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選
去年賓利慕尚停產時,我在文章中提過兩個問題:
“失去了大排量發動機,換上電機的超豪華品牌,還能理所應當地賣出天價嗎?你會花500萬乃至上千萬買一輛底盤塞滿電池的豪車嗎?”
寫這段話,是為又一款頂級豪車落幕而喟嘆,也是因未來的汽車可能會因換裝電機變得無趣而擔憂。
品牌、設計、定製、用料等固然也是超豪華車的賣點,但我覺得動輒8缸乃至12缸的發動機,才是它們能心安理得賣出高價的底氣。
我們無法、也沒必要知道,假如將來有一天,慕尚復活變成電動車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又是否還有人仍舊花幾百上千萬為它買單,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當下每一個接觸大排量車的機會。
一週前,我就試駕了一款裝着八缸“心臟”的車——奧迪RS7,它4.0升的排量雖不及慕尚(6.8升)恐怖,但難得的是,今天你依然能買到它,而且它更快、更便宜。
上週,我們迎來了一款同樣難得的試駕車——極星1(Polestar 1)。
巧合的是,慕尚彷彿是過去,大排量成就了它、也促使它走向停產;
RS7就像是現在,目前還能把八缸揣兜裏,但你內心清楚,它也終將成為過去;
而極星1這款掛着新能源牌照的跑車,就像是未來。
今天的主題,是“未來”。
Polestar獨立成為品牌後,選擇將第一款車型定為混合動力跑車,其實我並不驚訝。之前寫Polestar 2時,提過一段Polestar的歷史,從賽車隊到沃爾沃“御用”改裝廠,性能一直是Polestar的追求,而造一台堪稱“性能代名詞”的跑車,或許是Polestar多年的夙願。
同時,純電動跑車在今天來看還為時過早,混合動力是很多跑車廠商的過渡選擇,“三大神車”中的邁凱倫P1、保時捷918早就加入了電機,據説法拉利新旗艦也將採用混動系統。所以Polestar的“自我介紹”是高性能電動車品牌,但Polestar 1並不是純粹的電驅動。
儘管Polestar 1上市已經快三年了,但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依然陌生,因為它每年僅限量銷售500台。這款限量跑車採用的是一套2.0T發動機+電機的插電式混動系統,這套動力組合的來源不難想象,它和沃爾沃新能源家族RECHARGE系列的動力總成比較接近。
之所以用“比較”,是因為這款2.0升機械加渦輪雙增壓發動機在Polestar 1上被調校得更激進:最大功率326馬力、最大扭矩435牛米。同時,Polestar 1的電機功率也更大,而且“一下來倆”,它比RECHARGE系列多一個電機,兩後輪一邊一個。
發動機+雙電機的“三機組合”,使得Polestar 1的系統綜合最大功率達626馬力、峯值扭矩1000牛米。如果在燃油車上,這樣的數據能讓人直呼好傢伙,因為其唯一的驅動力來自發動機,但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上,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了。
不可否認,在大部分人眼中,電機的動力要比發動機的動力來得廉價,而摻雜了電驅動力的“千牛”,也會多少打點折扣。
更關鍵的是,對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人們對缺電狀態下的動力表現會自然地產生擔憂。原因很簡單,有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缺電不僅代表着喪失了一部分驅動力,加速明顯更吃力,而且還會產生明顯的頓挫,嚴重影響駕駛體驗,堪稱“有電戰鬥機,沒電拖拉機”。
Polestar 1會是這樣嗎?
我對這款2.0升機械加渦輪雙增壓發動機的體驗,最早來自XC90的T6車型,它在XC90上的調校還要低一些。幾年前,當知道一輛如此高大的中大型SUV裝載的是一台2.0T四缸機時,多少都會有些擔心它動力不足,但事實上它拖動XC90綽綽有餘,而且中段再加速能力很強,在Polestar 1這款跑車上就更不用説了。
即便是缺電狀態(純電模式都無法使用),它的動力也足以使你能在紅綠燈起步一騎絕塵,日常使用完全沒有問題。更關鍵的是,它的電機和發動機之間配合默契,即便缺電,也不會化身“拖拉機”。
當然,你還是能明顯感覺到有電的時候加速更快,更有底氣一些,簡而言之,有電可謂毫無壓力,沒電也不算吃力,而是遊刃有餘。同時,當你調節到純電模式,合計170.5千瓦、480牛米的兩個後電機也足以帶動你悄然且迅速地向前。
當然,假如“家裏沒樁”,我覺得用Polestar 1的純電模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在快充已相對普及的今天,只有慢充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充電反而要艱難一些,難的並不是充電設施,而是時間。
我試了一下,從沒電到充滿需要花費5個小時左右,現在很多純電動車,吃頓飯的功夫就基本充滿了,儘管5小時在插混車中不算慢,但要給缺電的Polestar 1充滿電,可能得吃個好幾頓...
按壓沃爾沃同款的駕駛模式旋鈕,中控屏上會顯示出的5種駕駛模式:四驅、純電後驅、混動、個性、運動模式。
在純電和混動模式下,起步主要靠後軸的兩個電機,即便電量已經很低了,電機也不會耍脾氣,除非你打開中控屏的“電量保持”按鈕,這樣電機才會去一旁休息;而在四驅以及運動模式下,發動機會一直做好參與的準備,更主動地參與到動力輸出中來。
不過,無論什麼模式,它的加速感都算迅猛,但算不上狂暴,當你油門到底,它在喜笑顏開與驚險刺激之間,仍留有餘地。它始終有自己的分寸,不會讓你在油門踏板到底再鬆開之後,感覺心有餘悸。
當然,我覺得這車最大的遺憾並不在於它的加速能力不夠拔尖、沒進入三秒俱樂部,事實上,我覺得對於GT跑車而言,這樣的加速能力綽綽有餘。真正讓我覺得遺憾的是,在這個燃油車仍是主流的年代,它早早地摒棄了燃油跑車該有的聲浪。
之前有人説:“我一啓動,整個小區都知道我出門了”,開Polestar 1就不用擔心這點,由於起步是電驅動,它的啓動和一般電動車別無二致,對於一輛跑車而言,這樣缺少了些儀式感。
即便用運動模式駕駛,在車廂內也幾乎聽不到聲浪,我也不知道是隔音太好,還是我聽的那首《如果我是DJ你會愛我嗎》音浪太強。
我們常説一款車底盤舒適,往往會默認為一點:軟,底盤真的是越軟越舒適嗎?在大家的認知中,底盤無非軟和硬,但其中還是大有區別的。一般的軟,其代表特徵為懸架將小的顛簸過濾得比較乾淨,但會感受到車身起伏,像坐船一樣,你感受得到船體的起伏而感受不到水流的直接衝擊;
而高級的軟不僅會將小顛簸過濾徹底,而且車身並不會隨着懸架而起伏,所以坐在車身感覺什麼都沒發生,你不僅感覺不到水流的衝擊,也感覺不到船體的起伏,只不過這樣的車非常少。
一般的硬,懸架和車身彷彿焊在了一起,輪胎壓過坑的起伏會哐當哐當傳遞給你,讓人懷疑這車的減震器裏是不是忘了裝液壓油;
而高級的硬,會讓你清晰感覺到懸架的壓縮反彈,但一般不會進而影響到車身,它和“低級軟”剛好相反,Polestar 1就是這種。
Polestar 1裝配了Öhlins高性能賽車專用懸架,官方説明該懸架有22段可調節範圍。作為一款跑車,懸架最軟的狀態,它的路感也是比較明顯的,畢竟這貨還裝着扁平比僅30%的輪胎,而在懸架最硬的狀態下,顛簸會更頻繁劇烈。
不過它的高級之處在於,你能感覺到懸架的頻繁起伏,但它起伏的速度非常快,不會導致車身隨之晃動進而影響到乘客。
在我和Polestar 1相處的幾天裏,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它是保持在懸架最硬的狀態下,無論開着它在城市日常駕駛,還是長途駕駛,我個人都覺得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它的離地間隙不算很誇張,你完全不用像某些跑車車主那樣,因為車子太低、太顛而隨時對路面的坑窪保持關注。
和它相處起來,不用像有些跑車那樣拘束。
當然,我也有同事表示還是喜歡更舒適些的車,因為腰受不了,假如你和他一樣腰不好,可能會覺得顛得有些難受,但正是因為這樣偏運動的底盤調校,給予了Polestar 1過彎時強大的支撐力。好的車,總是車給予人信心,而不是人帶着車搏命。
在我看來,極星1是款高調卻又低調的車。高調之處在於,它有着典型GT跑車的雙門四座造型,寬度超過2米、高度卻不到1米4,而低調之處顯然就是設計了,在跑車界,它的外觀顯然談不上扎眼。當然,要是誰説這款車不漂亮,我一定會持反對意見。
儘管Polestar已經成了一個獨立的品牌,但在它身上,還是不難看到“青出於藍”的痕跡,不僅在於“錘光斧影”(雷神之錘、維京之斧)的前後尾燈,它的內飾更是幾乎完整繼承自沃爾沃,只有細節處的碳纖維、無處不在的真皮,在彰顯着它的“勝於藍”
總的來説,Polestar 1還是一款看起來甚為低調的車,儘管它在白車身上都採用了大量碳纖維材料,外觀內飾用料也夠下本,但看起來難免給人一種“雙門沃爾沃”的感覺。
不過,它的售價可不低調,整整145萬元人民幣!
高調向來是跑車最重要的賣點之一,低調也從來不是跑車車主的訴求,這些因素疊加,使得Polestar 1註定成為小眾中的小眾。
銷量對於Polestar 1而言,或許並不重要,它的作用更多的在於拔高品牌的調性,為“高性能電動車品牌”的定位奠基。
做好這點,它就足夠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