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為何掉隊?

來源:伯虎財經(ID:bohuFN) 作者:伯虎團隊

長城汽車,為何掉隊?

日前,長城汽車交出了一份看似還不錯的三季度財報。之所以説“看似”,是因為從整體數據來看,今年三季度長城汽車營收373.46億元,淨利潤25.57億元,二者增長分別為29.36%和80.55%,增長喜人。

長城汽車,為何掉隊?

(圖:長城汽車財報)

而高增長的皮囊之下,則是長城汽車進退維谷的轉型現狀。今年前三個季度,長城汽車沒能跑過行業增速,前9個月累計賣出80.23萬輛車,同比下滑9.25%,距離年銷目標的190萬輛似乎遙遙無期。新能源轉型也遭遇瓶頸,前九月旗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9.69萬輛,增速僅為14.31%,落後大盤將近100個百分點。

二級市場上,長城汽車的股價一路從去年67.93每股左右的高位滑落到27.89每股,市值蒸發4000億。

在燃油車時代,長城有過高光時刻。作為自主造車的“三強”之一,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曾創下國內suv市場連續100個月銷冠的記錄。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新時代下,它顯然沒能跟上比亞迪等曾經對手的步伐,問題出在哪?

01 船大難掉頭

事實上,長城汽車對於電動化的探索相當早。

早在2008年,長城汽車就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賽道。不僅在北京車展展出了純電動概念車歐拉,隨後兩年間還曾多次展出插電式混動四驅車型平台。

而也正是在那一年,特斯拉推出了首款電動汽車產品Roadster1,比亞迪則剛剛量產了全球第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比亞迪F3 DM。

儘管入局很早,也有一定的技術儲備,但長城汽車對於這場即將到來的汽車革命顯然沒有足夠的重視。

即便到了2016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一定氣候,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仍然在股東大會上定調,“長城只做新能源行業的追隨者”。

伯虎財經認為,之所以錯失這次轉型機會,有兩個層面的原因。

首先,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長城汽車形成了一套“過度研發”的邏輯,並且這套邏輯也幫助其在燃油車時代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長城汽車,為何掉隊?

(圖:長城汽車蜂巢動力第1000萬台發動機下線機型 4B15C)

以內燃機為例,4B15曾經橫掃所有同排量發動機,上市就帶來了“王炸”;4C20B發動機不僅長城汽車旗下的四個品牌使用,東風風行、北汽的北京越野也都在使用。

這種大投入的研發既為長城汽車在燃油車領域取得了相當的優勢,也成為了其不願輕易放棄燃油車,投入電動化轉型的重要原因。

第二,彼時新能源產業騙補貼亂象較為嚴重,魏建軍判斷目前並非上車電動的好時機。與之對應的是,長城汽車開始了在氫能產業上的投入。

2018年,長城汽車成立了氫能技術中心,花費6000萬元的轉讓費和1.697億元的債務清償完成了對上燃動力的控股,並在次年完成了對旗下氫能資源的整合,成立了未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在長城汽車的氫能戰略發佈會上,其宣稱已經擁有了國內唯一氫能全產業鏈核心技術佈局,構建了“制-儲-運-加-應用”一體化產業鏈生態,並推出了“氫動力系統”全場景解決方案——氫檸技術。

但目前氫能源的商業化顯然沒有電動車來的迅猛,包括日產、戴姆勒在廠商已經紛紛宣佈退出氫燃料電池的乘用車研發計劃。

船大難掉頭以及對新能源趨勢的誤判,共同導致了長城汽車與率先參與行業變革的機遇擦身而過。

02 路徑依賴的產品策略

轉型遇阻和長城汽車一直以來的產品思維也不無關係。

客觀的説,長城汽車十分擅長利用細分市場打局部戰爭,依靠精準的市場定位規避激烈競爭。

世紀之初,魏建軍敏鋭的捕捉到了國內SUV市場低端價位車型的空白,將戰略重心轉向了SUV。根據相關數據,2018年到2019年,中國SUV車型佔乘用車的比例從不足10%躍升至43.7%。

隨後,在2005年,長城汽車推出了哈弗系列。2011年,一代神車哈弗H6問世,不僅連續100個月問鼎SUV市場銷冠,還成為第一款全球累計銷量突破300萬輛的中國車型。

但長城汽車這次卻在市場細分上栽了跟頭。

聚焦女性市場的純電品牌歐拉僅僅維持了一年的高光,就翻了跟頭,不僅9月銷售下滑明顯,在不久前的媒體溝通會上,歐拉品牌CTO譚健更是表示,希望重新定義下品牌,客户羣做到男女通吃。

專注於中高端緊湊型/中型SUV混動市場的魏牌,市場反響平平,今年以來,魏牌的銷量持續走低,前三季度只賣出了3.05萬輛。

這很大程度上由新能源市場的特殊性決定的。

一方面,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正在發生改變,根據乘聯會數據,2022年上半年,A00級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縮減至29.9%,A級純電動車市場份額提升至28.2%,B級、C級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下降至29.8%。

即便是單價較高的suv市場,天花板也不會太高。更別説,目前看來是純純偽需求的“女性用車”市場。

另一方面,由於相對於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機械結構從兩三萬個零件減少到了一萬個,並且諸如電池之類的關鍵零部件的主導權依賴於外部供應商,導致造車這件事成本高,門檻低,競爭異常激烈。

去年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在售車型超過300款,美國只有70款。而今年歐拉之所以將佔到去年銷量六成以上的黑貓、白貓兩款車型退市,就是因為成本上升,賠錢賣車。歐拉品牌CEO董玉東此前曾表示虧損超出預期。

魏牌切入的中高端SUV市場更是高手雲集,能拿下一定份額的無不擁有過人之處,例如自帶光環的特斯拉Model Y,華為加持下的問界系列,奶爸車定位的理想等。儘管搭載了長城檸檬DHT混動技術,但和前面提到的玩家們相比,魏牌沒有足夠的技術力去支持市場競爭。

此外,在產品矩陣上,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歐拉、魏牌等品牌並沒有像比亞迪的王朝、海洋系列一樣形成關聯,而是各自為戰,且內耗嚴重,例如哈弗陸續推出了多款同級產品大狗、赤兔等。這導致新車不僅沒有拉昇銷量,反而拉低了此前王牌產品的走勢。

如何在產品思路上做出突破,是長城汽車需要考慮的問題。

03 快魚吃慢魚的市場

有行業觀點認為,2022年有望成為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全面爆發的一年,造車新勢力們的高光表現將暗淡下來。

事實也的確如此,今年以來,傳統燃油車廠商發力明顯,東風旗下的嵐圖、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AITO問界系列,吉利旗下的極氪都保持了相當強勁的增長。

但長城汽車除外。

是長城汽車技術力不夠嗎?

公允的講,長城汽車並非沒有過硬的技術實力。相反,無論是產業鏈佈局還是核心三電技術,長城汽車都擁有相當的競爭力。

從專利數量來看,長城汽車專利公開量1301份、授權量914份,位居在華車企第一;

三電技術方面,長城汽車2016年組建投資設立的動力電池企業——蜂巢能源裝機量已經位居行業前十;自主研發的檸檬混動DHT也已經經過了市場考驗。

長城汽車,為何掉隊?

(圖源:蜂巢能源)

智能化方面,長城投資成立了毫末智行和仙豆智能,分別聚焦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不久前,長城汽車還發布公告稱設立芯動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這被外界普遍認為是長城汽車即將自研芯片的信號。 

但技術儲備並不等於產品競爭力,更不等於爆款產品。今年8月,長城魏牌(WEY)汽車CEO李瑞峯與華為餘承東在增程和插混誰更先進的問題上掀起罵戰,本意還是想讓市場和用户認可自家的技術。

長城當然可以憑藉深厚的底藴去做一些更深遠的佈局,但需要考慮的是,市場不會等你。

今年6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公開表示,電動化的進程在加速,現在不是大魚吃小魚,而是快魚吃慢魚,只有在快的過程中才能超車。

今年以來,新能源市場的馬太效應逐漸顯現,九月特斯拉和比亞迪聯手吃下國內四成的份額。對於其他玩家而言,這樣的情況實在不太妙。

作為一個典型的規模經濟行業,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參與者們需要足夠的規模去實現利潤的優化。比起生態上的佈局、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長城汽車的當務之急是打造一個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產品體系,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哈弗。

參考來源:

零態LT:長城汽車換帥自救

市值榜:長城錯失的十年:誤判、掉隊與追趕

汽車科學島:國產汽車強勢崛起,長城汽車為何掉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44 字。

轉載請註明: 長城汽車,為何掉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