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受訪家長期待加強家校互動保障青少年居家身心健康

近七成受訪家長期待加強家校互動保障青少年居家身心健康

  青少年居家學習的過程中,如何才能保持更好的狀態?本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05名受訪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1%的受訪家長關注孩子居家期間的心理狀態。69.8%的受訪家長建議加強家校互動,形成合力。

  受訪者中,幼兒園家長佔30.6%,小學生家長佔52.9%,中學生家長佔16.5%。

  朱悦的女兒在北京讀初中,以前孩子住校,只有週末才回家。在最近居家學習期間,朱悦覺得有了更多機會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需要多跟孩子交流,瞭解他們居家學習的感受,孩子也會跟我分享上網課過程中有意思的事情”。

  胡麗澤的兒子正在上小學,比較淘氣好動。胡麗澤覺得在居家期間,孩子的學習狀態讓自己很傷腦筋,“我有工作,還要監督他上網課。有時怕他聽課不認真,還得錄屏,課後輔導”。

  胡麗澤説,有時看孩子不在狀態,就會很着急,“該上網課了還沒打開電腦或找不到課本,就忍不住吼孩子,但又覺得這樣不好”。

  調查中,84.1%的受訪家長關注孩子居家期間的心理狀態。65.2%的受訪家長覺得居家期間親子交流讓自己存在一定困擾。

  “以前在教室上課時,可以通過學生的表情,瞭解他們的聽課狀態,也可以在校園生活中跟學生有更多交流,及時瞭解他們的想法。”北京某初中班主任趙儀(化名)覺得,線上教學對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老師和家長保持更加密切的交流,“專門開了線上家長會,平時也會通過家長羣,把孩子網課學習的情況反饋給家長”。

  保障青少年居家身心健康,69.8%的受訪家長建議加強家校互動,形成合力。其他還有:豐富網絡課堂,增強師生互動(61.4%),豐富社區等青少年活動空間(42.9%)等。

  “要認識到青少年除了學習以外的心理成長需求。”共青團12355青少年服務枱心理諮詢專家蔡燕蘇認為,在居家學習期間,學校和社會需要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援助渠道,幫助他們保持與同輩、夥伴的連接,“生命教育也非常重要。同時要把青少年遇到的問題,理解為一種在暫時性的、發展性的困惑,不能用‘病’的概念去定義”。

  “許多父母為了給孩子騰出更多學習時間,不讓孩子參加家庭勞動。或是將開展勞動教育簡單理解為掌握勞動技能,認為父母只需教會孩子必要的生活技能,不必讓其承擔更多的家務責任。這樣的認識和做法,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不利。”重慶市青聯委員、團重慶市委青年講師團成員、心理諮詢學家陳志林認為,家庭勞動教育既是孩子健康成長必需的,也是親情相伴共同成長的温馨過程。“親子共同參與家庭勞動,有益於構建和睦温馨的家庭關係,為親子溝通創造機會。同時可以讓孩子體驗勞動的意義,從勞動成果的誕生和分享中,體會親子合作的成功和喜悦,進而幫助孩子認識到青春應該努力付出,而非躺平享受。”

  “和家人一起勞動,是孩子與父母融洽關係最直接又最自然的方式。”陳志林建議,在青少年居家學習期間,可以和父母一起進行居室衞生打掃,如掃地、擦桌椅、擦櫥櫃,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幫着一起刮土豆皮、擇菜、洗菜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實習生 肖平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1 字。

轉載請註明: 近七成受訪家長期待加強家校互動保障青少年居家身心健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