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華大使正式就任,這個重要職位為什麼要選他

美國駐華大使這一重要職位,終於在空缺一年多後,正式迎來接任者。華盛頓時間1月25日,尼古拉斯·伯恩斯宣誓就任美國新任駐華大使。

伯恩斯1956年生於美國紐約州,會四國語言,但不包括中文。其曾任美國務院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駐希臘等國及北約大使等,處理對歐、對中東事務經驗豐富,還是哈佛大學和阿斯彭學會智庫高級顧問。

美國駐華大使正式就任,這個重要職位為什麼要選他

【為什麼是伯恩斯?】

作為資深外交官,伯恩斯的經歷相當豐富——自80年代進入美國外交界以來,從里根到奧巴馬,他的職業生涯至少橫跨5屆美國總統。他與布林肯、沙利文等民主黨外交圈人士,也聯繫密切。

2021年8月,拜登提名伯恩斯為駐華大使。這一重要人選浮出水面,引起外界關注。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李海東教授表示,伯恩斯是一個“各方都認為較妥當”的人選。無論從口碑、能力、經驗、風格來看,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政府,都普遍肯定其表現。

此外,拜登是建制派和民主黨內中間派的突出代表,而伯恩斯是政治精英中建制派主張的支持者,兩人相互賞識。協助拜登競選期間,伯恩斯提供了許多有價值、可信賴的主張建議。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拜登希望伯恩斯將冷戰後美國對歐(俄)外交的經驗,在亞太地區做出“翻版”,李海東認為。

【拜登面臨的現實】

“拜登面臨的國內問題很複雜,需優先處理。拜登執政滿一年了,但駐華大使這一要職仍空缺,體現出行政效率有問題,從程序上來講,對其是有壓力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對中新網指出。

李海東也表示,拜登可能沒想到,參院批准伯恩斯拖了那麼長時間,損害了自己的外交日程。

這反映出美國國會和白宮的撕扯,相當嚴重。國會提名認證過程中,民主、共和兩黨間相關政治交易也很多。李海東分析,美國不健康的國內政治環境,對其外交產生了巨大損害。

李海東指出,白宮深受美國國內的強力限制和約束。金燦榮進一步分析稱,當前美國戰略界、決策層對華態度分裂,而拜登本人政治權力不夠大、政治基礎不夠牢,無法充分協調,導致對華政策出現兩面性,中美關係出現較大波折。

【中美關係的挑戰性】

兩位專家均認為,拜登花了一年時間探索如何跟中國打交道,最終在所謂“競爭、對抗、合作”(competition, confrontation, cooperation)三分法中,選擇了競爭為主、個別領域可合作的思路。

2022年是美國中期選舉年——拜登的“期中考”。兩位專家表示,每逢競選年,美國國內對華政治氛圍就會很不友好,批評中國彷彿是一種“政治正確”。今年,美對華政策的靈活性如何體現,很具挑戰性。

而且,李海東指出,中美間許多紛爭和挑戰都是因為美方干涉中國內政,這種做法具有巨大破壞性。美國在處理大國關係時那種權力政治無所不在、意識形態的不妥協性,使得人們很難對其政策樂觀。

【伯恩斯帶着什麼而來?】

中美關係錯綜複雜,當前的最主要挑戰,是如何更好地管控分歧。金燦榮表示,中美關係現處在結構性的競爭狀態下,作為大使,伯恩斯個人主要是履行總統意志,作用有限。伯恩斯的就職結束了駐華大使空缺一年多的“非常態”,有助於中美間的溝通,但不要抱有太高期待。

李海東指出,伯恩斯雖承擔了受拜登信任的對華“溝通管道”角色,但仍只是美外交政策的傳達者和執行者,而非倡議者。決策權在白宮,不在大使這邊。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發表伯恩斯宣誓消息時,已給出對他的定位,稱他將“為保護和促進美國利益發出強有力的聲音”;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也曾表示,美大使將負責“幫助指導”以競爭為中心的對華政策。

一旦上任,伯恩斯必須體現出靈活和柔韌性。如仍以確認提名的參院聽證會上那種冷戰意識形態瀰漫的語言邏輯處理對華事務,“這個大使是幹不好的”,李海東認為。

(中新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95 字。

轉載請註明: 美國駐華大使正式就任,這個重要職位為什麼要選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