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雷霆戰將》一播出,本着極端負責任的態度,我去看了那麼一兩集,雖然各個演員表演十分賣力,聲音鏗鏘有力,但確實難以掩蓋整部劇的頹勢。服裝和道具過於現代化姑且不談,八路軍指揮部居然是一棟高檔的洋房,比精鋭的國民黨軍還闊氣,可能也是怕被人拿來比較,所以在播出之前,從原名的《亮劍3之雷霆戰將》,直接砍掉了亮劍兩個字。
可能也是民眾對於那段難忘歷史的記憶,抗戰劇近年來屢見不鮮,但糟糕的服化道具等問題,卻始終為人所詬病,需要明白的是,隨着我國文化教育的普及,如今人們的知識儲備,可不是隨便一個場景就能糊弄的,更何況是極度熱衷於研究軍事、歷史的愛好者。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在最初設計之初,是有好幾種設計樣式的,並且早期的輕機槍也帶有部分重機槍的特性,直到1923年定型測試以後,才形成了我們見到的捷克式輕機槍的主要樣式。
中國也是在1925年的時候想盡辦法從西方引進了捷克式輕機槍,當時西方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尚未解除,可以説搞到這批槍也是十分不容易,但試射以後效果非常不錯,到1928年西方武器禁運解除以後,捷克式也大量進入中國,直至1939年以後,捷克兵工廠生產的輕機槍,大約有3萬多挺進入中國。
當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不僅向國外購買,還依靠逆向測繪實施仿製,仿製以後叫捷克七九輕機槍,但因為哥哥兵工廠技術參差不齊,因此生產的零部件不能通用,直到通過捷克獲得了生產捷克式的全部圖紙資料以後,才算是略微緩解了這個問題。土地革命時期,在蘇區作戰的紅軍就繳獲了很多的捷克式,也形成了我軍之中使用捷克式的傳統,早期亮劍中,魏和尚就曾提到,光是聽到捷克式輕機槍的聲音,就能判斷是敵是友。
捷克式的彈匣,實際上是標準的20發直彈匣,這一點大部分的抗戰劇中基本上都沒做到,只有老版亮劍之中的捷克式採用了直彈匣。
另外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在捷克式誕生以後,英國引進之後,於1935年設計製造了布倫輕機槍,又叫做勃然機槍,該槍當時採用了和捷克式一樣導氣工作式原理,但和原版捷克式不同,用的是彎曲彈匣,抗戰時期大量的援助中國,所以我們看到抗戰時期彎曲彈匣的輕機槍,實際上可能是布倫輕機槍(和後來用AK彈匣的捷克式略有區別)。
也因為布倫輕機槍和捷克式的子彈不通用,因此抗戰時期曾委託加拿大公司專門生產製造了一批使用7.92毫米口徑的布倫輕機槍,又叫做勃然七九輕機槍,這款槍和捷克式輕機槍,基本沒有太大的區別,後來也跟着志願軍走上過抗美援朝的戰場。
另外在新中國建立以後,由於早期我國軍事工業基礎薄弱,因此仍沿用抗戰、解放戰爭時期的槍械,捷克式曾走上抗美援朝戰場,但由於捷克式所使用的毛瑟子彈早已停產,所以我國當時特別改進了一批可以使用AK47M43子彈的捷克式,可以使用AK彈匣,這批槍械退下來以後,還曾被民兵使用過,後來成為影視劇之中的常客,但用在抗戰時期,頗有一種驢唇不對馬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