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7月1日11:54,濟南迎來1996年以來黃河最大洪峯,水流量最高4680立方米/秒,水位達28.65米,最大流速3.6米/秒。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苑文颯 聶堃 濟南報道

隨着黃河濟南段平安度過24年來最大洪峯,“黃河”再度成為關注焦點。洪峯順利過濟,包含着哪些人的努力?從“跨河”到“攜河”,黃河濟南段迎來了哪些改變?日前,記者沿黃北上尋找答案。

河水漫灘等險情沒有了,黃河濟南段平安度過24年來最大洪峯

“每年夏季汛期都要過來看一看,在黃河邊生活久了,心裏總牽掛着黃河水。”7月2日一早,大橋街道月牙壩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王長利與其他村民來到濼口碼頭,眾人齊望向水面,看滔滔黃河水裹挾泥沙,咆哮着向東奔湧。

當日8:00,濼口水文站數據顯示,水流量為4680立方米/秒。自7月1日11:54,大流量洪峯順利通過濼口斷面,直逼24年來黃河濟南段最大洪峯值。

“以前聽父輩講,1958年發洪水時,他們住在黃河北岸的一道壩,房屋、莊稼全被淹了。”時至1976年,王長利體驗了一番洪水的威力,“那時候是晚上,猛地聽見一聲槍響,是駐紮在村裏的生產兵發出的信號,表示生產堤決口了,村民要儘快撤離。”王長利説,此後灘地裏的鵲山5個村臨近汛期就要集體搬離住所。洪水過後導致土地泥沙淤積、跑水漏肥,種地入不敷出。

90年代,鵲山5個村告別北濼口,遷入堤口莊。現在,他們的住所仍離黃河不遠,卻不再因洪峯忐忑,這得益於近年來黃河行洪能力大增,治水治沙成效顯著。

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黃河大堤上的兩塊石碑記載着“96·8”洪水的水位、流量等

在他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大堤上鐫刻着兩塊石碑,上面記載着1996年黃河洪峯水流量達4700立方米/秒,為黃河濟南段最大洪峯值。

“目前濼口水文站平灘流量為5800立方米/秒,水流量在這之下,黃河大堤都是安全的。”濼口水文站技術科科長張明回憶,1996年黃河洪峯入濟時,濼口站附近的水位升至32.24米。“當時河牀淤積嚴重,水漲得很高,把大堤都淹沒了。”他説,經過多年水量調度及水沙調控,現在濼口站能保證大流量水迅速通過斷面,讓洪水在主河槽內運行,不再出現河水漫灘等險情。

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跟隨檢測人員登船體驗檢測工作

迎洪峯24小時輪班值守,報汛頻次每2小時一報

正在記者採訪張明時,濼口水文站監測人員劉仁杰與同事們在一旁穿起救生衣,開始一天的水情檢測工作。記者徵得同意後,跟着他們踏上測船。

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主汛期水情監測工作難度加大,需4至5名工作人員同時登船配合作業

確定對講機信號,逐一檢查船載設備……準備工作就緒,測船隨掌舵者的操控緩緩離岸,駛至第一個測位點。

“一般船隻無法抵禦如此強的水流衝擊,為確保安全,測船始終由纜道上的吊索牽引。”劉仁杰一邊介紹,一邊與同事配合,操控重達200公斤的“鉛魚”入水。“這個設備用於計算水的流速,槳葉上有測速儀,能實時回傳信號。整體的重量決定了它在水中的穩定性,測速更準確。”

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鉛魚”入水前,工作人員需仔細確認其方向、角度

聽劉仁杰講解着水速的計算方法,記者頓覺複雜。他説,測完整個河段需要13條測速垂線,佈設25個側位點。“基本上每走10米就要測一次速,主汛期測完整個河段需要2至3個小時。”7月1日當天,劉仁杰與同事完成4次測速,除了吃飯,其他時間都在船上。

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濼口水文站實時監測洪峯數據

為迎接此次洪峯,濼口水文站開啓24小時輪班值守模式,報汛頻次由每6小時一報縮短至每2小時一報。

為何今年泄洪量直逼歷史之最?濼口水文站站長萬鵬表示,為檢驗防汛準備情況和實戰能力,進一步提高防洪調度和應急處置水平,黃河水利委員會結合汛前水庫騰庫迎汛,於6月24日正式啓動2020年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

據黃委官方數據,6月24日,小浪底水庫以3500立方米/秒流量下泄;6月28日8:00,小浪底水庫以5500立方米/秒流量下泄,達到本次防禦大洪水實戰演練小浪底下泄流量峯值,也是小浪底水庫投入運用以來的最大下泄流量。

“大流量沖刷能打破河牀表面粗化層制約,進一步提高黃河下游河槽行洪能力。”萬鵬説。

百年老站成“北跨”支點,防汛抗旱的作用更加突出

不僅“黃河洪峯”成了近幾天的熱詞,見證黃河百年“潮漲潮落”的濼口水文站也進入人們的視野。因地處黃河山東段中部,這個小小站點,既是特大洪水期判斷是否啓用東平湖滯洪帶的重要依據,也是低水期水量調度的重要參考站。

隨着濟南北跨攜河發展的內涵不斷深化,擴容拉開大幕,肩負濟南城市發展、新舊動能轉換重任的先行區應時而生。位於老城區與先行區中軸線上的濼口水文站,決策上級防汛抗旱的作用更加突出,併為黃河生態保護、北跨交通建設提供水文論據。

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受洪峯影響,濼口浮橋現已全部拆除

“前兩年還有一段插曲,有不少羣眾建議將濼口浮橋改建為橋樑,方便出行。最後因影響水文監測而作罷。”濼口水文站副站長王嚮明表示,目前黃河在建橋隧的橋墩與濼口斷面距離均經過嚴格測算,不會對河道形態造成影響。

先行區總體規劃編制提到,在建的“三橋一隧”根據軌道交通跨河需求,均採取公軌合建模式。此外,今年還將陸續規劃啓動“三隧一橋”建設,未來先行區範圍內將呈現19條通道的跨河格局。到2040年,濟南跨河橋隧的數量有望可達26條。

攜河發展更要治河有道。記者從先行區管委會獲悉,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維護黃河安全、加強黃河生態保護位於首要位置,今年將加快推進黃河公園二期建設,年內啓動中央公園、大寺河流域治理等一批集生態、景觀和遊憩功能於一體的工程項目,打造獨具特色的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

“將黃河作為生態體系建設的脊樑”,先行區以此為攜河發展思路,探索城河共融的可能性。通過對沿河生態景觀風貌帶的開發,使其串聯起各組團間生態廊道,讓生態、文化、遊覽、休閒、體驗、培訓等多重功能在黃河上“開花結果”,打造城市軸線空間上的重要生態“綠芯”和沿黃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典範。

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掃描二維碼,第一視角體驗黃河洪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81 字。

轉載請註明: 24年來最大洪峯咋度過?記者現場找答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