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緊盯卡舒吉案不放,美國和沙特會“鬧掰”嗎?

當地時間2月26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就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一案發布解密報告,認為是沙特王儲本·薩勒曼批准了行動。沙特則回應稱,報告結論不合理、不準確,對此“完全拒絕”。同一天,拜登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再度“點火”,表示“規則正在發生變化”,他將在3月1日宣佈美沙關係將有重大變化,並追究沙特方面侵犯人權的責任。

沙特是美國在中東的傳統盟友。在剛剛結束的特朗普任期內,美沙關係持續升温,沙特成為最大的美國軍火買家,同時也是對付伊朗——敍利亞——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組成的“什葉派之弧”的戰略基地。

那麼,隨着拜登宣佈美沙關係即將出現“重大變化”,美沙關係是否會“友盡”?這對於中東地緣政治又會有何影響?

追究卡舒吉案,拜登早有計劃

實際上,徹底追究卡舒吉案並調整美沙關係,是拜登早就公之於眾的計劃。早在美國大選期間,拜登就曾表示卡舒吉案不會不了了之,甚至措辭激烈地聲稱要讓沙特成為“賤民”國家。在當時情境中,拜登針對的是特朗普的功利主義外交。卡舒吉案發生後,美國就已掌握相關情報,美國兩黨均表示要嚴厲追究,但特朗普最終做了淡化處理。

對於拜登和民主黨來説,特朗普這種做法,損害了美國在國際上一貫扮演的道德仲裁者形象。對此追根究底,則是把過去4年的美國外交轉到價值觀外交與國家利益並重的軌道上的一個契機。這不僅有利於扭轉其外交形象,還有利於切割美國軍工複合體與特朗普之間的聯繫。此前,拜登政府宣佈將也門胡塞武裝從“外國恐怖主義組織名單”中除名,目的也在於此。

2017年,沙特以打擊胡塞武裝為名,對也門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正是在也門戰爭後,沙特對美國軍火的需求急劇增加。而為了凸顯也門胡塞武裝的危險性、維持美國軍工複合體與沙特間的軍火貿易,蓬佩奧領導的美國國務院在特朗普政府與拜登政府交接前11個小時,匆忙把也門胡塞武裝列入“外國恐怖主義組織名單”。

美國軍工複合體是全美步槍協會和退伍軍人協會的幕後金主,其提供的鉅額經費,使得這兩個會員上百萬的組織成了特朗普的重要票倉,加劇了美國政治生態走向極化,對美國外交的挾持力也越來越強。

拜登要讓“美國外交回來”,就必須清掃出一條不為軍工複合體主導的通道。先把也門胡塞武裝移出黑名單,再重新追究卡舒吉案、宣佈調整美沙關係,不是簡單地要追求卡舒吉案的司法正義,而是有着更復雜的考量。

難以清除的特朗普“外交遺產”

那麼,在提前宣佈將調整美沙關係以後,美國和沙特這對老朋友未來真的會鬧掰嗎?答案是不會。拜登的中東政策至少在三方面只能延續特朗普時期的戰略。

首先,美國在中東已經構建的美國—以色列以及美國—沙特兩大掎角的戰略格局不會變。

再者,自10年前“阿拉伯之春”以來美國打壓“什葉派之弧”的戰略不會變。拜登上台後的第一道軍事行動命令,是空襲敍利亞的親伊朗武裝組織,已表明了這一點。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態度轉變,也只是手段上的變化。

而且,利用石油美元控制世界能源輸出的策略,也不會變。隨着美國頁岩油革命成功,美國對沙特石油的依賴已不復存在。目前,美國從沙特進口的石油只佔石油進口總數的10%,但這只是增加了美國對沙特的外交選擇手段而已。

制約美國大幅調整美沙關係的最大因素,其實是沙特王儲本·薩勒曼本人。作為沙特王室第一位子承父業的接班人,年輕的本·薩勒曼的政治生命遠比拜登長,這是拜登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此外,卡舒吉案後,薩勒曼王儲採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措施,已初步扭轉了被該案損害的形象,度過了潛在的繼承危機。

因此,即使拜登政府對美沙關係有所調整,也是有上限的。當然,或許外界很難看到特朗普與薩勒曼王儲親切交談的一幕,在拜登身上重現了。

□徐立凡(專欄作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87 字。

轉載請註明: 拜登緊盯卡舒吉案不放,美國和沙特會“鬧掰”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