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3歲的獨臂籃球少年張家誠火了。上央視,被NBA巨星被圈粉,給複賽後的CBA比賽開球......缺少了一隻手臂但是他不缺拼搏奮鬥的心,他單手運球如行雲流水,單手突破和投籃也都應對自如。
引發大家熱議背後的艱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個5歲失去右臂和右手的倔強男孩,面對命運的不公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勇敢追求自己的籃球夢想。
至今,他僅僅只上過20天的假期班,打球基本靠自學。
每天正常情況下,他會練兩個小時的球,每個動作做30個左右,有些做得比較多100個,包括胯下、體前、背後很多運球組合起來,反覆練習。
由於只能左手運球,張家誠的指頭特別容易磨損脱皮,常年纏着膠帶,但他依然反覆練習,從未退縮,從未停止。
所有讓你變好的選擇,過程都不會太舒服!任何成長背後都離不開持久的自律!
中國田協發佈的2019年度大數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範圍內共舉辦規模賽事1828場,同比2018年1581場增加247場,增幅為15.62%。參賽規模為712.56萬,較2018年增長129.56萬,增幅為22.22%。
辦賽規模和參賽人數的連年增長,反映出越來越多人愛上了跑步運動。不誇張地説,跑步已經變成一種時尚,風靡全國。
最淺顯易懂的解釋是跑步運動的低門檻。一個人,一雙鞋,一條路,不論高矮胖瘦,不論何時何地都能跑起來。
不用找場地,不用複雜的設備,也不需要考慮組隊湊人這樣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確實是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是,單是簡單便易不足以解釋跑步的風靡。一項運動要引領潮流,成為社會現象,一定藴藏着特殊的文化價值,引發廣泛受眾的精神共鳴。
如果説籃球代表着激情、對抗,足球意味着團隊配合、永不放棄,那麼跑步的意義不止於奔跑,更在於自律、耐心和找尋自己。
跑步的動機形形色色,有人為了減肥,有人為了獲得獎牌,有人為了結交朋友。
而無論這背後的目的是什麼,堅持跑步都讓我們變得自律。
焦慮、急躁、慾望是當代都市青年的三大心病。在焦慮中患得患失,在急躁中半途而廢,在慾望中自我迷失。
越來越多人通過跑步來對抗無意識生活的“毒素”。堅持跑步,讓大腦處於放空狀態,一路上除了自己的呼吸聲和心跳聲就只有沿途的美景。
跑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實實在在的跑量積累。急躁和冒進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要想跑得久、跑得遠,就必須克服不切實際的速成慾望,延遲滿足感。
通過跑步,在痛苦、忍耐、堅持中遇見更好的自我,這才是越來越多人愛上跑步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