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昔日沙漠今綠洲 “綠色長城”讓尼日爾荒原重現生機

  昔日沙漠今綠洲 “綠色長城”讓尼日爾荒原重現生機

    林淑婷

  山羊嚼着金合歡樹葉,松鼠和鷓鴣在地上跳來跳去,螳螂落在樹上,成羣的蚱蜢啃噬着青翠的葉子……在尼日爾西南部,非洲“綠色長城”計劃讓曾經荒蕪的錫米里高原變得生機勃勃,成為動植物的小天堂。

  非洲國家領導人2005年正式決定營造一條寬5公里、長7000公里的“綠色長城”,西起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橫跨塞內加爾、馬裏、尼日爾等國,東至吉布提,力圖在撒哈拉沙漠南緣的薩赫勒地區種植一道“樹牆”,從而使林地、牧地及其他自然資源得到可持續使用,以應對貧困和食品安全等長期難題。

  “綠色長城”靈感來自中國三北防護林。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2017年與“綠色長城”組織方簽訂5年協議,參與非洲“綠色長城”建設,貢獻荒漠化防治經驗。

  作為“綠色長城”計劃的一部分,錫米里高原綠化項目2013年啓動。錫米里村村長穆薩·阿達穆説,自那以來,一些狩獵動物離開尼日爾首都尼亞美以南的棲息地,遷徙到錫米里高原。就連長頸鹿也長途跋涉,來這裏品嚐柔嫩的金合歡樹葉。

  尼日爾是內陸國家,四分之三土地是沙漠,80%人口從事農業,因此可耕土地尤為珍貴。據世界銀行預測,到2030年,尼日爾人口將從2019年的2300萬增加到3000萬,2050年達到7000萬。這更加凸顯“綠色長城”的重要意義。

  “綠色長城”計劃在尼日爾的總負責人邁沙魯·阿卜杜告訴法新社記者,尼日爾計劃2030年前綠化360萬公頃土地,超過領土面積的37.5%。截至2020年,尼日爾8%到12%的土地已經換上“綠裝”。他強調,實施這一計劃是“一場長跑”。

  除了遏制沙漠化,“綠色長城”也關注獲取水、太陽能等資源,以及發展社會經濟,包括果蔬業、漁業、畜牧業,為當地人提供就業機會。

  來自“青年環境保護志願者”組織的伊薩·加爾巴説,尼日爾一些非政府組織已經加入“綠色長城”計劃,打算重新造林100公頃、培育樹苗和挖水井。

  在錫米里,村民們扛着鋤頭和鏟子,沿苗圃挖出水渠、修整護坡,以便在乾旱時也能灌溉。

  村民加爾巴·穆薩説,這些樹苗的葉子和種子富含牲畜所需蛋白質,“食物嚴重短缺時,我們也會把它們烹煮或者曬乾後充飢。”(完)(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綠色長城”(the Great Green Wall)、尼日爾(Niger)、錫米里(Simiri)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8 字。

轉載請註明: 【特稿】昔日沙漠今綠洲 “綠色長城”讓尼日爾荒原重現生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