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CEO康林松表態意味深長,騰勢品牌會不會就此涼涼?

從“富二代”到“負二代”,騰勢站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電動汽車從幾年前的默默無聞到如今大火,成就了許多公司,國外有特斯拉,國內有蔚來、小鵬。但是即便早早站在了風口上,也依然有車企始終沒能火起來,比如騰勢。

奔馳CEO康林松表態意味深長,騰勢品牌會不會就此涼涼?

從2010年比亞迪和戴姆勒牽手開始算起,騰勢品牌已經走過十多年的路了,但是這個當初被王傳福稱為“站在巨人肩膀上出生的品牌”,卻始終沒能交出一份讓股東雙方滿意的答卷,圍繞它的始終是“鉅額虧損”和“銷量不振”這樣的標籤。

最近德國商報在一篇報道中稱,戴姆勒內部有越來越多的聲音希望終止騰勢項目,不再繼續投入,因為這個合資品牌“從戰略層面來看無關緊要”,卻燒掉了幾十億。

當然也有支持者認為,考慮到中國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前景和騰勢的新產品表現,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騰勢X是一款不錯的車型,只是銷售策略不太對路。

Berylls戰略諮詢公司的Jan Burgard認為,騰勢在奔馳體系內銷售並不是明智之舉,因為它的客户定位顯然與奔馳不同,放在比亞迪的銷售網絡更合適。

奔馳CEO康林松表態意味深長,騰勢品牌會不會就此涼涼?

在回覆德國商報的採訪時,戴姆勒官方表態是,“股東雙方會繼續致力於打造騰勢品牌的未來,騰勢X這款車的市場表現也在逐漸轉好。”

而戴姆勒CEO康林松在談到騰勢品牌時,給出的答案是,“騰勢新推出的跨界車型(騰勢X)成功與否,將決定這個品牌的未來。”“(戴姆勒)對騰勢的現金投資已經完成了,我們會繼續觀察它的發展情況再做決定。”

似乎在德方看來,騰勢的未來還值不值得繼續投資,就看騰勢X這款車能不能打開局面了。不過從2019年11月上市至今,騰勢X的一年的銷量只有4175輛,不論以哪種標準評判,這似乎都不能算成功。

含着金湯匙出生

就像王傳福所説,騰勢確實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誕生的品牌,它背後有全球第一的豪華汽車品牌奔馳,和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品牌比亞迪,可謂含着金湯匙出生,名副其實的“富二代”。

而且騰勢成立的時間很早,2010年那些新造車還沒有出現,走高端路線的騰勢前面只有一個對手——特斯拉。

奔馳CEO康林松表態意味深長,騰勢品牌會不會就此涼涼?

2012年騰勢品牌正式發佈,比亞迪提供三電技術,奔馳負責整車製造。2014年,第一款量產車騰勢300正式上市,不過這款在奔馳B200平台上打造的車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它身上唯一和高端沾邊的,似乎只有定價。

最後,騰勢始終沒有推出新車型,只在一款騰勢300之上不斷換代成了騰勢400、騰勢500而已。只靠一款產品打天下的結局,就是始終慘淡的銷量。

2015年,騰勢全年銷量2741輛,2016年下滑至2287輛,2017年創下了騰勢歷年的最高銷量4713輛,2018年又暴跌至1974輛,2019年回到了2089輛的平均水平線。

奔馳CEO康林松表態意味深長,騰勢品牌會不會就此涼涼?

2019年底,奔馳做出了一個決定,將騰勢併入奔馳在華銷售渠道,同年底新車型騰勢X上市銷售,新車同時推出了插混和純電兩種版本,最終2020年的累計銷量為4175輛,算是有所回暖,但依舊無法進入主流陣營。

從2015年到2020年,騰勢的累計銷量只有1.8萬輛,而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造車如今的年銷量都已經超過了2萬輛。

持續輸血

銷量表現不佳,直接導致了騰勢的嚴重虧損,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2018年間騰勢的累計虧損就已經超過了35億元。比亞迪的公告顯示,2019年騰勢按權益法確認的投資收益為-5.39億元。

但是戴姆勒和比亞迪兩個“爸爸”這麼多年來始終沒有放棄對騰勢的投入,自品牌成立以來,雙方累計增資超過了50億元,最後一筆增資發生在2020年5月。

如今在疫情和車市低迷的雙重打擊下,比亞迪和戴姆勒也不可能繼續無限投入資金給騰勢,拿戴姆勒來説,目前整個集團都在進行轉型,smart一半的股權都賣給了吉利,卡車業務也進行了剝離,都是為了能夠節省成本,聚焦重點業務。所以戴姆勒內部關於騰勢這個合資品牌的未來,才會出現不同的聲音。

奔馳CEO康林松表態意味深長,騰勢品牌會不會就此涼涼?

另一方面,如今兩家公司自己的電動車業務也有了新的佈局,奔馳EQC已經實現了國產化,比亞迪除了王朝和e網兩個系列之外,也在打造自己的高端品牌,主攻25萬以上的價格區間。去年比亞迪還與豐田成立了合資公司。

一系列動作都表明,騰勢這個合資品牌的戰略地位已經不同於十年前。所以它的未來之路要怎麼走,才能讓股東雙方看到繼續投資的價值,確實要畫個問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5 字。

轉載請註明: 奔馳CEO康林松表態意味深長,騰勢品牌會不會就此涼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