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俄媒在網上發佈了一篇評論文章,指出現在立陶宛正在面臨嚴重的供應鏈危機,因為這個國家正在失去中國供應的商品。
文章援引立陶宛當地經濟學家的説法指出,因為此前立陶宛政府對中國盲目短視的挑釁,立陶宛正面臨嚴重的供應鏈危機。
文章中指出,立陶宛整整用了8年的時間,才建立起了一條通暢的對華貿易渠道。立陶宛超市貨架上的絕大部分商品都來自中國大陸。如果立陶宛政府一意孤行,繼續惡化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一旦中國為出口立陶宛的商品設置新的門檻,立陶宛的貨架就將空空如也。
立陶宛依賴中國商品
文章中,立陶宛經濟學界的權威人物、在實業家聯合組織擔任副主席一職的杜勃尼科瓦斯。他指出,目前,立陶宛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涉及幾乎所有領域,包括各類電器、精密儀器以及重要的機械設備。每年,立陶宛從中國進口的商品總額大約在12億歐元左右。對於立陶宛來説,這意味着自身經濟與中國的深度綁定。立陶宛承受不了失去中國這個貿易伙伴的代價。
除了生產設備之外,中國還為普通立陶宛民眾提供了大量生活必需品。目前,一些中國供應商已經開始推遲交付時間,當地居民將無法買到他們需要的商品。
立陶宛可能失去所有中國商品
立陶宛內部的一部分反華政客短視地對中國大陸外交挑釁,竟聲稱未來台灣地區將有可能取代大陸,成為立陶宛新的貿易伙伴,提供他們需要的商品。但目前,這種論調正招致日益嚴厲的批評。當地議員、反對派成員盧茨卡斯指出,立陶宛政府在挑釁中國之前並沒有考慮實際後果。他們確實和台灣共同推出了幾份“意向備忘錄”,但這種備忘錄和協議的性質完全不同,是否能落地、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落地,完全是未知數。現在,立陶宛政府正面臨失去所有中國商品的危機,他們手中捏着幾張空空如也的白紙,卻對未來充滿了危險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立陶宛成為“失信者”
文章中指出,破壞與中國的關係,對立陶宛還有着更為深遠的影響:在今後以國家為單位的貿易活動當中,立陶宛將會被視為一個出爾反爾的失信者,不會有人願意和失信者繼續做生意。立陶宛曾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與中國建立貿易通道,但如今,立陶宛現任政府只用了幾個月就將所有努力付之一炬,這種行為“不可饒恕”。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