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作為我國首個活體交割期貨品種,生豬期貨正式登陸大商所。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生豬期貨上市將進一步填補我國畜牧期貨品種空白,與玉米、豆粕等期貨期權一起,形成從種植、加工到養殖的完整產業鏈條的價格風險管理工具體系,可以服務的產業規模達數萬億元,有利於促進畜牧養殖業健康發展。
上市首日,生豬期貨主力2109合約開盤報29500元/噸,較掛盤基準價暴跌3.85%,隨後跌幅迅速拉大。截至上午收盤,生豬期貨主力合約跌幅擴大至10%。A股市場方面,養豬板塊今日集體下挫,正邦科技、新五豐等跌逾5%。
生豬期貨首批上市交易合約為LH2109、LH2111、LH2201三個合約,業內人士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生豬期貨掛牌的首個合約為9月合約,價格肯定要遠低於當前現貨市場價格,投資者交易時需要注意,並預計2021年下半年生豬價格將因產能恢復而跌至25元/公斤左右甚至更低。
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表示,早在2001年,大商所就啓動生豬期貨研發,20年間,我國生豬產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困擾我們的生豬現貨品種多樣、缺乏質量標準,活體交割流程複雜、爭議調解難等重大課題,伴隨着產業的壯大成熟,以及我們一系列制度創新和科技支持得以有效解決,為生豬期貨的上市提供了現實可能。
我國是全球最大生豬生產國和消費國,養殖規模佔全球的43%,市值約2萬億,涉及千家萬户、千廠萬企。一直以來,“豬週期”困擾着生豬養殖、貿易、加工企業,特別是近年來,受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等影響,生豬價格波動劇烈,產業避險需求強烈。
方星海還指出,隨着生豬期貨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的逐步發揮,養殖企業可以利用期貨價格安排生產計劃,並利用期貨市場對沖現貨風險,進而推動生豬產業實現“穩價”、“保供”,壓減“豬週期”波幅,促進產業平穩有序發展。生豬期貨成功上市來之不易。希望產業企業、養殖户和投資者理性、規範參與市場,共同呵護這個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期貨品種,促進生豬期貨功能作用逐步有效發揮。
中國畜牧業協會秘書長何新天也在上市活動上指出,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障主要農產品,其中包括豬肉產品的穩定生產和有效供給尤為重要。希望生豬產業的企業和相關企業能夠積極理性的參與生豬期貨,合理的運用期貨工具管理生豬生產的風險,維護生產穩定和市場有效供給。也希望大商所在時機條件成熟時推出更多新產品,助力完善我國畜牧業生產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控機制。
產業鏈方面,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今日隨着生豬期貨的上市,中華財險內蒙古分公司與華融融達期貨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聯合開展的內蒙古首個生豬價格“保險+期貨”項目於今日完成了保單簽訂,為內蒙古地區生豬產業保價。
此外,對於當前現貨行情的判斷,南華期貨農產品分析師趙廣鈺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當前生豬價格運行仍以供需基本面為主線,消費端維持“豬肉消費隨供給同時恢復的可能性較大”的判斷。趙廣鈺認為,消費端並不能主導生豬價格運行的方向,但是對生豬價格運行的方式有重要影響,尤其是消費端季節性變化形成年內價格的相對強弱。而供給端產能“砥礪”恢復仍是未來生豬價格重心運行的決定性因素,或將長期壓制生豬價格重心下移,但結合當前非洲豬瘟和其他病疫情況、以及能繁母豬二三元結構佔比和族羣問題,對於價格也不宜過度悲觀。
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