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以市域社會治理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南京市社會治理促進條例》,將於3月10日正式實施。
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南京市社會治理促進條例》頒佈實施新聞發佈會。肖日東 攝
3月9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條例》的主要內容、特點和相關準備實施情況等。
首創之舉》》》
為“中國之治”貢獻“南京方案”
制定社會治理促進條例,既是推進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創建的重要支撐,也是滿足發展所需、回應民生所盼的積極舉措,在全國各城市中更是“首創之舉”。
“作為全國首部以促進市域社會治理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條例》的頒佈實施標誌着南京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邁上法治化新台階。”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新聞發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介紹説,《條例》對市域社會治理的路徑、方法、手段、措施作出制度性安排,也將為“中國之治”貢獻“南京方案”。
高度關注社會治理熱點難點
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姚正陸介紹説,《條例》制度設計以問題為導向,滿足發展所需、回應民生所盼。比如,針對最近發生的“辣筆小球”在個人賬號中發表惡意歪曲事實真相、詆譭貶損英雄事蹟的事件,《條例》第二章第十一條再次對“褻瀆英烈”行為劃定法律紅線,亮出法治利劍。又如公共安全保障中,針對住宅小區消防救援、生命救治安全通道佔用堵塞問題,《條例》第三十七條專門對“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作出規定。
條例亮點》》》
構建多元解決糾紛機制
《南京市社會治理促進條例》共分為9章66條,對如何進行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防控、公共安全應對、基層社會治理等作了具體的規定。《條例》不僅確立了市域社會治理的領導體制,還寫入了“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這一新鮮經驗,並構建了多元解決糾紛機制。
《條例》第二十一條明確,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做好訴訟與非訴訟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銜接工作。如何落實這一要求?南京市中院副院長吳焱接受採訪時介紹説,目前全市法院均設立了“訴訟與非訴訟對接中心”和“非訴訟服務中心法院分中心”。同時推進律師服務工作站、人民調解工作室“一站一室”建設全覆蓋。2020年,全市法院共訴前調解案件65372件,調解成功20058件,調解成功率32.9%;全市法院全年受理案件數同比下降7.9%,其中物業糾紛、保險糾紛、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等明顯下降。
物業管理嵌入基層社會治理之中
《條例》還規範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路徑,並將物業管理嵌入基層社會治理之中。《條例》第四十九條明確,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協助、配合做好社區建設工作。
在《條例》落實過程中,物業服務企業該如何參與社會治理?南京市房產局物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徐成介紹,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社會治理工作包括參與各類公益型政策宣傳倡導;配合社區開展豐富小區居民公共文化生活相關的各種社區文化、文體活動;協助公安、城管、民政等部門開展小區內行政服務和行政管理工作,如羣租房管理、違建治理、人口信息採集等。特殊狀態下參與社會治理工作包括:抗洪搶險的人員協助工作;重大公共衞生事件的防疫抗疫工作;突發型安全事件的協助工作;小區內消防安全事故的參與處理工作等。
建立安全生產風險隱患舉報制度
安全生產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今年南京安全生產城市創建工作,《條例》固化了南京安全生產領域舉報獎勵具體做法,第三十六條明確,要建立安全生產風險隱患舉報制度,實現公共安全保障的源頭預防。
南京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李廣慶告訴記者,市安委辦在市政務辦“12345”現場設立了12350專席,統一受理舉報人反映的安全生產非法違法、事故隱患以及謊報、瞞報生產安全事故的行為。據統計,2020年以來南京市12350安全生產有獎舉報平台產生2068條數據,共生成有效工單1300件,均按程序由相關區(部門)核查處理,並回復舉報人。其中,兑現符合獎勵條件的舉報14件,發放獎勵金21.01萬元 ,單筆最高獎勵金4.5萬元。
監督檢查》》》
執法檢查讓《條例》落地見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中瞭解到,南京2020年5月入選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期試點地區,啓動創建工作。南京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曹謙榮介紹説,下一步將把《條例》實施作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的重要任務和特色亮點,同步推進,形成“1+1>2”的合力。
南京市人大監察司法委副主任委員陳健表示,為確保《條例》落地見效,市人大常委會將適時開展執法檢查,通過執法檢查發現法規實施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為下一步修改完善法規制度做準備。
來源| 通訊員 路菲 肖日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玲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