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0條商業思考,讓我們讀懂"汽車瘋子"之外的李書福

這40條商業思考,讓我們讀懂"汽車瘋子"之外的李書福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礪石汽車,作者田姍姍,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他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兩句話大抵可以概括吉利集團創始人李書福的創業造車歷程。被視為“汽車瘋子”的他,帶領吉利汽車創造了屬於中國民營車企的傳奇。

1997年,連續在電冰箱、摩托車領域創業成功的李書福,在一次美國考察時意識到,汽車將會是未來中國人的重要出行工具,有着巨大的市場潛力,於是決定造車。

當時,他遭到了眾多嘲諷,很多人還説他瘋了,畢竟汽車產業是一個資本、技術和人才密集型的產業,而且當時國家政策並沒有完全放開,不是誰想造車就可以的,更不用説當時的吉利沒錢、沒技術、沒資源、沒人才,更沒有造汽車的“準生證”。

在這種背景下,李書福説了兩句話,開啓了中國民營企業造車的歷史。

第一句話是“造車很簡單,就是一個發動機、四個輪子、兩張沙發,沒什麼了不起的”。 

他認為,傳統的汽車工業經過了近百年的發展,生產工藝和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中國人完全可以遵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產業規律,快速學習現有的技術和經驗,提高生產效率來降低生產成本,從而造出中國人買得起、質量也可以的汽車。

為了學習造車,他買回來幾輛奔馳、紅旗等轎車,邊拆邊學習造車。兩年後的1998年,吉利推出了國內最低價的轎車——售價低於5萬的豪情汽車。

這40條商業思考,讓我們讀懂"汽車瘋子"之外的李書福

第二句話是“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

這是1999年他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説的話,想要獲得民營企業造車的“準生證”。吉利也因此成為國內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以吉利為始,國家開始允許民營企業進入造車領域,中國汽車市場被激活,市場也越來越繁榮,直到成為全球第一的汽車產銷大國。

如果説李書福最初造車表現的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瘋狂一面,那他後來成功收購和融合海外汽車品牌、強調自主研發創新,則表現的是他不為人所熟知的“理性”一面。

2007年,隨着汽車市場競爭激烈,吉利從“低價戰略”向“技術領先、質量可靠、服務滿意、全面領先戰略”轉型,並確定了實現200萬輛銷量的戰略目標,企業口號也從“造人人買得起的好車”改為“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

對此,李書福認為,自主創新和跨國併購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兩個途徑。但只依靠自主創新,中國的自主汽車品牌要花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達到這個目標,於是併購就成了當時的一個重要選擇。李書福決定通過收購世界著名品牌來縮短吉利和世界頭部車企的差距。緊接着3年後,吉利就上演了一出“蛇吞象”的驚人併購。

2010年,吉利花了18億美元收購了當時因為持續虧損而被福特汽車出售的世界知名豪車品牌沃爾沃,這是中國汽車企業第一次成功收購海外豪車品牌。當時汽車業內普遍不看好這一併購,因為吉利是大眾汽車品牌,沃爾沃是有着百年曆史的豪車品牌,兩者在技術、品牌和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如何融合將會是大難題。

但結果,兩者順利實現了“1+1>2”的效果:被收購兩年後,沃爾沃扭虧為盈;被收購10年後的2019年,沃爾沃的汽車銷量翻了一倍,營收增長了3倍;收購沃爾沃10年後,2019年吉利的汽車總銷量增長了9倍,營收增長了近10倍。

吉利收購沃爾沃打破了以往合資企業中“市場換技術”的邏輯,創造性地確立了中國車企和外國車企的“合作共贏”新型關係,成為了為數不多的中企和外企成功融合的案例。

比如,李書福制定了尊重工會和賦能沃爾沃的“放虎歸山”戰略,提出“沃人治沃”,倡導“尊重、適應、包容、融合”的全球性企業文化。吉利還幫助沃爾沃汽車在中國市場重新定位和推出新汽車品牌,使其中國市場的銷量持續增長,贏得了沃爾沃的信任。2013年,吉利的歐洲研發中心正式成立,吉利和沃爾沃開始嘗試技術合作。此後,雙方成功開發了全球領先的CMA中級車的基礎架構模塊,將吉利整體的研發實力推向了一個世界級的水平。

吉利成功融合沃爾沃的經驗,為吉利持續成功收購更多的海外汽車品牌打下了基礎。2017年,吉利收購了馬來西亞國寶級汽車品牌寶騰汽車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2018年,吉利又用90億美元收購了奔馳母公司戴姆勒具有表決權的9.69%股權,成了戴姆勒集團最大的股東。

通過併購來縮短差距的同時,李書福堅定走自主創新的路。他説,“核心技術是用錢買不來的,而且會越買越被動,越用越依賴”。持續砸錢投入技術研發之外,李書福還砸錢培養人才。與眾不同的是,李書福走的是一條“一手造車,一手育人”的人才道路。1997年吉利造車時,中國的汽車實用型人才很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書福創辦了一系列的吉利汽車學院,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汽車工業的實用型人才。他説,“吉利的創業史,也是一部教育史”。

2021年,吉利汽車全年總銷量實現132.8萬輛,連續五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在英國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佈的“2020全球最有價值的100個汽車品牌”排行榜中,吉利汽車連續三年成為品牌價值最高的中國汽車品牌。吉利控股集團也以471.9億美元營收位列《財富》2021年世界500強榜單第239位,並且是唯一上榜的中國民營汽車集團。

回顧吉利造車的這20多年曆程,吉利能從一無所有的“汽車嬰兒”成長為世界500強的全球性汽車企業,李書福的企業家精神是功不可沒的。浙江大學管理學教授吳曉波這樣評價李書福的企業家精神,“既充滿冒險的色彩,又不失理性的光輝”。也正是如此互補的二元機制在支撐着吉利以高度戰略前瞻性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戰勝了許多生死存亡的挑戰,進而達到了其他中國車企未企及的高度。

本文梳理了李書福20多年造車過程中在業務、人才、戰略轉型、併購與融合、創新、企業文化、風險和合規等方面的40條管理心得與觀點,讓我們一睹其在“瘋狂”之外的“理性”。

一、關於造車

這40條商業思考,讓我們讀懂"汽車瘋子"之外的李書福

1.吉利要做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不是不合格車輛的製造者。吉利品牌想頂天立地站起來,今天這砸車的錘子就必須落下。(1998年,李書福親手砸了當年生產的100多輛有質量問題的吉利汽車。)

2.美國人一年的工資收入可以買兩輛轎車,而中國人十年收入都買不起一輛轎車,吉利要把中國汽車的價格降下來。我們已經聞到了氣味,前面一大堆奶酪在等待着我們。(2001年,李書福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

3.吉利是21世紀的一個“汽車嬰兒”,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條件都不算優越,家裏也不富裕,出生的時候還沒有户口,一天到晚受人歧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夠健康地成長起來?我們要有自知之明,必須埋頭苦幹,謙虛好學,勤奮上進,要認準方向,提煉一個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個使命。

4.日本生產打火機都要幾百元人民幣,現在温州人只要幾毛錢就生產出來了,而且在全世界賣得非常好。我們要發揮浙江人生產打火機的精神,用生產打火機的方法來生產汽車零部件。用這種方法生產汽車零部件,生產出來的汽車零部件質量會很好,價格會非常便宜。

5.(吉利)告訴世界汽車同行以及全世界的汽車用户一個概念——世界汽車工業版圖必須增加中國汽車。中國汽車工業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吉利要讓中國汽車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汽車跑遍全中國”的那一天才能到來!(2006年,李書福發表演講“讓吉利汽車跑遍全世界”。)

6.做事情必須認準一個方向,堅定一個信念,提煉一種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個使命。一定要打基礎、練內功,千萬不能隨泡沫飛揚,跟妖風起鬨,否則風口過後將會留下一片狼藉的悽慘景象。

7.我決定要研究、生產汽車,除了我自己信,真沒有太多的人相信。大家都認為中國在汽車工業領域已經沒有優勢了,早已經被西方國家壟斷了,中國企業只能與外國汽車公司合資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我認為,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雖然那個時代,中國汽車市場每年才幾十萬輛,汽車進家庭才剛剛起步。進入汽車行業雖然面臨很大挑戰,很多困難與問題,但商業空間很大,商業機遇期也很長,有足夠的時間打基礎、練內功,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培訓人才,也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允許我們犯一次或幾次錯誤,這是用錢買不來的機會效益。因此,我決定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堅定地進入汽車領域。

二、關於人才培養:一手造車,一手育人

8.吉利的創業史也是一部教育史。吉利唯一跟別人不一樣的就是,我們有強大的教育培訓系統。

9.吉利的教育產業和汽車產業同等重要,所以吉利把教育產業同樣作為一項重大事業去經營。

10.吉利辦教育既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情懷;既是對教育事業的忠誠與嚮往,也是因地制宜,為吉利汽車工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11.企業戰略轉型,關鍵在於教育能夠提供滿足企業技術轉型升級的人才支持。

12.吉利學院不是要培養造原子彈的人才,而是要培養造汽車的應用型人才。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

13.從根子上培養人才,找到一些好苗子,放在吉利整個體系裏進行培養,賦予正能量,練就真功夫,學習真本領。

14.有了市場導向還不行,需要用企業的真實環境作為教育背景去培養學生。只有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真正為企業所用,才能真正縮短人才培養與市場崗位需要之間的距離。

15.吉利投資辦學不是短期行為,目的是振興國家,為社會培養更多實用人才,最終目標是“百年老店”。

三、關於併購融合沃爾沃的成功經驗

這40條商業思考,讓我們讀懂"汽車瘋子"之外的李書福

16.有人説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是一個奇蹟,其實這不是什麼奇蹟,看準了方向,尊重客觀規律,然後紮紮實實地去實踐、推進,去努力,老老實實幹活,這個結果是自然而然的。

17.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

18.沃爾沃在汽車行業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品牌和汽車公司,我們為沃爾沃制訂了“放虎歸山”戰略,讓它找回自我,重新得到自己的山頭,找回自己的市場份額,恢復往日的雄風。

19.併購沃爾沃成功的經驗總結,主要是三點:

(1)要依法合規,公平透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不要玩小聰明,任何的小聰明都有可能變成非常嚴重的問題,產生嚴重的後果。因此,我的第一個體會就是做人還是要實在一點比較好,老老實實,成果自然就會產生。

(2)人才和技術上的突破,特別是雙方合作成立了吉利歐洲研發中心,花了五六年的時間,成功開發了CMA中級車的基礎架構模塊,將吉利整體的研發實力推向了一個世界級的水平。

(3)全球性企業文化建設。企業併購這是第一步,相互融合才是關鍵,跨國經營與全球發展,必須是相互尊重,不分膚色、人種、語言。都是為了共同商業理想,共同商業追求而相互尊重,共同發展。

四、關於自主創新

20.自主創新沒有捷徑可走,一定要像小學生學描紅、練造句、寫短文一樣刻苦地練就基本功,吉利汽車的自主創新經驗告訴我們,只有把每一個零部件的技術研究透徹,只有先簡單後複雜,只有先學走路後學跑步,才能形成持續有效的自主創新能力。

21.我每天甚至連睡覺都在想着自主創新,否則就會被淘汰。吉利沒有得到國家資金上的支持,也不具備花錢買設備和技術的條件。另外,花錢買來的技術和設備也不構成競爭力,因為技術會不斷更新,買來的技術總會被淘汰。所以,吉利要具備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能力。

22.核心技術是用錢買不來的,而且會越買越被動,越用越依賴。必須自己研發,持續創新,迭代發展。堅持走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工業發展道路。

23.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吉利控股集團這些年發展迅速和吉利整合全球人才資源為己所用是同步的。吉利人才創新的成敗決定了吉利戰略的成敗,如何創新地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發展人才,是一個巨大的課題。

五、關於合作共贏

24.我從牽牛的實踐中悟出一些道理。我是如何登上牛背的呢?我才八九歲,而且由於營養不良,個子長得很矮,為了登上牛背,我是想了好久才找到技巧的。先把牛牽到草長勢較好的地方,請牛低頭進食,然後利用牛的左大腿,在牛行走彎曲時,我一邊用手抓住牛的脖子,一邊飛快地踩上牛的大腿關節,這樣就能很輕鬆地登上牛背,實現雙贏。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跨文化融合、跨區域合作、跨業態協同,都是企業必須面對的現實,只要有利於用户體驗,只要能夠實現合作共贏,什麼模式都可以討論。人與牛之間都可以合作得很好,人與人之間為什麼不能坦誠相處呢?我很願意做牛。

25.主宰未來汽車工業命運的是傳統汽車公司的自我覺悟,只有大家聯合起來,打造共享數字平台,形成線上優勢,才是決勝未來的關鍵。

26.汽車行業的最大特點就是開放創新、合作共贏,我一直主張開放競爭、自由合作、廣泛交流、有效協同,而不是閉門造車、單打獨鬥。

六、關於培養企業的領導梯隊

這40條商業思考,讓我們讀懂"汽車瘋子"之外的李書福

27.我辭去吉利汽車集團的董事,是我對企業治理的正確安排。只有這樣做,才能讓管理層有權、有責,才能真正體現“充分授權、依法合規、考核清晰、公平透明”的吉利企業治理理念。

28.只依靠一個人,對企業發展而言是不科學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29.我必須要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有領導能力的新人,並且讓大家有權、有責,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真正培養出內生型人才,企業才能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這種安排的本質既是一種責任,也是對管理層的一種信任。

30.我們吸引來優秀的高級管理者,他們是一棵棵大樹,在企業紮根之後,就形成了一個足夠的“氣場”。我們再在其中種下許多小樹——就是吉利自己培養的基層員工,等到小樹長成之時,吉利的人才森林也就初具規模了。

七、關於企業文化

31.發現問題是好事,沒有問題是壞事。

32.在吉利,能發現問題並有效地反饋問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問題就是與標準的偏差、與標杆的差距。找自己的問題叫“智慧”,找別人的問題叫“真情”,要實事求是找自己的問題,毫不留情找別人的問題。

33.解決問題是大事,管理過程就是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要勇於面對問題,視問題解決為績效提升的機會,通過找到系統性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總結提煉形成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消除問題存在的土壤和條件,預防問題再發。

34.問題本身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對待問題和錯誤的態度和方法,各種迴避、隱瞞甚至掩蓋問題的做法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是誠信的問題。

35.我覺得富豪榜很無聊,我從來不看這些東西。從整個社會來講,一天到晚講這個富豪榜、那個富豪榜,對整個社會和諧發展是很不利的。我們是追求科技的突破、用户的滿意,以及我們對產業報國的理想實現,我們沒有考慮其他。

八、關於風險控制:堅持依法合規

36.堅持依法合規,這是我們健康發展的“生命線”。

37.合規好比交通規則,企業在海外投資,既要了解交通規則,還要遵守交通規則、提升駕駛技術。合規承載着企業的夢想,吉利搞合規是發自內心的,相當於搞基礎設施,就像在建高速公路、建跑道,否則飛機飛不起來、車跑不快。

38.合規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全球經濟相互依存、依法競爭的關鍵,也是人類經濟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遊戲規則。

39.只要我們依法合規、公正透明,在兼顧各合作方利益的前提下,尋求廣泛協同、開放合作,我們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

40.做成一個成功的企業很難,毀掉一個企業的前途可能就是因為某一件小事。所以,做企業必須天天如履薄冰,天天小心謹慎,時刻牢記合規的重要性、法律的嚴肅性。

參考資料:

[1]李書福的6個洞見(內部講話!)

[2]李書福:我的創業史

[3]《李書福:守正出奇》,魏江 劉洋

[4]《非線性成長:吉利之路》,吳曉波 杜健  李思涵

[5]李書福説富豪榜不利於社會和諧發展

[6]李書福談收購奔馳母公司:90億美元錢從哪來,為什麼要買

[7]李書福:向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致敬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6307 字。

轉載請註明: 這40條商業思考,讓我們讀懂"汽車瘋子"之外的李書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