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房企轉型養豬 長週期投入還是趕風頭

在近日中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首屆生豬產業峯會上,眾多大咖提到了資本養豬、外行養豬的話題,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指出,“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僅從房地產過來跨界養豬的企業就超過1000家。”

房企養豬其實是個老故事。早在2014年,萬達就宣佈要在貴州投資10億元,養30萬頭豬,但最後選擇放棄,原因是投入大而回報率偏低。2016年,恆大宣佈要投資3億元,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農牧基地,此後再無下文。2018年5月,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同樣沒有了後續消息。

今年以來,萬科先成立食品事業部,然後收購利津華育養豬有限公司,萬科集團合夥人兼食品事業部首席合夥人譚華傑出任環山集團(利津華育曾是環山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董事長,成為頭部房企養豬的又一個重磅消息。

就此可以看出,房企養豬有着不短的歷史,但無一成功案例。如今,房企養豬數量大比例上升,恐怕還在於去年以來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帶動了養豬產業的營收和利潤雙高。眾多大型養豬企業不僅收入大增,其中的上市公司如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股價大漲,這也讓處於宏觀調控下的房企紛紛投奔這一新出路。

然而,千家房企轉型養豬,到底是長週期投入還是趕風頭,在我看來後者性質更為明顯。從現有市場態勢來看,作為後發者進入生豬養殖產業的時機已經不是太好,隨着全國生豬出欄率的增加,豬肉價格正走在下行通道,而且傳統養豬企業也在同步擴大規模。1000家房企未來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

同時,生豬養殖產業加速運營模式的全面轉型,國家提倡規模化養殖、集約化養殖,這意味着相關生豬養殖場必須有更高的環保標準,更多的科學化養殖投入,從而改變以往中小型生豬養殖場“髒亂差”等問題。這就意味着房企轉型養豬必須匹配相應標準,其先期成本大增。而今年以來,房企最大的難題就是由於調控持續收緊,房地產主業銷售下滑,資金鍊承壓明顯。在這樣的情況下,房企能拿出足夠的資金用於建設現代化養殖場嗎?能夠招募足夠的專業化人手對其進行日常管理嗎?

當然,或許有部分房企轉型養豬本意就不在豬身上,而是以此為切入點拿地。去年9月份,自然資源部在“關於保障生豬養殖用地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生豬養殖用地作為設施農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增加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取消15畝上限規定,保障生豬養殖生產的廢棄物處理等設施用地需要。鼓勵利用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安排生豬養殖生產。

因此,房企如果投身養豬產業,可以以較低成本且少受限制拿地,以此在政策範圍內做特色小鎮開發建設(旅遊休閒週末住宿為一體),建設租賃住房等,從而開發為經營性建設用地,實現“曲線救企”。

房企轉型養豬,必須做好心理準備,一是投入週期長、市場終端價格波動大,二是要全面“下沉”生豬養殖的各個環節,做好配套建設,如此方能行遠。那些本着玩票或者投機心態而來的房企,很快就會退出這波風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6 字。

轉載請註明: 千家房企轉型養豬 長週期投入還是趕風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