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回”就是尊重?你介意不“秒回”信息嗎

“秒回”就是尊重?你介意不“秒回”信息嗎

前段時間,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3.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經常能“秒回”,51.7%的受訪者不介意對方不能“秒回”,55.0%受訪者認為不一定要“秒回”,看到消息及時回覆就好。

簡單來理解,所謂的“秒回”就是收到信息後馬上回復。當然,這樣的回覆效率自然會令人感到滿意,畢竟在網上聯繫和溝通,回覆消息有時不像面對面那麼及時,“秒回”就能讓對方感到舒適和被尊重。當然,在快節奏的當下,我們不可能時刻守着手機,也不可能時刻都關注社交平台的消息動態,也就意味着,我們不可能對所有的信息實現“秒回”。

本質上而言,對社交“秒回”信息無須耿耿於懷,就應該寬容對方的不“秒回”。畢竟,對方手機沒在身邊,或者手機沒有開機,或者暫時沒有網絡,還或者正在處理緊急事兒等,都有可能發生。更何況,面對對方的不“秒回”,所有着急的事情,電話聯繫也未嘗不可,也就是説不“秒回”不應該成為彼此感情的破壞者。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中,55.0%的受訪者認為不一定要“秒回”,看到消息及時回覆就好。這也反映出大多數人的網絡社交態度,筆者以為,本就該如此。從情理角度講,回覆別人的信息,體現的是對對方的尊重。未能及時“秒回”雖總能找到恰如其分的理由,但也應該認識到“該回復就回復”的重要性。否則,不好的社交習慣一旦養成,對自己無益處可言。

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是處於已經在溝通的狀態,那麼“秒回”信息是一種尊重;如果中間有事耽誤了,可以説一下,不要聊着聊着就沒影兒了,會讓人覺得摸不着頭腦。因為這樣的情形很容易讓人“想歪”,比如對方“失聯”是否是出現了突發狀況等。從這一角度看,良好的社交離不開“為他”意識,而這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

更進一步而言,是否“秒回”信息也體現着社交智慧。尤其是對當下而言,手機及網絡不僅是“生活工具”更是“工作利器”。於此,無論基於何種平台的社交,能否“秒回”信息,不僅彰顯着對他人的尊重,同樣是做人做事智慧的體現。總之,能否“秒回”信息,大可不必耿耿於懷,於個人而言,應該養成良好的社交習慣,也應該寬容他人的不“秒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79 字。

轉載請註明: “秒回”就是尊重?你介意不“秒回”信息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