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峯市松山區夏家店鄉的一處密閉大棚裏,一眼望去是一片草莓種植區,角落裏的阿紅弓着身子灌溉秧苗、拔除雜草,她今年51歲。阿紅基本上每天都來工作12個小時,為的是給她患血友病的孫子軒軒多攢一點醫藥費。
“血友病”是一種因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岀血性疾病,患病者往往十分鐘脆弱,不小心的磕碰都可能造成出血不止,嚴重情形下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患有此病者被人們稱為“玻璃人”。4月17日,是第33個血友病日,目前我國血友病患者人數約14萬人。
長期關注血友病羣體,並從事相關救助活動長達9年的赤峯血友之家秘書長韓立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北京血友之家登記的血友病人已達上萬人,其中赤峯有70餘名,如今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血友病也可以得到良好治療。儘管血友病是罕見病,但已納入國家大病醫保範圍,並覆蓋全國,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血友病患者看不起病的問題。
“血友病大部分在後續醫療、護理規範的情況下,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參加工作。但是這些家庭往往是極度緊張的,他們各有各的不幸。”韓立娟説。
【草莓園裏的奶奶】
每天工作十二小時
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軒軒自小在家由爺爺奶奶照料。令奶奶阿紅疑惑的是,軒軒經常因為玩耍就會摔得身上青紫一片,偶爾生病打針時,針眼的淤青也很久都不消失。不過,軒軒並沒有喊過疼,所以一家人也沒有太在意。後來在軒軒四歲時,感染了肺炎,醫生檢查時發現他有凝血功能障礙。
軒軒的父母並不清楚這是什麼病,只是聽醫生説當地醫院不能確診,家長需要對孩子小心照顧,不能讓孩子摔着碰着。這樣一直到軒軒在幼兒園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巴皮和牙齦出血後怎麼也止不住,一家人才趕往了北京,軒軒被確診為血友病。
診斷書
“當時血流不止被推進搶救室,一袋袋血液和藥物送進去,我們怎麼也沒想到摔一次會這麼危險。”軒軒家屬講述,幸運的是,經過治療軒軒並沒有大礙,只是之後需要更加小心的照顧,如果再發生受傷出血,後果不堪設想。
在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後,軒軒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一家人回了老家。因為軒軒的父母都剛畢業沒多久,所以手中沒有積蓄,治療的錢大半都是借來的,除了繼續去外地打工還債別無他法,照顧軒軒的重任,便落在了奶奶和爺爺的身上。
軒軒出院後,醫生強調後續一定要按時用藥。根據軒軒現在的情況,他的藥物用量是每週兩次,每次兩支,可軒軒父母兩個人每月的工資加起來僅四五千元,連孩子三週的藥費都不夠。加上之前為軒軒治病欠下的債務,讓整個家庭舉步維艱。
軒軒的奶奶在草莓地幹活
為了幫孫子湊出藥錢,阿紅讓身體不好的老伴看護孩子,自己則去了當地的一個草莓大棚工作,一天工錢90元。在大棚裏,阿紅需要施肥、澆水、採摘等,幾乎每天都要忙上十幾個小時。“農村打工的機會本來就少,只有更努力幹活老闆才會用你。我不想失去這份工作,只能加勁幹,雖説不管大用,但也能管點小用。”阿紅説。
【鏟牛糞的媽媽】
為還20多萬債務一天都不敢懈怠
在赤峯市寧城縣天一鎮古山子村內,36歲的阿豔彎着腰,用力揮動着鐵鍬,把牛棚裏的牛糞一點點鏟松堆成堆,準備一會兒用推車推出去。
2017年4月,阿豔7個半月的小兒子小錚因為牙齦出血入院,在輾轉了幾家醫院進行檢查後,小錚被確診了血友病。為了照顧好小錚,阿豔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孩子需要吃的藥一頓都不敢落下,什麼時候吃、吃多少,甚至吃藥時喝多少水,我都專門做了一個時間表。”
可意外還是發生了。2019年6月,小錚因為外傷出血造成眼前房積血,又因身患血友病,輕易不能動手術。阿豔夫婦遍訪天津市血液研究所、天津市兒童醫院等幾家醫院,兒子都沒能成功入院治療。最後抱着一絲希望,阿豔夫婦帶着兒子小錚前往北京求醫。經過眼科和血液科醫護人員的會診,小錚成功進行了第一次手術。2020年1月,小錚又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術;隨後又因為眼壓過高,不得不進行第三次手術。
小錚母親
“孩子現在眼壓還是偏高,眼睛還有點光感,但是視力是不能恢復了。”阿豔説,三次手術不僅讓小錚飽受病痛折磨,同時也掏空了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小家。為了儘快籌錢給小錚看病,也為了減輕丈夫身上的擔子,阿豔託人在家附近找了個養牛的活兒——給一百多頭牛喂草料、鏟牛糞。
小錚和母親阿豔
“我丈夫是輔警,一個月掙兩千多,現在還有20多萬的外債沒還,所以我一天都不敢懈怠,再加上孩子每月還有一千多的醫藥費。當孩子沒人照顧時,我就會帶着他一起去牛場工作,讓他在旁邊坐着。”阿豔説鏟牛糞是個體力活,但是牛場的工人瞭解她家情況,都很照顧她,“重活不怎麼讓我幹,還會讓我早回家照顧孩子,我很感謝他們。”
【六旬爺爺掃大街】
冬天手上生凍瘡
一到冬天,凌晨氣温低至零下20多度,近60歲的老張騎着電瓶車,趕往20多里外去掃街、清垃圾再裝車。
在孫子患血友病之前,老張心中最大的痛就是年幼時摔傷的兒子。當時的一場意外,讓兒子的智力終身受損,無奈只能初中就輟學打工,跟着親戚幹些體力活。好在經人介紹兒子認識了兒媳,組成了家庭,又生下了孫兒赫赫。
原本以為孫子出生後的日子終於有了奔頭,可就在赫赫一週歲時,兒媳在給孩子餵奶時不小心碰傷了其嘴唇,讓全家人都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小的傷口卻一直血流不止。老張一家帶着赫赫輾轉了幾家醫院都沒有確定病因,最後在北京兒童醫院確診為血友病。
丈夫的殘疾,兒子的患病,重重壓力之下,赫赫的媽媽與赫赫的父親辦理了離婚。“她也捨不得娃娃,但是我們這個家確實看不到希望,不能怨她。”老張説,他理解赫赫的母親,現在他什麼都不想,只想救孫子,小心呵護他長大。
為了每週去醫院給赫赫用藥,老張在醫院附近租了間房子。但是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藥物的劑量開始增大,家裏逐漸負擔不起。在好心人的介紹下,老張找到了一份掃大街的工作。
“他每天七點開始掃,到晚上天剛黑回家,冬天太冷了,零下二十度戴手套已經沒用了,手上長滿了凍瘡。”老張的老伴説,自己比老張大三歲,身體不好,只能在家帶着孫子,看着他不讓他摔倒。
赫赫
老張説,政府給赫赫辦了低保,一年20多萬元的藥物現在只要2萬多元,兒子在外面打工也能補貼點家用。但是赫赫現在已經11歲了,他的身體也因為血友病產生了很多併發症,關節彎曲總是疼得厲害。而老張已經逐漸年邁,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他和老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孫子。
“我們一邊盼着赫赫快點長大,一邊又怕自己老了走不動了。現在去醫院輸液、報銷走流程時,我都會讓赫赫跟着,教他熟悉流程,就是怕哪天自己有個三長兩短。”老張説。
【專業人士】
重視後續醫療護理規範
可像正常人蔘加工作
“血友病家庭往往是極度緊張的,他們需要比一般的家庭更用心照顧小孩的日常生活。”4月17日,赤峯血友之家秘書長韓立娟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血友病指因凝血因子缺乏而導致的凝血功能障礙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分甲型血友病、乙型血友病,還有血管性血友病等。其中,甲型血友病佔的比例最高,約佔所有血友病中的85%左右。
“孩子發病往往都是在10個月到一週歲左右,一般孩子剛開始爬的時候,在硬的地方磕了一下就會出現皮下出血,整個一塊區域出現大面積青紫,還會出血不止,所以被稱為‘玻璃人’。”韓立娟稱,她長期關注血友病羣體,並從事相關救助活動長達九年,北京血友之家登記的血友病人已達上萬人,其中赤峯有70餘名,如今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血友病也可以得到良好治療,血友病作為罕見病病種,已納入國家大病醫保範圍內,並覆蓋全國,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血友病患者的看不起病的問題。
韓立娟介紹,血友病治療方法除了按需治療,還有一種是預防性治療。按需治療是在出血發生之後,根據出血的情況,馬上用因子來控制出血;預防治療,則是在出血之前給上藥,不用再擔心,可能因為過度活動而導致出血。
“只要後續醫療護理規範,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去活動,參加工作。但是需要重視的是,患者在孩童時期的治療,因為一些併發症,比如關節反覆性出血腫脹、頭顱出血等,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育。”韓麗娟稱,比如孩子關節出血後,滑膜會增厚,如果再出血,關節一動就會很疼,孩子因為怕疼就不敢動,一旦僵持的時間過長,就容易發生肌肉萎縮和關節變形。“這種孩子也很多,所以家長需要十分細心的照顧,又要小心呵護,也要經常鍛鍊孩子的肌肉和關節。”
紅星新聞記者 羅丹妮
編輯 郭宇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