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辦、政協委員上門和b站、小紅書談了點啥

“青少年處在一生中學習成長的黃金時期,很容易受到網絡的影響。”今年上海兩會上,市政協委員、同濟大學附屬存志學校校長徐翔聯合其他7位委員遞交了關於加強青少年網絡文明監管的提案。他們認為,當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絡亂象層出不窮,建議職能部門加強監管、網站文明辦網。

昨天下午,上海市政協提案委會同提案主辦單位市委網信辦、市文明辦組織相關政協委員對上海屬地部分重點網站平台開展了現場調研並舉行集體座談,嗶哩嗶哩、喜馬拉雅、閲文集團、趣頭條、小紅書和納米盒等音視頻、網絡文學、聚合類、教育學習類網站平台的內容管理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各自企業關於青少年網絡保護方面的相關情況。

市政協提案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現場調研也是行業主管部門回覆政協委員提案的一次創新探索,有利於更加立體、多元地落實提案建議,推進青少年網絡文明建設。

築起遠離“網絡毒藥”的“防火牆”

目前,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已經非常普及。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去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從年齡來看,其中19歲以下的網民佔到18.3%,達到了1.72億人。而從職業來看學生佔比最多,達到了23.7%。這意味着,近2.23億網民還處於讀書階段。

委員們發現,目前部分網絡平台存在着審核機制不完善、“青少年模式”功能不健全等問題。同時部分青少年身上也暴露出了瀏覽色情暴力信息、沉溺網絡、網上交友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等問題。

因此,加強對青少年文明使用網絡的引導,為他們築起“防火牆”變得越來越重要,對網絡文明的監管力度也有待進一步加強。

網絡文明建設,尤其是青少年網絡保護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政協委員們高度關注的話題,政協委員充分調研、結合工作實際,圍繞推動上海的網絡文明建設提出了不少有針對性的建議。

徐翔等委員們建議,職能部門應該加強對網絡文明的監管,尤其是從是否有利於公序良俗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角度,督促平台建立完善審核機制。網絡平台則應做好資源和信息的自身監管,開發有效的網絡屏障,過濾不良信息。同時,社會也應當加大網絡文明宣傳力度,引導青少年正確選擇和使用網絡文明資源。

以優質內容弘揚網絡“正能量”

據上海市委網信辦介紹,目前上海約有35.5萬家網站與8萬多個App。這意味着,上海的監管部門與各類網絡平台也時刻面臨着大量不良信息的挑戰。

閲文集團總編輯楊晨介紹,僅過去一年裏,閲文集團就在文學作品入庫環節拒絕了超過40萬部涉嫌違規、導向不良的作品;趣頭條副總裁金真則介紹,通過“機器模型+人工審核”的雙重模式,該網站不斷淨化內容,日均處理影響青少年健康的低俗、暴力內容接近700餘篇,今年以來已查處了217位發佈低俗、軟色情、封建迷信等潛在危害青少年健康的作者。

“網絡平台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我們也要意識到,如果沒有這些管控,青少年們面臨着多大的潛在危險?如果沒有‘青少年模式’,是不是就沒有辦法管了?”在座談會上,徐翔委員指出,青少年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事關全社會的工作,也需要社會各界不同責任主體共同努力、共治共管。

郝勇委員指出,除了加強對不良內容的監管,更需要為青少年提供更多優質的“正能量”內容。曹建華委員也建議,各網絡平台應開發更多知識類、興趣類課程,激發青少年興趣。

嗶哩嗶哩介紹,在該網站的“青少年模式”中,除了“限制”更有“引導”,精選了課堂教育、音樂、書法、繪畫等適合青少年觀看的精品視頻,幫助他們開拓視野、增長見聞。此外,各類正能量動畫作品也使平台成為宣揚愛國主義的陣地,比如廣受歡迎的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用童趣擬人的方式講述中國近代史,播放量突破6億,“此生無悔入華夏,來生願在種花家”等經典台詞在年輕人中廣為流傳。

樊好等委員們認為,網絡平台除了對內容進行管控,還應當對青少年用户在使用時間上進行限制。小紅書總編輯陳冬芳介紹,該平台在開啓“青少年模式”後,在晚上10時至次日早晨6時便無法使用,同時每天的使用時長也不能超過40分鐘。上海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經驗可考慮在其他網絡平台進行推廣。

此外,劉百祥委員還建議,青少年使用網絡時的隱私保護也需要關注,“如今大量App在使用前都需要開放很多權限,如果不授權可能就無法使用,這讓我感到很沒有安全感。怎樣保護青少年用户的隱私也應該引起重視。”

持續打擊違法違規網絡亂象

針對政協委員們的建議,上海市委網信辦和上海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積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上海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絡亂象,將持續加強網絡綜合治理,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努力為青少年營造綠色上網、健康上網的環境。具體來説,在信息治理方面,聚焦音視頻、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等對青少年影響較大的網絡平台,會同市“掃黃打非”辦、市教委等部門,指導企業完善信息內容審核措施,全面攔截清理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有害內容,同時開展教育學習類APP集中整治,對運營主體進行法律法規政策指導,下架一批違規嚴重的APP;嚴厲打擊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絡亂象和違規網站,持續加大對“黑界”“祖安文化”等涉及青少年不良網絡社交行為的治理力度。

“青少年模式”也是聚焦的重點領域。上海市委網信辦將重點推動音視頻、網絡文學網站和社交平台建立青少年專屬內容池,逐步上線和完善“青少年模式”,關閉充值打賞等功能。目前嗶哩嗶哩、喜馬拉雅、蜻蜓、土豆等多家音視頻網站均已上線“青少年模式”,加強正能量內容供給。

此外,上海市委網信辦還會同市“掃黃打非”辦、市教委、市文明辦、市高院、市檢察院等多部門形成專項工作協調機制,在防範未成年人犯罪、打擊侵害青少年違法行為、加強青少年普法教育和網絡素養等方面,開展信息通報、線索移交、資源共享和協同管理等合作。

圍繞倡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上海市文明辦也不斷開展對中小學生的網絡文明教育,協調建立學校、家庭齊抓共管的機制,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和手機,優化豐富未成年人網絡文化產品供給,進一步倡導互聯網企業履行好社會責任,鼓勵和支持優秀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與傳播,支持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發展的網站和應用程序的建設。加強青少年文明健康使用網絡的公益宣傳,形成濃厚的社會氛圍。

上海市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貫徹落實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為契機,緊盯青少年網絡保護的重點環節和領域,讓網站平台明確青少年信息治理的“底線”“紅線”,形成內部驅動力,推動建設健康、文明、清朗的網絡空間。

欄目主編:張駿 文字編輯:吳頔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我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3 字。

轉載請註明: 網信辦、政協委員上門和b站、小紅書談了點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