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下派”任職,沉澱為民情懷

今年,青海省從省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西寧、海東鄉鎮選派101名年輕幹部到縣市區和六州鄉鎮任職,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錘鍊年輕幹部,不斷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 6月14日 網易新聞 )

俗話説“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是自然規律,也確實能夠在更高的起點上,實現和提升個人的價值。“近水樓台先得月”,離領導更近一些,至少能夠混個臉熟,也便於自己成長的道路得到領導的賞識、指正和肯定。

然而,作為“人民公僕”,既然“人民滿意是幹部工作的唯一衡量標準”,自然要將人民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唯一衡量,就要堅持能夠多到羣眾的身邊去。有道是“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實現成長的樓台是為民服務的平台,人民的認可和肯定才能夠支撐起年輕幹部成長的渠道,因此,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制勝法寶,更便於從不滿意中受到鞭策,從意見、建議中調整成長的方向。

總之,“站得越高,摔得越疼”是一種成長的提醒。年輕幹部要找準實現個人價值最有效的途徑,主要不是來自於領導的認可,而應歸結於人民羣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是自己能夠有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素養和能力。保持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取得各項事業成功的秘訣,是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年輕幹部要是劍走偏鋒,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終究猶如濫竽充數,不是長久之計;只有我們有真才實學,“技多不壓身”才能“達者兼濟天下”。

“打鐵還需自身硬”,暢通成長“車道”、實現自我價值是每個人的追求和目標,也是各級黨組織理當給予的保障,但是“嘴勤屁股懶”總呆在機關,對工作鄉村振興、脱貧攻堅等一知半解、一問三不知,如何去落實落地,如何去容錯糾錯,如何去激發一線的精氣神呢?

讓年輕幹部“下”去融入人民,瞭解基層一線的生產和生活,也就有了第一手資料的累積。再讓真正在一線成長起來、沉澱了為民情懷的年輕幹部更好的“上”,必定能夠鞭策其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到行動上。(鐵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53 字。

轉載請註明: 幹部“下派”任職,沉澱為民情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