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將成為現實。
據新華網,3月12日公佈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等原則,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那麼,這些原則分別指的是什麼?接下來到底怎麼改?
延遲退休熱議了很多年,現在有了頂層設計的答案。雖然還是“原則”,人們依然還有很多問題,但是延遲退休顯然就要落地。所以,無論是即將退休的人,還是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應該以平常心對待。至於未入職場者,顯然少了延遲退休的焦慮。畢竟,延遲退休制度,對他們這個羣體言之,是全新且公平的。和現實生活中的所有體驗一樣,當人們面臨新舊制度的轉化且有切身利益糾葛時,心理上難免有焦慮和困擾。
但從延遲退休的十六字原則看,身處延遲退休利益場的人們,大可不必焦慮。對即將退休的人而言,這個原則算是“定心丸”,這部分羣體延遲退休的時間,應在心理預期之內。對於體力勞動者而言,也不必過於擔心延遲退休帶來的身體上的吃不消和心理上的不適應。畢竟,“分類推進”的原則擺在那。至於剛入職的年輕人,自然要有心理準備--延遲退休的年齡幅度會大一些。儘管如此,到底延遲到什麼時候退休,國家也會有一個相對合理的緩衝期和過渡期。
不要忘了,延遲退休是全球常態。且現有退休制度已有數十年的歷史,隨着中國平均壽命的提升,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速,延遲退休對接世界通行規則已是勢在必行。
何時退休,網上有諸多版本。有説男女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60歲,有説男女均延長至65歲退休。至於不同代際的人權如何延遲退休,網上更有五花八門的説法。這些説法應該説有一定的道理,而且也具有試水公眾反應、激發輿論熱議且激發全民參與討論的積極意義。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輿論準備,延遲退休制度的落地也就少了民意阻力,各年齡段、各職業階層也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這項制度。
十六字原則的出台,更給社會公眾確定性的心理預期,也更加有效的化解了社會各界對延遲退休的普遍焦慮。而且,人社部也給出了迄今最權威也最能觸動且安慰公眾心靈的答案。根據人社部相關專家的説法,延遲退休決然不是政策性的“一刀切”或者急於求成的“一步到位”。而是嚴格按照十六字方針的原則,採取漸進式改革,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節奏總體平緩。例如,原本滿50歲退休的女性,政策實施後,第一年,變成50歲1個月或幾個月退休。不同年齡段的人,退休年齡不同。以此類推,經過若干年過渡期完成改革。因而,改革前期,臨近退休的人,只會延遲1個月或幾個月,不會出現一下子晚退休幾年的情況。
延遲退休制度並非是為了速度,而是通過平衡國家、家庭、個人和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利益訴求,最終達成普遍的社會共識,實現各方多贏。而且,在制度落實的過程中,也會不斷進行完善和優化。
需要説明的是,在現實的輿論熱議和公眾討論中,延遲退休制度其實有很多方面被誤讀了。
一是延遲退休被視為老齡化社會的必然。其實沒有步入老齡化社會的美歐等西方國家同樣實施退休較晚的政策。而且,解決老齡化社會的難題,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延遲退休只能算是手段之一。
二是延遲退休是為了解決養老金缺口。的確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從中國的養老金基金池即期和遠景看,中國有能力做到養老金的足額髮放。應對養老金缺口,中國有很多手段和工具,如統一全國養老保險基金池,如財政補貼、國有資本劃撥、通過更多且安全的投資手段確保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等。
三是延遲退休會造成不同年齡段的利益衝突,如職場老人佔據重要位置而讓年輕人失去晉級機會,使職場暮氣重重喪失活力等。其實,目前中國人力資源並未得到善用。在職場中,中年及以上羣體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年輕人則更具活力和創造力。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力資源,協調搭配和優勢互補,才能充分釋放職場活力。何況,延遲退休一旦落地,就成為一線覆蓋所有人的制度安排,職場中人--每個人都會從年輕到年老。所以,延遲退休對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是公平的。所以,延遲退休從制度本身言並不存在所謂年齡引發的利益衝突。
有了十六字方針的原則,公眾對延遲退休不必焦慮。以積極心態迎接延遲退休,才是應有之義。
作者:張敬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