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支光在魔芋地裏查看魔芋長勢。
10月27日一大早,白河縣宋家鎮安樂村一處山坡上,陽光暖暖地斜射下來,照亮了漫山鬱鬱葱葱的樹木,照亮了山間蜿蜒盤旋的公路,也照得衞支光身上暖暖的,心裏亮亮的。
路,曾經是衞支光心頭長久的痛;路,現在承載着衞支光的希望與幸福。
54年前,衞支光出生在安樂村。在他的記憶中,路是靠着人們的腳踩出來的。在漫山的雜草與樹木間,羊腸小道都很難見到,無論是村民相互串門還是孩子們去上學,都是踩着雜草、攀着樹枝前行。
其實,那時村民很少相互串門。雖然一家一户離得並不遠,但由於山坡高高低低、草木茂密,極難行走。“到2公里外的人家去,來回路上得4個小時。”衞支光説。因為很少串門,即使是一個村子的,許多村民互相都不認識。
串門可以省略,但上學是必須的。上小學時,衞支光每天6時就得出發,趕在9時前到學校。下午3時放學立即往家趕,經常到家後天已經黑了。如果遇到雨天河裏漲水,他就得繞路,一天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趕路。到了冬天,他就得在鞋子上綁上草繩,防止被積雪滑倒。即便這樣,回到家時,經常還是被摔得遍體鱗傷。
摔傷,對安樂村的孩子們來説不算什麼,他們最害怕的是獨行時遇到野豬、豹子。遇見蛇都已經習以為常了,孩子們並不害怕。
沒有路,自行車都騎不了,腳是安樂村村民唯一的“交通工具”,許多人一年到頭都不出村。
一次天降大雨,河水暴漲,孩子們放學後回不了家,就待在教室裏,一直餓到第二天下午暴漲的河水退去才回家。
上了中學後,由於路途更遠,衞支光只能住校。高中畢業後,他毫不猶豫選擇了外出打工。“我實在是被大山困怕了,想着早點擺脱這裏,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2014年,人到中年的衞支光想家了,他決定返鄉創業。多年在外打拼,他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想帶着鄉親們一起致富。“我覺得農業發展的前景廣闊,並且我們村適合種植魔芋,現在魔芋市場非常好。”
由於路不通,衞支光便僱人肩挑背扛把魔芋種子和肥料運上山。在他的精心管護下,魔芋長勢良好。
2016年,衞支光收穫了第一批魔芋,大約3萬公斤。那一年,魔芋市場依舊保持着多年供不應求的態勢,每公斤價格超過6元。但是,衞支光面對堆成小山般的魔芋樂不起來——沒有路,魔芋運不出去。僱人把魔芋往山下背,勞力不好找,並且每人一天最多隻能背運100多公斤,成本太大,衞支光賺不到錢。
幾天下來,衞支光愁得有一半頭髮都變白了。以前,他從未有過白髮。
2017年,一條彎彎曲曲的“土路”向着安樂村延伸過來,帶給衞支光無限的希望。2018年,通往安樂村的水泥路正式通車,衞支光渾身的活力重新迸發出來。那一年,他打了一個翻身仗,實現了豐產增收。有了希望的他開始加大魔芋種植規模。
現在,衞支光種植魔芋的面積已經由100多畝增加到2000畝,此外還種植了100畝茶樹、500畝核桃樹。“雖然還沒收穫,但我的魔芋已經全部被預訂了。”他説。
衞支光通過種植魔芋,帶動1000多名村民就業,為周邊5個村提供技術支持。“是路,帶給了我希望。”
受益的不僅僅是衞支光。宋家鎮副鎮長鬍芬説,通村公路建設不僅促進了當地產業發展,也帶動了招商引資。目前,大路沿線已有3家社區工廠落户,解決了羣眾就近就業問題。
截至2019年年底,白河縣改造升級縣鄉公路145.7公里,新修通村組及產業路1047.22公里,交通脱貧工程全部完工。
“十三五”以來,我省建成深度貧困村集中居住30户以上自然村通組路4700公里,整治通村路“油返砂”1.6萬公里,初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佈局合理、覆蓋鄉村的農村公路網絡,改善了廣大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