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王陽明心學: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的荒僻之地。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裏,王陽明在一種困頓和痛苦之中,結合自己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終於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史稱“龍場悟道”。這一大事件,標誌着千古心學的真正開端和正式誕生,是王陽明從此邁入聖人行列的人生關鍵一刻。

王陽明在頓悟時刻認識到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為聖人,正是他懂得的第一件事,有了這一基礎,就人人可以參悟心學智慧,向人生的更高處邁進。就在這期間,王陽明又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提出了另外四件事,用以告誡和教導追隨他的弟子門生。這四件事,看似普通尋常,但由於是在龍場悟道這個重要時刻提出,就尤其值得我們重視。因為,那很可能就是心學的精華、人生的要旨。

01

立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是王陽明首先指出的一點。他説,就算是那些工匠,其技能的練成也要以立志為根本,更別説更大的事業。

為什麼立志如此重要?王陽明舉例説,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那麼就好像船沒有舵木、馬沒有銜環,於是只能隨波逐流,人生就會一盤散沙。用現在的話説,志向就如同定盤星、指南針,關係着人生之路的平衡和方向。否則,人就會是無頭蒼蠅,人生就會是一團漿糊。

王陽明又批評當時的讀書人——懶散墮落、貪玩成性,荒廢學業、浪費時日,最終註定是一事無成。而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沒有立定志向。這同樣值得我們警醒,因為我們很多人,正像王陽明所批評的那樣。此外,立志也是君子之道,立不立志,很大程度上也是君子與小人之別,譬如奮鬥於人生目標者與遊手好閒的混混。

王陽明的這些話極具説服力,因為他自己就是例子。他少年時代就立志成為聖賢,此後終生矢志不渝、奮鬥不已,最後的確成為了聖人。王陽明此處也再次重申:立志成為聖人,就會成為聖人;立志成為賢人,就會成為賢人。推而廣之,不論你想做什麼、做成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得到什麼東西,立志都是第一步、大基礎和真關鍵。

02

勤學: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

王陽明説,立志成為君子之後,就要勤於學習,因為就像諸葛亮《誡子書》中所説的: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如果你立了志卻做不到勤學,王陽明認為那隻説明一個問題——你的志向根本就不堅定。要立志,還要志向堅定,這才是王陽明所強調的立志的完整內涵。

學習先要端正態度,王陽明所強調的態度就是——“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不以聰明機警為高尚,卻是以勤奮謙遜為上上。王陽明説,只有具備這種態度,才有資格追隨於他,才有資格接受心學的啓發和洗禮。這其實已經是做人做事之道了,何止適用於勤學,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如此。

王陽明又延伸道:世間有兩種人,一種明明肚子裏沒料,卻要裝得很博學很深刻,喜歡炫耀自己,愛用大話迷惑別人,還忌恨別人的長處,説到底其實是在掩飾自己的無能;即使他裝出高高在上的樣子,招來的也只會是別人的厭惡和鄙棄。

還有一種人,總是覺得自己無德無才無能,所以勤奮學習、喜歡請教別人,並堅定地實行自己所學到的;也能夠常常稱讚別人的長處,並因自己的過失而自責;他們學習別人長處的同時,也明白自己的短處,所以努力學習、修正和彌補。這種人,則即使表現得再謙下,也會得到別人的讚揚和崇尚。

當今時代,依然存在這兩種人,尤其是第一種,而且恐怕很難絕種。所以陽明先生的話,依然需要被深深銘記,藉以警醒和指引自己,並傳之後世。

王陽明心學: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03

改過: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王陽明説,就算是聖人,也是不免要犯錯誤的。聖人與常人之別,其實不在犯不犯錯誤上,而在於能不能及時、不斷地改正錯誤。所以,人“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他又指出人應當經常反省兩個問題:平常自己有沒有不知恥、不誠信、不道義的言語行為?有沒有對父母不孝順,對他人不友愛,而與奸猾、狡詐、苟且和刻薄沾了邊?這兩點,一個關係為人,一個關係處世。王陽明説,有這些不良行為的人,要麼是不自知,要麼是沒有朋友和老師的規勸約束;説白了,就是不知好歹,和沒有教養。

王陽明又特別強調了一點——積極改過是應該的,但注意不能因為犯了錯而過度地羞愧、沮喪和自卑。因為,這樣還哪有信心、心勁兒和功夫去改過?所以既要樹立起態度,還要擺正好心態。如此堅持不懈地改下去,就總有一天能夠盡除自己的惡習。

王陽明心學: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04

責善:朋友之道,忠告而善道

對於與朋友相處,王陽明只強調了一點——要“忠告而善道之”。即對於朋友的過失,要做到盡力地勸告和開導,但要注意説話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盡到自己對朋友忠誠愛護的心意。

怎樣才是好的説話方式?王陽明説,就是在勸告和開導朋友時,要做到態度儘可能地婉轉曲折,因為只有這樣朋友才更容易接受、進而反思,於是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進而改正,對自己則就只有感激而沒有惱怒。

如果不這樣,在勸告和開導朋友時,先揭發他的過失,並進行斥責,讓本就心懷愧疚的朋友更加無地自容,那麼就只會激怒他,他就不僅不會反省和改正,甚至還可能變本加厲,並對你產生怨恨,那這朋友就沒得做了。王陽明又進一步説,如果是當面這樣對待朋友,那就不只是方法不當的問題了,還是在用揭別人的短、抖露別人的隱私,去體現自己的正直,這是人品有問題。

王陽明的這些話,已經超越了朋友之道,而完全就是説話之道。歸結起來,就是不論對朋友、長輩、師長、領導還是他人,該説的話還是要説,雖然坦言但不至於惡言冒犯,不因為避諱而不説但又要委婉。如此,才能實實在在地有益於別人,有益於增進彼此的感情。這是修養的體現,也是説話的智慧。

王陽明這番話,明顯是建立在對人性深刻洞察的基礎上的,令人心服口服。

王陽明心學: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綜上:縱觀王陽明頓悟時刻明白的這5件事,“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可謂基礎,立志可謂起步與方向,勤學推展開來就是為人處世之道,改過是修養德性、提升自身之法,責善推而廣之完全是説話之道,已經把人生的幾大方面全部囊括其中了。同時,心學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根本觀念,也已經藴含其中。所以我們才説這是心學精華、人生要旨,銘記、領悟並踐行,人生必無所憂、無所失。

∞文章來源:致良知書院∞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執行主編:張俊  出品:冬日陽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6 字。

轉載請註明: 王陽明心學: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