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譚琪欣 徐詩瑜)歷時3天的國家醫保談判已落下了帷幕,談判結果仍在等待中。據一位業內人士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一般談判的時間與公佈結果的時間,中間相隔半個月,此次談判結果公佈預計在11月底”。
多位醫保專家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醫保談判並非“生死局”,多方參與的創新支付機制值得探索。
11月20日,據國家醫保局消息,引導慈善等社會力量參與救助保障,鼓勵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設立大病救助項目,發揮補充救助作用。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滿足基本醫療保障以外的保障需求。
藥企談判代表入場前和同事握手打氣。譚琪欣攝。
談判結果仍在等待中,多家本土創新藥企股價上漲
談判現場,一家本土創新藥企談判代表兩次打電話到場外跟等候的企業代表反覆確認價格,“談得比較焦灼。”該企業代表匆匆掛斷電話之後跟記者感慨了一句。
也不乏有談得比較順利的,談判全程歷時不到半小時,一家知名國內藥企代表豎着大拇指從會場的屏風內走出,他的同事上前一步握住他的手掌,隨後有力地摟住他的肩膀準備下樓,“可以安心回家見家人嘍。”一掃現場的緊張氣氛。
中國藥學會和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發布的《醫保藥品管理改革進展與成效藍皮書》顯示,在2016年至2020年上市的34款創新藥中,已有26種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佔比達76.5%。
醫保目錄內的四款PD-1新適應症的談判也是此次業界的焦點。前一年的醫保談判中,國產四款PD-1:恆瑞醫藥卡瑞利珠單抗、信達生物信迪利單抗、百濟神州替雷利珠單抗、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分別以 85.21%、63.73%、79.60%、70.82%的降幅納入醫保目錄,整體降幅達60~85%。
據安信證券分析師馬帥分析,本次醫保談判國產 PD-1 品種競爭格局相對緩和,考慮到需要為明年醫保談判預留一定降價空間、進口品種降價進醫保積極性低等因素,預計 PD-1整體降幅可控(約 10%~20%左右),降價後年費保持在 3.5~4 萬這一水平,具體品種可能各有差異。但對於外界諸多猜測,於醫保談判第二日陸續現身的恆瑞、信達生物、百濟神州、君實生物四家藥企代表均未透露四款國產PD-1現場談判情況。
截至11月12日收盤,上述四家國產PD-1生產藥企每股價格分別為52.55,75.25,50.7以及368.61,與11月9日收盤時相比,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漲幅。榮昌生物、貝達藥業、諾誠健華等標的本土創新藥企的股價自談判以來也呈現波動上漲。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黃華波在進博會期間作專題報告時指出,在歷次藥品目錄調整中,國家醫保局重點將臨牀價值高、價格合理、更好滿足基本醫療需求的藥品納入目錄,讓患者更快地用上新藥、好藥!
能否進入醫保,需突破重重關卡
一款創新藥從上市到進入醫保目錄,對於藥企而言,並不簡單。根據《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一款新藥要入醫保,需要順利通過企業申報、專家評審、現場談判三關之後,才算板上釘釘。
復旦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胡善聯是2019年醫保準入藥物經濟學測算專家組成員,他向健康時報記者介紹,2019年談判過程中使用了多種測算方法,包括成本效果比、國際參考價格、競爭性談判以及預算影響分析等,專家獨立評估、形成建議價格,最終提交評估測算報告。
胡善聯特別提到,藥物經濟學測算的亮點之一是,為了解決高價創新談判藥物與未來醫保基金之間的平衡,將新藥進入目錄後可能帶來的預算影響分析進行了測算。特別是對一些續約的藥品,分析它們上市報銷後的藥品實際銷售情況,如果超出預算的目標則需要按比例進一步降價。
“信封價”,也即藥企心中醫保方神秘的 “談判底價”,就從藥物經濟學組和醫保基金測算組提交的評估測算報告中綜合形成,直至醫保現場談判現場,“信封”裏的秘密才會被揭曉,而這時,等待藥企的則又是另一番“驚心動魄”了。
“企業首次報價後,醫保局談判組才可以打開秘密信封價,知道醫保局的“底價”,並現場計算數據;若企業報價超出信封價15%,參與談判人員會提示,“你這個超出15%”,或者直接説“你這個差的太多”,而只有第二輪報價在15%以內的藥品,企業才有繼續談的資格,否則將直接出局。” 一位參加此次醫保測算的醫保專家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透露。
醫保談判並非“生死局”,多方參與的創新支付機制值得探索
“醫保作為最大的醫療服務購買方,最終的目的是為患者購買有價值的醫療服務和藥品,而價值本身就有“多重維度”。必須明確的是,無論是鼓勵行業創新,還是天價藥物的支付,都不是醫保一個部門的事,不能期待由醫保為所有的價值維度買單。” 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2019年2月,諾西那生鈉注射液在國內獲批,成為中國首個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藥物,在中國上市後單支價格為69.97萬元。2020年醫保目錄調整中,諾西那生鈉就已經參與了醫保談判,但最後沒有下文。SMA患兒家屬張先生告訴記者,唯一的期待則是治療藥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今年不再撲空。
此外,根據可靠消息,本次醫保談判中備受關注的CAR-T療法阿基侖賽注射液,在通過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初步形式審查之後,並未參與最終醫保談判環節。阿基侖賽注射液於6月23日正式獲批上市後,曾被不少癌症患者視作“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但其120萬一針的天價又讓許多患者望而卻步。
“考慮到其製備成本短期內很難大幅壓縮,以及適應症的限制,可能最終沒有通過藥物經濟學測算程序。”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
中山大學醫藥研究所所長宣建偉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醫保的第一個重大使命是廣覆蓋,保障基本用藥和醫療需求,第二則是在基金可持續的情況下,去支持創新產品和器材的進入,至於醫保資金如何合理地使用,“首先應當考慮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的基本國情,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基金去解決患者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是對醫保的考驗。”
史錄文提到,近年來對創新醫療技術或醫藥產品的創新支付機制的探索有很多,對於天價藥物,城市惠民保、商保以及各種企業贈藥政策的介入,都在試圖通過補充支付的形式,進一步減輕患者負擔,“建議未來在政府的引導下,協同衞健委、中醫藥管理局、醫保、藥監等多部門,通過完善相關的行政法規、法律政策以及服務體系,設立專項資金池等方式,跟醫藥行業參與者一同探索多層次的多方參與的創新支付機制。”
編輯:周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