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想到,在新冠疫情發生的第三年,汽車行業會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面臨至暗時刻。
停工停產,物流受阻,在疫情影響下,國內車市產銷暴跌一夜入冬。2022年4月的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0.5萬輛和118.1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6.2%和47.1%,同比分別下降46.1%和47.6%。
受上海封城影響,上汽集團4月銷量同比下降60.29%,其中作為銷量主力的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銷量分別同比下滑72.3%和70.5%。霸榜新能源銷量榜的特斯拉,4月銷量僅為1512輛,環比跌幅高達97.68%。
此外,不少經銷商正經歷經營危機。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6.4%,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
而更直觀的數據是今年前四個月內,有將近1400家4S店沒能經受住市場的考驗,選擇關停退網。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對94個城市抽樣調查,由於疫情防控政策規定,有多達34個城市的經銷商有閉店現象。在閉店的經銷商中,閉店時間在一週以上的經銷商超過六成,疫情的持續對經銷商經營產生影響。
多數經銷商表示無法完成當月銷售任務,完成率低於70%的經銷商超過七成,完成率不足一半的經銷商超過四成。
這場疫情無疑給汽車經銷商造成了重創。不過我們需要進一步追問,造成經銷商困局的,是否只有疫情這一重因素?
疫情困局中的經銷商疫情之下,不少消費者都開始順應消費降級的趨勢,這在通常對價格並不太敏感的豪華車市場也有所體現。一家豪華品牌的4S店銷售受訪時提到,“現在中高端產品的庫存是充足的,但成交量比起往年低了不少。”
停業封控對於處於疫情嚴重地區的經銷商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根據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統計,從3月下旬開始,上海汽車經銷商逐步出現大批歇業直至被全部封控閉店的情況,進入4月開始全面停業,導致新車銷量大幅下滑。
停業的4S店改為線上辦公,無法交車。上述4S店銷售表示,在封控的背景下,“即便有買車的需求,顧客也沒辦法進店試駕,只能耐心等待解封之後。”
而到時顧客是否還有購買意向,誰也不敢打包票。
停業期間,經銷商的經營成本卻一點不少。經銷商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一家4S店少則二三十人,多則兩三百人,工資支出是經營成本中最高的部分。
加之新車業務、售後業務等能獲取利潤的板塊停擺,許多經銷商的資金鍊斷裂,現金流並不足以支撐店面運營。
如果説大型經銷商集團還能扛一扛,那麼小體量的經銷商,一旦觸及到現金流的命門就很難堅持下去。
小型經銷商通常通過貸款的方式獲取庫存,只有及時將庫存清掉才能回款。據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調查,疫情期間,汽車經銷商受"貸款壓力大,資金週轉困難"的衝擊影響佔比較高,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運營節奏。
市場轉冷的情形下,經營者只能求變。
面對高昂的經營成本,封控在家的經銷商們不得不重新考慮轉變業務模式。於是,預售直播、微信羣等線上渠道成為這期間經銷商發力的重點。瀏覽抖音、快手等平台,會發現多了不少直播賣車的直播間。
但是,通過直播“清庫存”的方式效果似乎並不顯著。據觀察,在某短視頻直播平台隨機選擇一家4S店直播間進入,看到的常常只有個位數的觀看人數。
觀看的人數少,下單的人數就更少了。一份關於淘寶帶貨價格的電商數據顯示,500元以下價位貨品佔比約67.5%,8000元以上商品佔比僅7.29%。
若想用平均客單價僅有幾百元的在線帶貨渠道來激活十萬級均價的汽車交易市場,難度並不小。
很顯然,作為價格高、購買手續繁雜、有區域銷售限制的大宗商品,汽車塞不進直播帶貨領域。
很大程度上,直播賣車或許只是一場本質同互聯網廣告相差無幾的品牌造勢。
而且從行業的固有特性來看,身處車廠下游的經銷商並不是這種“廣告”的直接受益者。畢竟,車主在介紹自己的車輛時只會介紹購買自哪家品牌,大多不會提到是從哪個經銷商購買的。
所以我們不難盤出購車的邏輯:用户的購車行為是基於主機廠品牌力的深度消費決策,絕非基於經銷商個體影響力的“人情消費”。
直播渠道同購車邏輯錯配,收效能有幾何?
汽車4S店,困在傳統模式裏直播銷售渠道在汽車經銷商面前失效,不得不讓人再次開始思考前面提到的問題:除了疫情這一“外患”,是否也有“內憂”的存在?
近日,德媒《Autohaus》發佈報道稱,寶馬集團或將從2024年開始取消MINI品牌在德國市場的授權經銷商體系,寶馬品牌或從2026年起取消授權經銷商體系,往後將採用代理模式銷售新車。
這是繼奔馳、本田之後,又一個宣佈將放棄傳統經銷體系的老牌車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查顯示:在過去的4個月內,有將近1400家4S店退網,每天有約11家4S店關停退網,其中北京現代、別克、東風標緻、斯柯達等合資品牌的退網率高達57%。
另外,2021年,4S店經銷商集團之間一共發生了11起整合重組、併購事件
僅僅在今年4月,就有兩家大型經銷商集團宣佈斥巨資收購多家4S店,每家4S店的收購金額都超過了5億,越來越多的“小魚”正被“大魚”吃掉。
頭部經銷商集團的整合兼併之所以持續不斷,核心原因是整個產業鏈下游的的日子越來越難了。這其中固然有來源於汽車廠家和市場大環境的影響,但更大的因素,則來自於銷售體系本身。
4S店模式從1999年進入國內之後,讓國內汽車市場從不成熟、各種汽車銷售、後市場維修等參差不齊的服務變得統一,讓之前不少在汽貿城買車前後碰壁的消費者轉向4S店,也讓消費羣體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買車一定要去4S店。
原因很簡單:4S店有汽車廠家授權,無論是整車還是服務都會更可靠。
但是在品牌店增長和獲得消費羣體信任的同時,第三方加盟的4S店卻出現同車不同價、售後服務價格高昂、價格不透明等問題。
比如一款新車在不同的城市、不同4S店的實際成交價格,差距從幾千到上萬不等;並且4S店銷售員有些服務態度惡劣,為了獲得高提成,甚至變相加價賣車,進行強制上保險和上牌等重點“項目”,讓買車的消費者有苦説不出。
同一款車實際交易價格參差不齊、服務與售後不到位,以及不明收費諸多等問題,都讓4S店的信用價值大打折扣,也讓消費者與4S店漸行漸遠。
這還只是4S店本身的困境之一,還有其他困境來源於汽車廠家和後市場。
直營模式大行其道過去人們想要看車、試駕和購車都離不開4S店,但是近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以及電動化浪潮的衝擊,許多汽車品牌正在慢慢脱離4S店的模式。
得益於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數字化時代,現在汽車廠家只需要通過開發小程序、APP等線上平台來建立銷售網絡。這不僅讓營銷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豐富,還能直接面對消費者,能讓消費者直接看到車價,體驗到更加高質量的服務和用車體驗。
相比良莠不齊的經銷商,以蔚來、特斯拉、小鵬等為主的一眾新能源車企所採用的直營模式,不僅能夠對線下體驗中心等門店進行最大限度管理,而且還能對產品定價進行統一性,從根本上杜絕了店與店間諸如“打價格戰”之類的內耗。
與此同時,車企通過直營模式,還能直接面對消費者,以及凸顯出新能源產品的優勢。“蔚小理”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蔚來、小鵬和理想旗下的線下門店數量分別為225家、178家和65家,這一數據還在不斷上升。
除了“蔚小理”、特斯拉等新勢力車企以外,包括賽力斯、極氪、智己汽車等在內的車企都在遠離4S店。其中,以賽力斯為例,為了能夠節省成本,賽力斯並不侷限於自建銷售門店,而是選擇了與華為合作,共建銷售網絡。
另外,汽車的電動化轉型也削弱了4S店的利潤板塊。眾所周知,4S店最賺錢的方式不是賣車,還靠後續的售後服務,其中基礎的常規保養佔的比例最大。
如今電動化時代來臨,純電動汽車結構不同於傳統燃油車,它們沒有發動機,不需要換機油和換火花塞等,這也決定了它們不需要頻繁保養和維護。這就意味着純電動汽車不依賴4S店的售後,降低了4S店賴以生存的重要收入來源,這簡直是致命一擊。
在直營模式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疊加疫情的衝擊,傳統的汽車經銷模式正腹背受敵。
後疫情時代,經銷商何去何從?總結而言,對汽車經銷商產生影響的外部變量,首先是直營模式和汽車電動化對傳統銷售模式的影響,再者是疫情對整個實體銷售生態的影響。那麼問題來了,4S店會消失嗎?
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筆者認為也應該從上述的兩個方面去考慮。
傳統車企與汽車經銷商之間本質上是批發與零售的關係。汽車經銷商從車企那裏批發進貨,然後再賣給消費者。最終的銷售,車企並不負責,車企拿的是批發的貨款。
車企如果採用直營模式,那需要自己一輛輛去賣,一旦不好賣,這個庫存壓力就要自己承擔了。對於車企而言,經銷商模式的最大優勢是能降低車企庫存壓力。
如今看來,蔚來、小鵬等新勢力電動車還不存在太多庫存問題,產銷量都不大,並且採用訂單制,車主先預訂車,後提貨。而且新勢力造車還處於資本哺育期,有錢可“燒”。
但時間一長,必然會面臨企業經營盈利的問題。到了這個時期,作為工廠就必須確保一定的產銷量了。等到每月要賣幾萬輛車的時侯,庫存週轉可能就沒現在那麼快,資金壓力就會陡然增加,所以從長遠看,同樣需要經銷商的幫助。
因此,經銷商模式的“影響力”或許會出現衰退,但是要説車企會完全捨棄現有的經銷商網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來看,經銷商與直銷的複合模式也許正成為一種趨勢。車企可以通過在繁華商業區開設直營門店,與位於郊區的經銷商形成補充。
正如特斯拉已經在去年開始計劃關閉位於高端商圈內租金昂貴的展廳,轉而投資一些價格較低的地點,如倉庫等。
據相關人士透露,特斯拉轉向近郊開設“特斯拉中心”。並且將會在新開設的“特斯拉中心”中集售前、售後於一體。
這樣看來,眼下最緊要的就是應對疫情的衝擊了。
即將過半的2022年,車市將持續受到疫情的負面影響。這不僅僅是對經銷商生存能力的考驗,亦是汽車廠商、政府、消費者要共同面對的考驗。
汽車廠商在減輕經銷商庫存壓力的同時,也需要從產品、售後等方面幫助經銷商建立起一套更加可持續的盈利結構,才能有助於整個行業共克時艱。同時,消費者的支持、政策救市同樣重要。
在此次疫情的衝擊下,相信不少經銷商也可以獲得一個啓示,就是必須積極轉型。開拓多元銷售途徑、整合資源維繫客户、積極拓展新的服務業務等等,都將成為後疫情時代經銷商的生存之道。
結語市場波動之大,有時候堪比冰火兩重天。如同生活中不期而至的意外,令人倍感脆弱。
脆弱來自於“黑天鵝”帶來的無力感。而按照《黑天鵝》作者塔勒布的理論,脆弱的事物會在衝擊中受傷,強韌的事物會保持原狀。而具有反脆弱屬性的,則會在波動中受益,披荊斬棘,在風險中獲得新的成長。
回顧過往,那些能快速走出疫情陰霾的,都是有勇氣、有信心、敢創新的公司。對於正經歷轉型陣痛期的4S店來講,或許機會比衝擊更大。4S店仍有許多職能可以發揮,也許能通過轉型和改革存活下來。只不過疫情過去後,可能就是一場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