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快遞員入工會,給新業態就業人羣“安全感”| 新京報社論

鼓勵快遞員入工會,給新業態就業人羣“安全感”| 新京報社論

北京市總工會推出10項措施,全力推進新業態、新就業羣體工會工作。圖/新華網

打破屬地限制,實現職工全域實時入會,會籍動態管理;1500萬元用於健康體檢;1000萬元用於重大疾病等專項互助保障……

近日,北京市總工會召開半年工作會暨新業態、新就業羣體工會工作推進會,推出10項措施,全力推進新業態、新就業羣體工會工作。

10項措施,紮紮實實,直面當下社會新業態、新就業羣體面臨的困惑,以實際行動回應了這一羣體的關切,切實維護新業態、新就業羣體勞動保障權益。

新時代、新經濟、新業態,工會何為?北京市總工會推出的這些鼓勵性政策措施,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可以讓數百萬新就業人羣找到温暖的“家”。

平台經濟的蓬勃發展,衍生出大量依託互聯網平台就業的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與傳統意義上的職工相比,新就業形態羣體具有組織方式平台化、工作機會互聯網化、工作時間碎片化、就業契約去勞動關係化及流動性強、組織程度偏低等特點。

也因此,這部分人羣在權益維護上面臨“996”工作制、“困在算法裏”等許多問題。特別是“組織程度偏低”的特點提高了維權成本,也讓這個羣體整體上缺乏安全感。如此情形下,擴大工會組織對新業態、新就業羣體的有效覆蓋,就變得十分迫切。

事實上,當下已有不少新業態頭部企業組建了工會。不僅如此,監管部門也密集出台一系列“頂層設計”制度、規定。

國家層面去看,今年以來,人社部、全國總工會等8部門聯合制定《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全國總工會制定《關於切實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意見》,這些意見為新就業人羣維權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

各地也有不同的行動,比如,今年7月,深圳市總工會就提出30條具體改革舉措,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權益維護工作;今年8月,佛山市總工會也啓動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集中行動”,力爭2022年底4個羣體會員達10萬人。

工會是職工的家,不論是哪個行業,其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職工勞動技能提升的宗旨是一致的。當然,新業態形勢下平台企業工會也將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工會組織有更多創新思維和路徑。

比如,當下的網約車司機、快遞員與平台之間的關係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合同契約,而更多是一種加盟、合作的方式,這樣的情況下,在出現意外傷害時,就會面臨救濟、補償的困境。

對此,一方面需要呼籲推動有關部門加快立法進程,強化法律層面的權益保護;另外也可以嘗試通過建立大病醫療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特殊關愛基金、跨地區體檢等項目,讓他們多一些保障。此外,一般傳統就業職工擁有的體檢、勞保、休假等福利,對於新業態、靈活就業人羣來説,也不應該是稀缺品。這也應該是工會組織發力的方向。

還有,平台工會也應積極與行業協會、頭部企業或企業代表組織就行業計件單價、訂單分配、抽成比例、勞動定額、報酬支付辦法、進入退出平台規則、獎懲制度等開展協商,為勞動者夯實權益保障基座。

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應該有工會組織的身影。要認識到,工會組織的積極作為,其意義不僅僅在於維護個體職工的權益,更在於促進平台企業規範健康持續發展。

當然,平台企業建立工會、新業態就業人羣加入工會,儘管是合法維權的重要步驟,但畢竟還是第一步。如何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不斷探索創新維權的方式和路徑,仍需要持續努力,真正把新業態、新就業羣體的利益放在心上,切實解決他們急難愁盼的問題。

文 | 社論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楊許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0 字。

轉載請註明: 鼓勵快遞員入工會,給新業態就業人羣“安全感”| 新京報社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