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實驗叫做“別去想那隻粉紅色的大象”,越是讓實驗對象不要去想房間裏有一頭“粉紅色的大象”,他們就越會那麼想,這説明人們往往越迴避什麼,就越在意什麼。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再次證明了這個實驗的正確性——在他本月15日至20日對肯尼亞、尼日利亞和塞內加爾等三個非洲國家的訪問中,中國就成了他頭腦中的“粉紅大象”。
11月11日,美國國務院宣佈,布林肯將與非洲三國領導人舉行會晤,討論應對新冠疫情、重建全球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
11月14日,“美國之音”在布林肯臨行前放出消息稱,國務卿此次非洲之行將討論國際健康合作、擴大能源使用和安全等議題。
接下來幾天,“美國之音”對此訪的報道標題分別是“布林肯訪問尼日利亞,討論美國的非洲政策”和“布林肯訪問塞內加爾,重申夥伴關係”等,這不禁令人感到奇怪:整天把中國掛在嘴邊的美政府官員,這次怎麼變了?
“這是有意為之。”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9日刊登的文章一語道破關鍵。
文章分析稱,布林肯認為過去四年美國對非政策非常笨拙,因其將重心放在迫使非洲領導人在一場冷戰式對峙中就“與美國還是中國合作”做出選擇,所以他在位於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的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總部表示:“美國不想限制你們與其他國家的夥伴關係。我們希望使你們與我們的夥伴關係更加牢固。我們不想讓你們做出選擇。我們希望給予你們選項。”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20日,塞內加爾達喀爾,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當地。(視覺中國)
刻意不提中國,但句句不離中國,這是布林肯此次非洲之行的“擰巴”之處,而這層“窗户紙”終究還是由美媒記者當面捅破了。
在布林肯與尼日利亞外長奧尼亞馬共同出席的一場記者會上,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和《華爾街日報》記者“識趣”地將矛頭指向了中國,再次談及所謂“債務陷阱”問題,布林肯也“就坡下驢”,先唱起高調稱美國與尼日利亞和其他許多國家的夥伴關係都與中國或其他第三方無關,而是隻關乎非洲。但隨後又含沙射影地表示,美國在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時將確保各國不會揹負“無法償還的鉅額債務”等。
不過,這出“雙簧”沒能忽悠住奧尼亞馬,他直接駁斥了布林肯和美媒的謬論,表示尼日利亞在債務問題上非常謹慎,迄今債務與GDP之比仍非常良好,所以該國的債務是“可持續的債務”,而且尼日利亞“看到了與中國人合作的巨大機會,他們在大型工程項目和基建項目方面有着豐富的經驗”。
“所以,所謂‘中國影響’問題並不存在,因為那些都不是捐贈的,我們會付錢,同時也會確保我們能夠持續承受債務。”奧尼亞馬説。
這番言論也無意中回擊了另一家美媒的觀點——美國《紐約時報》19日刊文稱,布林肯非洲之行被“中國影響力”籠罩。
文章所稱的“中國影響力”體現在很多方面: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布林肯車隊去機場時所走的路旁有一條中國企業投資興建的平行公路;布林肯下榻的酒店也在接待中國商業團體;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車隊經過巨大的中國商會大樓……
但問題在於,這些設施中國從來沒有攔着美國去非洲建設,是美國自己不積極參與,這顯然怪不到中國頭上,而這或許也是布林肯避談中國的另一個理由,他只是反覆強調“選項”。
在行程最後一站塞內加爾,布林肯重申:“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夥伴做選擇,而是提供選項。”並強調“當人們有選項時,通常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塞內加爾外長對此也表示認同,她説:“我們有主權外交,不排斥任何人。我們並非只有單一選項,而是有很多選項。”
相比於外交辭令,非洲媒體説得更為直白,非洲新聞網在標題中表示:“在非洲,布林肯發現人們對抨擊中國不感興趣。”
非洲國家的網友們情感表達更為直接,見證了中國在非洲建設和美國在非洲攪局的他們表示:“我們不信任美國,我們知道如何選擇。”
▲我們絕不會信任美國。
▲美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了什麼?我看到美國公司在修建橋樑、港口、道路、學校了嗎?沒有!中國卻在不干涉非洲國家內政的情況下抓住了機會,有很大不同。
▲差別是肉眼可見的,我們知道該如何選擇。
非洲國家也在用實際行動做出選擇:11月19日,中非共和國總統府內舉行了“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署暨“中國-中非命運共同體中國大使獎章”授獎儀式。而就在本月底,中非合作論壇就將於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
“這距離布林肯離開僅不到10天。”美媒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