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因翻建房屋的採光問題打架打官司,百年四合院外建設玻璃罩侵佔公共空間引發鄰里糾紛,這樣的糾紛在司法服務站法官介入後都在訴前得以化解。9月1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門頭溝法院瞭解到,為打通服務羣眾的最後一公里,2019年以來,在三個人民法庭分別設立黨羣司法服務站,24小時面向羣眾,將司法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山區、深入到羣眾,三年來累計接待羣眾來訪2500餘人次,訴前化解矛盾糾紛1500餘件。
親兄弟因房屋翻建採光問題打架打官司 司法服務站法官化解糾紛
北京門頭溝區的李某一與李某二系兄弟關係,李某一居於南院,李某二居於北院,南院北院原為一個院落的前後院,後因分家分成兩個院子。2020年,李某一利用區裏的危房改造政策對其房屋進行翻建,為方便採光,由東房翻建為北房,北房地基已經建好。李某二認為李某一新建的北房會遮擋其採光,故多次阻止李某一施工,雙方家人間發生多次爭執,當地派出所多次出警處置。某次爭執中,李某一將李某二打傷,當地派出所對二人處以拘留,調解李某一賠償李某二醫療費5000元。調解後,雙方再次發生爭執,李某一拒絕賠償醫療費。
2020年7月,李某二以採光權糾紛訴至法院,要求李某一停止改建房屋的行為,以防止侵害其採光權。當地派出所得知李某二在法院提起訴訟後,通過黨支部共建機制,向黨羣司法服務站發出了合力化解糾紛的“訂單”。
承辦法官考慮到該案雙方當事人是親兄弟,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轉化為長期的治安案件,成為社會隱患。本着維護親情,徹底化解糾紛的原則,法官將房屋經緯度及雙方房屋的高度等情況進行彙總,諮詢多家專業鑑定公司,確定李某一所建房屋不影響採光的高度範圍。同時,聯合派出所一同開展調解工作,經過反覆溝通協調,雙方均認可承辦法官建議的房屋建設高度,達成和解。兩家簽訂書面協議,約定了李某一房屋建設的高度及規格,一併解決了醫療費的賠償問題。後李某二撤訴,案件得以徹底化解。
百年四合院建保護罩侵佔公共空間引發鄰里糾紛 司法服務站訴前介入化解糾紛
而白某是門頭溝區齋堂鎮某古村的居民,居住在一處百年四合院內,院內房屋均屬於受保護的古建築,因其居住的瓦房年代久遠需要保護,白某準備在其瓦房屋檐外建設一個玻璃罩,在保護古建築的同時,方便採光。施工期間,同住一個四合院內的鄰居張某認為,白某建設的玻璃罩侵佔了公共空間,影響其通行,多次阻止施工。雙方矛盾劍拔弩張,經村內及司法所多次調解無果。鎮黨委、司法所、村委會希望齋堂法庭黨羣司法服務站能在訴前介入,化解糾紛。
法庭第一時間啓動黨羣司法服務站“接訴即辦、未訴先辦”工作機制,組織開展訴前調解工作。法官通過現場實地勘察,瞭解到白某的瓦房屬於古建築,因建造時間百餘年,急需保護。但是白某建造的玻璃保護罩尺寸較大,侵佔了四合院的公共空間,且對張某的通行造成了一定的妨礙。
法官利用專業優勢,反覆向各方釋法説理,最終,白某調整了玻璃罩的建設方案,在保護古建築的同時,糾紛在訴前得以化解,白某向法官贈送了錦旗。
司法服務站24小時面向羣眾 3年累計化解訴前矛盾糾紛1500餘件
9月1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門頭溝法院瞭解到,2019年,門頭溝區人民法院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三個人民法庭(齋堂人民法庭、王平村人民法庭、潭柘寺人民法庭)分別設立集“黨羣聯繫聯絡、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宣傳教育、黨員實訓鍛鍊”為一體的黨羣司法服務站,形成“羣眾點單、黨羣司法服務站接單、黨員辦單”的工作模式,打通服務羣眾的最後一公里。
黨羣司法服務站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法庭輪值與駐點服務齊推進,24小時面向羣眾,不論是解決糾紛還是法律諮詢,啥事都可以來這裏説道説道,真正將司法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山區、深入到羣眾。三年來累計駐點辦公、巡迴辦案1100餘次,妥善化解涉農民工討薪、農村險村搬遷、民宿產業發展經營、民間借貸等方面各類矛盾糾紛;累計接待羣眾來訪2500餘人次,訴前化解矛盾糾紛1500餘件,協助77個村制定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幫助30多個村居設計發展規劃,訴源治理成效明顯。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戴幼卿
編輯/倪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