道他,但是,説起他策劃出版的書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細節決定成敗》、《精細化管理》影響了中國十幾年,經管類圖書銷量無出其右。
新媒體時代,他又進行着新的嘗試,他還能帶領他的團隊弄潮前行嗎?
記者:朱先生您好!聽説您最近在做微信公眾媒體平台“事後朱哥亮”,出版與培訓的業務還在做嗎?
朱新月:是的,我們不但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事後朱哥亮”,而且還有喜馬拉雅、蜻蜓等語音節目“事後朱哥亮”頻道。出版和培訓的業務還都在做啊,只是經管類、社科類圖書市場受影響很大,出書量小了很多,現在主要做一些圖書定製服務。傳統管理培訓的市場也下滑了很多,這幾年電商培訓、互聯網+、新三板、微商、網紅等培訓火爆,老闆都着急賣東西,而管理就顧不上那麼多了,所以,我們公司提倡“精細化管理”等培訓課程還是很受影響的。但是,我相信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等大家心氣平和些了,企業管理培訓還是會有市場的。
記者:提到《細節決定成敗》,國人沒有不知道的,這是一本影響中國幾乎所有領域十餘年的超級暢銷書,但大家都只知道作者是汪中求,而不知道朱新月才是《細節決定成敗》的策劃人、出版人,真正的幕後推手。請您談談《細節決定成敗》當年成書的過程!
朱新月:2003-2004年應該是圖書黃金時間的尾聲,當時正流行《定位》、《執行》,而且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是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為代價的,我就想到中國社會的發展應該進入轉型期,從粗放式進入精細化時代,要關注細節。同時,企業、政府都在強調“執行”,那麼往哪裏執行呢?就要往下延伸,我就想到了“細節”,在我策劃的汪老師前一本書裏,有一節“把小事做細”,但是這個名字高度不夠,我就想到了“細節決定成敗”,於是,一部劃時代的書就誕生了。
記者:《細節決定成敗》獲得成功後,你們又做了那些業務,出版了哪些暢銷書?為什麼現在的圖書出版業務不但沒有擴大反而縮小了呢?
朱新月:我們在2003年給公司的定位,是為高速發展的經濟服務,以出版經管圖書為主,社科圖書為輔。出版《細節決定成敗》之後,我又策劃了《精細化管理》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十幾年來企業、政府管理的一個理念及口號。以後,我還策劃了一系列暢銷書,如:《團隊精神》《笑着離開惠普》《可以平凡不能平庸》《德勝管理》《生命第一》《終身有錢花》《零缺陷工作》《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等等。同時,我們還開展了企業、政府管理的培訓工作。
現在的圖書出版業務縮小了,主要是大家的閲讀習慣發生了改變,除了少兒書,其它類型的圖書都受到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方式的巨大沖擊。
記者:您如何評價改革開放至今的中國民營出版? 您對中國民營出版的未來有何展望和建議?
朱新月:民營書業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產生,也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雖然到現在都沒有獲得完全合法的“準生證”,但是,它確對中國的圖書事業發展,也可以説對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高峯時,大部分暢銷書都是出自民營書業之手。但是,現在民營書業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民營發行渠道幾乎都垮掉了。
但是,就像書不會消亡,可能會變成小眾消費一樣,民營書業也一定會頑強的生存下去。最近,也有一小部分民營書業獲得了資本的投資,也是很好的兆頭。民營書業還是要發揮自身靈活的優勢,適應新傳播業態的發展,做好內容,探討知識付費的盈利模式。永遠免費是不可能的,文化人都餓死了,還哪裏來的好產品。
記者:您從什麼時候開始運營微信公眾號“事後朱哥亮”的?“事後朱哥亮”的定位是什麼?哪些人是“事後朱哥亮”的讀者?向讀者提供哪些內容和價值?
朱新月:我們對新傳播方式反應有點慢了,我們是今年元旦後正式推出的微信公眾號“事後朱哥亮”,並同時推出了喜馬拉雅語音頻道,微博,博客。事後朱哥亮內容為熱點評論,歷史明鑑,經管知識,為每天忙碌的老闆們、白領們提供可聽、可讀的精神食糧。
記者:“事後朱哥亮”目前處於什麼狀態?
朱新月:事後朱哥亮上線八個月來,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我們每週最少更新五篇文章,喜馬拉雅則開了八檔欄目,已經上傳播音200期以上。
記者:“事後朱哥亮”的文章標明原創,這些文章都是您寫的嗎?咪蒙在不斷地向讀者展示她寫文章的過程和技巧,您能透露一下您的原創作品的創作過程嗎?
朱新月:這年頭文章的搬運工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人們缺的不是信息量,缺的是精品、原創的好文章,好聲音,確實,這對於創作者有比較高的要求,每天都是挺辛苦的,有時經常搞到早上二三點鐘。但是,只要能對人們有用,辛苦點心裏也是高興的。
記者:我想,“事後朱哥亮”是有大目標的?不是做做玩的。像咪蒙,像羅輯思維,背後都有一個強有力的團隊。我的問題是:“事後朱哥亮”的團隊都由哪些成員組成?
朱新月:我們的團隊還不夠強大,我們現在沒有迷濛、羅胖那樣的經濟實力,但是,我們也有一個排版、編輯、技術小團隊在做支持工作。在這我也對他們表示感謝!
記者:新媒體普及很快、很廣,儘管湧現出了一批大號,但真要做成像佔豪、咪蒙、羅輯思維、十點讀書那樣的大號很不容易。您認為,“事後朱哥亮”能做成大號的依據和關鍵因素是什麼?
朱新月:確實,現在據統計公眾號已經有2000萬個以上,自媒體時代嘛,人人都有表達的權力。做成大號很不容易,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優勢,一是我們出版過600多種圖書,其中很多都是暢銷書,有足夠的知識積累;二是我對自己的信心,我本來就是策劃人,歷史系畢業,又在南開商學院讀的EMBA,我的腦子裏有源源不斷的題目。
記者:您也知道,政府主管部門對新媒體平台監管很嚴,對一些不合乎規範的信息隨時屏蔽,對一些違規的平台隨時關閉,“事後朱哥亮”應該遇到過吧?您如何評價這種風險?“事後朱哥亮”如何規避這種風險?
朱新月:偶爾遇到過,關鍵是看你要幹什麼,我們辦公眾號是傳播知識,解除上班白領煩惱,傳播積極的東西,所以,太敏感的東西我也不碰。
記者:目前“事後朱哥亮”引入VC了嗎?作為平台的創始人,您對這方面有何計劃?
朱新月:正在計劃引入,有錢進來,我們就可以更從容的搞出更高質量的東西。我們還有幾個新的欄目設想,需要引入高水平的編輯、播音,沒有資金,實現起來就比較困難。
記者:運營微信公眾號和出版圖書還不一樣,您覺得“事後朱哥亮”能重現當年《細節決定成敗》的輝煌嗎?
朱新月:所有的輝煌都是我們中國人説的“天時地利人和”,我們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偉大的時代。剛才我説了,現在雖然公號很多,但是我每天也在翻朋友圈,發現有質量的文章並不多。只要我們秉承“工匠精神”,以創意引領讀者,以匠心雕琢文章,提供給人們“既好看又好吃”的東西,相信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