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滇風雲|姜亮夫:開楚辭研究新風

【一覽其人】

昆滇風雲|姜亮夫:開楚辭研究新風

據昭通文旅微信公眾號

姜亮夫(1902-1995),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雲南昭通人。著名的楚辭學家、敦煌學家、語言音韻學家、歷史文獻學家、教育家。

近百年來,雲南文化史上誕生了趙藩、袁嘉穀、周鍾嶽、方樹梅、劉文典、楚圖南、艾思奇、姜亮夫、徐嘉瑞、楊堃、江應梁、方國瑜、梁書農、馬曜、張德光、周善甫、李埏、李家瑞、方齡貴、尤中、宋文熙、王宏道、陳呂範、杜玉亭、汪寧生等一批在國內外學術界很有影響力的著名學者,本期介紹楚辭學家姜亮夫。

以愛國主義為治學初心

1902年,姜亮夫出生於昭通一個愛國重教的書香人家。其父在護國運動時曾領導昭通募捐濟軍反袁。姜亮夫曾回憶,貫穿其一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恐怕是受父親的影響。

昆滇風雲|姜亮夫:開楚辭研究新風

昭通的姜亮夫故居 (據昭通文旅微信公眾號)

幼承庭訓,姜亮夫隨父通讀傳統經典、詩書。從省立第二中學畢業後,1922年,他以官費生資格考入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姜亮夫受廖平、林思進、龔道耕、吳玉章等名師指點,同時熟讀先秦兩漢一眾文獻原著,為日後治學打下了紮實的國學根基。

畢業後,姜亮夫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研究所。1926年,他又考入清華國學研究院,師從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等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指導姜亮夫撰寫的畢業論文《詩騷聯綿字考》可謂姜亮夫研究《楚辭》的開端;梁啓超也對他頗為器重,親筆題寫贈予“海燕飛來窺畫棟,落荷相依滿橫塘”的對聯。

1927年,國家處於內憂外患之際,王國維自沉於昆明湖,一系列事件使姜亮夫沉思:“在我國曆代文人中,詞章彪炳、深得忠愛之情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自此,為了紀念恩師、繼承恩師治學之路,楚辭學成為姜亮夫研究方向之一。

受恩師薰陶與指導,成都高師與清華園的學習時光成為了姜亮夫學術生涯的奠基期。姜亮夫在《憶成都高師》中説,他一生就讀過4所大學,其中給他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是在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和清華大學研究院的讀書經歷。

以拯救國寶為研究方向

1935年,姜亮夫赴法國巴黎大學攻讀考古學博士學位,他想用西方的科學方法來建立中華民族的新考古學。

彼時,其好友王重民、向達在巴黎蒐集敦煌經書,邀請姜亮夫負責敦煌經卷中語言學與儒家經典的收集校錄工作。自此,姜亮夫踏上了敦煌學的研究之路。為此,他經常輾轉於巴黎各個博物館。他目睹了許多中國文物,尤其是大批敦煌經卷失散海外,感到十分痛心與惋惜。

為力所能及地保護、拯救散落異國的中華瑰寶,從巴黎到倫敦,再從羅馬到柏林,姜亮夫沒日沒夜地抄錄、拍攝敦煌經卷、青銅銘文、石刻碑文和古代字畫。如此苦旅,使他的近視度數一度增至600度。

在巴黎國民圖書館,每拍一張照片要付14法郎,姜亮夫先後拍了3000多張,因此生活也更加窘迫。自費深造的姜亮夫不得不節衣縮食,靠廉價的麪包果腹度日。他將流散在法、英、意、德的中國文物索引目錄抄錄、拍照、拓摹後,帶回祖國。

回國後,姜亮夫立即投身於敦煌學的研究工作中,對敦煌經卷中的韻文部分進行了全面整理。1942年,終於編撰完成了中國敦煌學的一部鉅著--《瀛涯敦煌韻輯》,全書共二十四卷、六十餘萬言。而後,又陸續整理完成了《敦煌韻書卷子考釋》《莫高窟年表》《敦煌--偉大的文化寶藏》《敦煌學概論》《敦煌碎金》《敦煌學論文集》等敦煌學術專著。

以篤志好學為一生所求

如前文所言,自王國維指導撰寫的《詩騷聯綿字考》開始,姜亮夫對楚辭的研究貫穿了其治學生涯的始終。數十年的治學生涯中,姜亮夫在此方向堅持讀書、編書、著書、教書,歲至暮年、垂垂老矣之時,仍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由於當時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來自於西方的影響,許多新的觀念和方法被引入了中國的學術領域,在楚辭學界亦然。以姜亮夫為首的一批楚辭學家,逐漸將研究方向集中於比較分析、邏輯推理和綜合研究方面。通過引入大量的民俗學、神話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多種社會科學的成果,採取“洋為中用”的方法,以新的方法、材料和理論,對傳統的楚辭學進行解惑。

受王國維事件的感召,姜亮夫撰寫首本楚辭論著《屈原賦校注》,以大量實證展開科學分析的研究方法,形成了他的楚辭學研究特色。《屈原賦校注》問世,即成為楚辭界一本權威之作。

之後,《楚辭書目五種》《楚辭今繹講錄》《楚辭學論文集》相繼完成並出版。而於1985年誕生的《楚辭通故》,更是姜亮夫40年來致力於整理各代楚辭學資料,總結、編寫而成的一部優秀的研究作品。共200餘萬字的鉅著,將楚辭研究從傳統的章句之學解放出來,別開生面地引入語言、歷史、哲學、地理、考古、民俗、博物諸學科文獻,走上了融會貫通、綜合研究的道路,開一代研究之新風,被海內外專家譽為“當今研究楚辭最詳盡、最有影響的鉅著”。

姜亮夫歷任暨南大學、東北大學、河南大學、雲南大學教授,民國時期雲南省教育廳廳長,雲南和平解放時為雲南臨時軍政委員會文教處處長。1953年赴浙江任杭州大學教授。

昆滇風雲|姜亮夫:開楚辭研究新風

晚年擔任杭州大學教授兼中文系主任的姜亮夫先生 (據昭陽融媒微信公眾號)

1979年,耄耋之年的姜亮夫應教育部所託,在杭州大學開辦楚辭進修班,為楚辭學的薪火相傳作出了重大貢獻。1995年,姜亮夫在杭州逝世,一生寫下30多部學術論著,數百篇學術論文,學術成果斐然,留給後世以無價之財富。

【青年觀】

大學之學在於專

姜亮夫是一位能坐一輩子冷板凳的文化學者。在他數十年的學術生涯中,所涉及的學科雖多,但姜亮夫先生對於《楚辭》的研究卻是貫穿其讀書治學始終,常與先人屈原相伴,如其好學而不怠、“上下而求索”,一旦認定了一條路,便堅韌不拔、矢志不渝。

作為後輩的我們,見先生在學術上專注鑽研之精神,當追隨奮進。尤其剛剛結束高考、即將進入大學的莘莘學子,更能從中悟到往後學習的方向與方法。

結束了高中緊張的綜合學習階段,放下備考的壓力,選擇一個喜歡、適合的專業,大學的學習是立足某一專業上提升自己甚至奠定未來的大好機會。

如此一段珍貴的年華,怎樣度過是最有價值的?我認為,可跟隨姜亮夫先生的腳步,在專業學習的道路上用心、用時、用力。首先,一定要學好專業基礎課。基礎課是專業的根基,學好了基礎,才能去思考這門學科,才能在專業中去體會其中意義和內涵。其次要多看專業書,教科書之外,還有圖書館的藏書都可以借閲。姜亮夫先生之所以能在楚辭學研究上取得豐碩的成果,關鍵一點在於他願意靜下心來,花大力氣去紮紮實實地做好一件事。

青春五彩繽紛,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風景,每個階段都要珍惜。大學之學在於專。祝即將進入人生新階段的準大學生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像姜亮夫先生一樣,一頭子扎進去鑽研遨遊於其中不棄不餒。

昆滇風雲|姜亮夫:開楚辭研究新風

費丹藝 24歲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費丹藝

責編 羅秋旭

校對 郭毅

審核 嚴雲

終審 劉超

【來源:開屏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7 字。

轉載請註明: 昆滇風雲|姜亮夫:開楚辭研究新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