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告訴孩子父母打人是不對的,然後大家坐下來一起商量一個今後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做錯了事情後應該會有什麼樣的小懲罰。這裏我想從3個方面陳述一些我的思考。1-父母為什麼要打孩子?從深層次的內心分析來看,父母打孩子主要是出於恐懼的心理,恐懼什麼?恐懼孩子出現危險。父母希望通過打孩子的方式來給自己的恐懼找到一個緩解的出口(估計有些父母不會承認),當然,更多的是希望通過打孩子讓孩子加深印象:危險的事情不能做!
然而對於孩子來説,當他們做了一些危險的事情捱打後,他們內心的解讀是什麼呢?“我做了這件事情會捱打”;“我下次不能再做了這件事情了,不然會捱打,或者我不能讓父母發現我做了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大人説很危險,那如果想做怎麼才能不危險呢?”捱打轉移了做危險事情的直接後果,而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捱打上。
我的觀點是孩子一定是在經歷過危險事情後才會主動的去遠離,不然口頭的制止對於他們來説太模糊了。我會記得我4、5歲亂吃藥去醫院洗胃,我現在3歲多的櫻桃被面包機燙了一個小泡後對燙有了切身的感知,以至於我們再遇到一些有關燙的風險的事情後非常好説服櫻桃不要去做。當然,當然,我和孩子的經歷都是意外,我們當然不能主觀讓孩子主動經歷風險。
2-所謂原則錯誤只能通過打的方式才能避免嗎?首先,所謂原則錯誤本身就是父母對於錯誤的一個主觀界定,哪些錯誤是小錯、哪些是大錯、哪些是容忍底線即原則性錯誤。但這些分類對於孩子來説他們有概念嗎?他們也許對於什麼是對錯都還沒有形成認知。當一件事情雙方的認知水平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而按照高水平的一方制定規則並執行的話,是否對另一方有些不公平?但孩子有情感驅動:好奇、開心、好玩、難過、想念(親人)。孩子有感官認知:疼、累、餓、困、燙。
這些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上一個問題:即在不讓孩子主動經歷的風險,又不打孩子的情況下,讓孩子理解危險,並儘量避免去主動接近風險。例如通過孩子的好奇心,用繪本講述危險、甚至講述什麼是死亡;用有趣的遊戲讓孩子理解危險;用可以接受的疼、燙等等,讓孩子感受危險。3-父母的威嚴到底是什麼?威嚴是隻能大人打孩子,孩子不能打大人嗎?威嚴是大人説什麼都對嗎?威嚴是孩子必須要聽大人的嗎?顯然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