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日記本,走到哪裏記到哪裏

貴州日報

9月23日,雨終於停了,貴定縣昌明鎮猛安村84歲的王髮香老人在家裏坐不住,來到田裏和兒子兒媳一起搶收稻穀。

“奶,你家打了好多米?”田埂上有人打招呼。

説話的人叫羅鵬,貴定縣公安局派駐猛安村駐村工作隊隊員。這段時間,為了詳細瞭解每一户羣眾收成,他揣着駐村日記本,穿梭在田間地頭、農家院子,走到哪裏,記到哪裏。

“最近雨水多,缺少勞動力的家庭就可能來不及搶收,我們逐户詢問,就是要登記每家的情況,抓住雨過天晴的時機,幫助殘疾户或者缺乏勞動力或者勞動力不夠的農户義務搶收稻穀。”羅鵬説。

記日記這個習慣,始於羅鵬的中學時代,堅持了幾十年。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平時有兩個日記本,一個記錄工作,一個記錄生活。

2018年5月28日駐村伊始,羅鵬就發揮“老公安”的優勢,一邊走訪一邊在駐村日記本首頁手繪猛安村貓耳井組地圖,詳細標註每户人家所在位置。

“我們記不住的事情,他都曉得。”駐村工作隊隊長瞿乾斌説,“他就是‘活地圖’,猛安村貓耳井組每一户家庭成員構成、家族鄰里關係、孩子教育情況、低保領取情況等,一件件一樁樁他都記在本子上。誰家有什麼人,享受什麼政策,他都一清二楚,村裏每家的門都能進,這樣的羣眾基礎與他真心對待他們、服務他們是分不開的。”

“看到什麼,聽到什麼,第一時間記下來,一年一本不夠寫。遇到出差,記在紙上回來也要補上。”駐村以來,羅鵬最難忘的還是今年春節前給6名羣眾辦理殘疾證的事。

翻開日記本,這樣記着:1月20日,星期一,(臘月)二十六,3-12℃,陰有毛雨。與老高到縣人民醫院和縣殘聯為6人辦理殘疾證。

“殘疾人行動不便,多方協調只能錄視頻拿去縣醫院鑑定,這就需要我們多跑幾趟。”羅鵬説,為了趕在春節前辦下來,他跑了好幾趟醫院,後來因新冠肺炎疫情,進過縣醫院的他還主動隔離觀察。

最近,羅鵬的駐村日記本上出現最多的名字是陳光海。“和南方電網貴定供電局工作人員約好去他家檢查用電線路安全情況,這幾天下雨,還要問問他家稻穀收割晾曬情況。”

每逢村裏有紅白喜事,羅鵬會記上;趕上過年,給孩子們發壓歲錢,羅鵬也會記上。“大家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和村民一起高興。”

一支彎頭筆,兩瓶黑墨水,3個筆記本。駐村兩年四個月,羅鵬用駐村日記記錄着他走進羣眾心裏的腳步。(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袁鵬 虞思滔 通訊員 彭克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52 字。

轉載請註明: 揣着日記本,走到哪裏記到哪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