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斯拉道歉到平安拒保風波,新能源車險攪局大猜想

從特斯拉道歉到平安拒保風波,新能源車險攪局大猜想

從特斯拉道歉到平安拒保風波,新能源車險攪局大猜想

一場國際A級車展,名車雲集,最出風頭的還是特斯拉。

只不過這一次,是個鬧劇——車主維權大鬧特斯拉展台,一波硬懟式“不妥協”更添幾許熱度,令“維權特斯拉”衝上熱搜。隨後中央政法委、新華社等權威機構、媒體的連續質疑下,特斯拉道歉。

緊接着,今天又傳出“平安拒保特斯拉”新聞,雖然平安回應無此事,但無風不起浪。

不可否認,承載着汽車工業迭代下的新能源汽車擁有着萬億、十萬億級的巨大市場,這對於車險改革承壓中的財險公司而言,已是必爭之地,也代表着車險的未來。

但,聯想近年來諸多的新能源汽車事故,與之尚無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的保險產品,仍沿用燃油車條款的現狀,諸多理賠糾紛下令保險公司望而卻步。

在燃油車正在“死去”、傳統汽車正在“死去”的大趨勢下,以新能源車為代表的智能汽車的崛起,對車險又意味着什麼?屢屢傳出新能源車險條款將出,這一次真的要來了?

1 新能源汽車呼嘯而來:傳統車商與互聯網巨頭重金入場

幾乎在一年內:

通用汽車宣佈投入數百億美元造電車後表示,2035年後不再銷售燃油車;寶馬奔馳也先後宣佈十年內電車比例達到50%,日本則宣佈2030年後禁售燃油車……世界級傳統車企紛紛入局新能源車。

另一面,一眾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宣戰新能源車:

如阿里、百度、小米、華為、美的、格力等,小米的雷軍更是將之稱為“這是我人生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以智能、新能源為核心的互聯網造車呼嘯而來。

2021年,尤為猛烈。一開年,新能源車企集體“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先有特斯拉“引戰”,1月1日,特斯拉官方毫無徵兆地發佈新車,國產Model Y和改款Model 3正式發售,引爆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

後有蔚來“亮劍”,1月9日的蔚來年度發佈會,一口氣發佈150度固態電池包、續航可超1000公里的轎車ET7以及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等系列賣點。

2天后,百度披掛上陣,宣佈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其廣告語:“重塑智能汽車產品形態,成為智能出行時代的變革者。”

此背景下,五菱、比亞迪等轉型新能源賽道的傳統車企強勢開年,年初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紛紛破萬;國內造車新勢力也是迅速崛起,理想、小鵬、威馬等車企的銷量成績均是節節攀升。更有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企業先後傳出“造車”聲音,勢要加入汽車市場爭奪的賽道。

從這一角度,國內造車新勢力與新能源車企成同一戰壕隊友,這宣告了智能汽車開始加速奪食傳統燃油車市場。

第一季度,國內註冊登記新能源車46.6萬輛,同比勁增長295.2%。

如此迅猛的增長勢頭,不只令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發生深刻改變,與之相關的國內車險市場格局的天平,似乎也開始出現微妙之變化。

與此同時,頭部新能源汽車紛紛佈局財險領域,或成立保險經紀公司,如特斯拉、蔚來等;或拿下一紙財險牌照,如宣佈造車的滴滴、加速新能源車的吉利……

2020年8月6日特斯拉在中國成立“特斯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0萬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均是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負責人朱曉彤。有觀點認為,特斯拉設立保險經紀公司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為自己生產的車開發定製專屬保險。

2 新能源車險第一重猜想:專屬條款出台臨近,大公司依舊佔絕對優勢

為什麼需要專屬條款,因與傳統車輛相比,新能源汽車在能源動力、物理結構及風險特徵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傳統車險產品難以完全滿足新能源汽車風險管理需求。

事實上,從2018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發的新能源汽車綜合商業保險示範條款徵求意見稿,將之分為車電一體車電分離兩個條款;

至2020年9月的車險綜改,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行業制定新能源車險、駕乘人員意外險、機動車延長保修險示範條款,探索在新能源汽車和具備條件的傳統汽車中開發機動車裏程保險(UBI)等創新產品;

再到2021年3月車險綜改半年會議上,監管部門再次提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車險市場存在的問題,UBI、里程保險、新能源車險等潛在需求要釋放,要在增量上做文章,不斷培育發展動能。

這,再度燃起了行業對之的期待。

根據《今日保》的瞭解,如今包括人保、平安、太保等多家大型險企,都已着手針對新能源汽車開發設計專屬條款,試圖在行業開放新能源車險專屬產品之時,先一步抓住新能源車險客户羣。

對於新能源車相配套的專屬車險條款卻遲遲未出的原因, 有不少業內人士告訴《今日保》,“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成本幾乎佔據整車成本的一半,但車損險保障責任裏卻沒有包括電池損壞引起的責任風險。在廠家質保期內不出險還好,一旦發生此類事故,定損難、理賠難的現象會成為困擾車主和保險公司的共同難題”

一言概之,問題在於行業新能源車的歷史數據積累量不足。但相對來説,大公司在數據層面相對領先。

但新能源汽車大勢所趨,相關風險數據不斷積累,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也將在不久後出台。

這也意味着,又將是一場市場的競奪。

3 新能源車險第二重猜想:持保險牌照的新能源車企,或成最前沿受益者

近水樓台,先得月。一些新能源車企,早已做好入局保險公司、搶佔新能源車險賽道的準備。

一種路徑,是新能源車企直接入股財險公司,這種組合帶來巨大想象空間。

3月26日,北京銀保監局正式批覆同意合眾財險變更股東,即批准合眾人壽將持有的合眾財險1.33億股股份轉讓給吉利控股。轉讓後,吉利控股持有合眾財險33.33%股份;合眾人壽持股比例為66.17%,中發集團持股0.5%。

吉利控股入股合眾財險後,合眾財險的各大股東也“火速”開啓增資流程。4月15日,合眾財險發佈擬增資公告,增資後,公司註冊資本將由4億增加到10億元。

另一條路徑,是新能源車企間接與持牌巨頭合作,相互探索新能源車險的創新玩法。

這可以聯想到2019年9月,比亞迪與滴滴開展深度合作,兩者合資成立美好出行(杭州)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定製新能源電動汽車。

滴滴參股現代財險後,比亞迪與滴滴的合作即“開花結果”,兩者共同設計開發的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於2020年11月正式亮相。

2021年3月,僅僅上市不到半個月,比亞迪和滴滴合作生產的比亞迪D1售出5000輛,強於部分車企30天的銷售總業績,且呈現出極快的發展勢頭。

如今,在小米官宣自主造車之後,滴滴也傳出了自主造車的聲音。

或許,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陷入“諸神之戰”的大環境下,這些已經參股保險牌照的造車勢力,將成為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出台後的最大受益者。

4 新能源車險第三重猜想:新能源車險附屬險別,將爆發強大剛需

目前,在整個市場對新能源車專屬車險產品有強烈需求之外,一些新能源車企正與保險公司共同探索與新能源車相關的附屬險類產品。這對於新能源車的品牌銷售,將有巨大促進作用。

兩大附屬險值得關注,其一,延保產品

根據《今日保》對一些新能源車銷售渠道瞭解,新能源車對於延保的需求量明顯要高於傳統燃油車,主要表現在新能源汽車對於三電系統的質保需求較高。

同時從保險數據來看,也與新能源車整體出險頻度確實高於燃油車有關,原因如下:

①新能源汽車的網約車比重相對要高。這部分車輛開得非常頻繁,風險暴露時間長,出險頻度自然也比較高。

②新能源汽車對於一些購買者而言可能是剛需。由於新能源汽車在一些城市不需要搖號,所以一般購買新能源車的車主主要是有急需的需求,那麼它的使用頻度也會高一些,導致新能源車的出險頻度高於燃油車。

在這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些新能源車企想開始辦法在延保服務上重點做文章,以提高新能源車對傳統燃油車的競爭力。

其二,是殘值保值產品。

續航、自動駕駛、OTA、三電質保都對新能源二手車殘值率有着重要影響。

特別是隨着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高速發展,技術層面在不斷更新迭代,新能源車的配件貶值速度非常的快,導致新能源車殘值確實比較低。

這也使二手新能源車保值率問題成為了社會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爆發了對於新能源車殘值保值保險的需求。

但通常情況下,殘值保險並不是由車主直接去購買,而是由新能源車企或者是經銷商來購買。它們在保險的基礎之上,將它包裝成保值回購的一個服務,以服務贈送給客户,或者融到套餐裏賣給客户。

這種做法雖然會增加一定的售車成本,但需求旺盛,也對新能源車企提高品牌競爭力有巨大促進作用。

5 新能源車險第四重猜想:新能源車險,將催生出更多新車險業態

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無論在車載智能設備,還是維保服務基建上,都要比傳統燃油車更為先進,也更復雜。

比如充電樁、充電站、換電站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有保險業的參與,在非車險中有着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給一些保險科技類公司提供了新生的土壤。

比如車載智能設備所採集到的大量新能源車使用數據,也會衍生出新能源車險一些新的數據供應商。

比如氫能源、太陽能源、核能源等新型燃料汽車的問世,加之ADAS、自動駕駛等駕駛技術的配套發展,都將給新能源車險市場帶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後記:新能源車險奇點臨近

如今,歐、美、俄、日等多個國家均已表示,大概只需10-15年的時間,將全面淘汰燃油車,而這一動作從今年起開始提速。

從國內情況來看,根據乘聯會預測數據,2021年新能源車預測增量為200萬台,這種單年的增量幾乎就佔據新能源車總體量的40%

若是以這個增速來推算,加之如此巨大的市場置換體量之下,任何一家造車新勢力入局新能源車市場都不算晚。由此也可能會引發新能源車市場出現爆發性的加速趨勢,且這種可能性非常的大。

這意味着,新能源車險市場之潛力、車險市場之變局,一觸即發。

而且縱觀當下新能源車的“兩頭熱”,目前市場賣得最好的兩個品牌分別是特斯拉和五菱宏光,它們代表了高價和低價的兩個極端。

這或許對新能源車保險市場的佈局也有着巨大借鑑意義:即保險公司不需要想着怎麼去搶佔百萬級銷量的大眾車險市場,而是要打特定圈層,可能目標客户就是三四線城市、五菱宏光之類的受眾羣體

這些羣體的市場潛力,足夠數十家中小公司分享。

這也可以聯想到在綜改後各家保險公司本身就已經開展機構網點佈局策略調整的當下,不如提早做好新能源車險市場的佈局準備,瞄準特定用户市場。

與其被動等待,不如先試先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63 字。

轉載請註明: 從特斯拉道歉到平安拒保風波,新能源車險攪局大猜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