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農民進城買房後權益如何保障#
隨着越來越多的農民湧進城市,“城市農民”羣體正在形成,尤其是四五六線中小城市,這種現象更為突出。
很多進城的年輕人,他們平時在城裏生活、工作,每逢農忙季節,又都搖身一變,恢復了農村人的本色,回到農村老家,將田間莊稼進行耕種收之後,又把衣服一換,成了城市中的一員。
以筆者所在的村子舉例,在就業、就學、就醫及互相攀比心態的影響下,村裏的年輕人大都在城裏買了房子,在這些進城的年輕人當中,又大致分為3種類型。
1、知識分子
大多數在企事業單位擁有穩定的工作,這類羣體已經完全融入城市,除了留守在老家的父母和老屋,農村對他們來説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2、生意人
對於一些白手起家的農村青年來説,沒有什麼比進城買房、成為城裏人更有成就感了,由於經營上具有不確定性,他們雖然在城裏居住,但農村老家依然是規避風險的避風港,如果在城市裏沒有了生存空間,至少還有農村老家能夠收容他們的落魄,所以,對這類農村羣體來説,城市和農村在心目中的重量,是根據事業的起伏而變動的。
3、打工人
在農村進城羣體中,打工人是規模較大的一類,這類羣體多為有進城需求(年輕人婚房)和進城必要(孩子就學或工作便利),雖然實現了進城的願望,但受收入的影響,讓他們很難放棄農村的土地和莊稼,邊工作邊務農,也就成了當今“城市農民”的主題。
時至今日,可以説在很多城市,農村人進城規模已經形成,但在去庫存壓力下,農村依然是消化城市樓房庫存的藍海,所以,近期樓盤銷售方出台了很多惠農政策,如用小麥抵房款、用大蒜抵房款、用退出農村宅基地有獎勵的形式抵房款,等等。
相信隨着這些促銷政策的不斷出台,進城購房的農村羣體又將有所增加,據村裏鄰居表示,如今沒有在城市買房的年輕羣體,要麼是買不起,要麼是沒有買房的必要,然而,當房價降到足夠有誘惑力的時候,或者變相讓他們具有購房能力後,即便他們的主業是在農村從事農業種植,他們也不介意自己成為“城市農民”中的一份子。
不過,也有村民表示,農民進城買房,一定不能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即便在促銷政策的加持下,能夠支付購房首付,若後續沒有穩定的收入,一旦無法及時償還房款,將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尤其是以退出宅基地或者土地為代價進城買房者,若生活沒了退路,人生也就失去了前途。
對此,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盧暉臨表示,如今我們整個城市化比例已經到了65%左右,隨着更多的農民進城,這個比例還會提高,我們的城鎮,尤其是縣城,它實際上應該扮演一個為周邊農民提供公共服務的這樣一個功能,而不應該是説去消滅農村,剝奪農民的權利。
如果讓農民為了進城而進城,而不給農民規劃進城後的就業保障和享有城市福利的權利,就不會讓進城購房的農村人,對城市產生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