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守着馬六甲海峽這個“聚寶盆”,為何走到了衰落的邊緣?

提到新加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魚尾獅、濱海灣以及聖淘沙島。確實,新加坡發達的旅遊業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許多景點也成了必備的打卡聖地。

漫步於新加坡,很多遊客感慨:這哪裏是一個國家?分明是一座城市嘛!説的一點也沒錯,新加坡既是一個國家,也是一座城市。新加坡的面積有多小呢?香港就已經夠小了,而新加坡比香港還小1/3。

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新加坡的教育、醫療、工業等非常完善,而且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一躍成為東南亞地區的“領頭羊”,更是被戴上“亞洲四小龍”的桂冠。

新加坡崛起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老天爺賞飯吃。坐擁馬六甲海峽這個天然通道,想不發財都難。

往往成功的推手也會成為衰落的羈絆,新加坡也不例外。

躲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也躲過了08年美國次貸危機,但是新加坡沒能躲得過衰落的命運。隨着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國家的崛起,新加坡的前景堪憂,衰落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下面我們來分析新加坡是怎樣崛起的?又是如何衰落的?

與其它東南亞國家一樣,新加坡在獨立前也曾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但是與其他殖民地不同,新加坡自新航路開闢以後,就成為歐洲列強的“必爭之地”,這一切都源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

後來新加坡憑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為英國在東南亞的“新寵”。為了凸顯新加坡的地位,英國甚至把東南亞殖民總督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都搬到了新加坡。

獲得了“主人”的支持,新加坡的發展簡直就像坐上了火箭。

到了19世紀末期,新加坡各個港口飛速發展,貿易量大幅增長,大量來自亞洲(主要是華人)、歐洲的移民開始湧入,新加坡一度成為東南亞最繁榮的地區。

但是這種繁榮並沒有持續多久,隨着二戰內耗嚴重,綜合國力下降,英國已無力維持眾多的海外殖民地。到了1957年,東南亞各國紛紛開展民族獨立運動,就連馬來西亞也擺脱英國成立了馬來西亞聯邦。

這下新加坡急眼了,因為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繼續留在英國殖民地,要麼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當然,新加坡最後選擇了後者,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自治州。

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地區,與馬來西亞合併後,產生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由於華人太多,與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衝突不斷,再加上馬來西亞對他經濟上的打壓,徹底激化了雙方之間的矛盾,於是在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種族衝突。

即使新加坡地理位置再怎麼重要,在國家民族團結面前,馬來西亞也絕不惋惜。於是在1965年,馬來西亞舉行國會投票,以126:0的壓倒性優勢,將新加坡無情的拋棄,新加坡隨即被迫的獨立。

被馬來西亞拋棄後,新加坡人民曾一度陷入絕望的境地。因為新加坡這個彈丸之地,資源匱乏,物資短缺,連最基本的淡水都需要從馬來西亞進口。守着這個要吃沒吃、要喝沒喝的地方,新加坡人民的悲觀情緒也在情理之中。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總會給你打開一扇窗。

悲傷過後的新加坡人民很快意識到,上帝給他們留下了一筆鉅額的財富,那就是號稱“東方咽喉”的馬六甲海峽。早在英國殖民時期,新加坡就被英國打造成東方貿易的中轉站,並且給新加坡建設了完善的港口基礎設施。所以新加坡幾乎不費什麼勁兒就可以坐享其成。

馬六甲海峽那麼長,為什麼只有新加坡發展起來了呢?這裏給大家普及一下,因為新加坡的港口是天然的深水港,能夠停靠巨型貨輪,這是其他港口無法比擬的優勢。

李光耀很快就帶領新加坡人民給未來的發展定了性:靠港吃港。大力發展港口經濟,以此來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不得不説,這是一步好棋。

於是,新加坡在港口上“大做文章”,衍生出銀行、保險、擔保等完善的金融服務產業;打造出煉油、造船、航運等一整套海洋新興產業;並趁熱打鐵,順勢發展了高端製造業、海洋鑽井平台以及半導體工業。幾乎一夜之間,新加坡一躍成為亞洲最富有的國家,並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樹大了容易招風,新加坡深知自己國力弱小,在東南亞強者林立的地盤上,富起來的新加坡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為了給國家的安全提供保障,經過深思熟慮後,新加坡不得不認美國為“乾爹”,讓這個“世界老大”來罩着他。

於是美國激動的把第七艦隊派過去駐紮,投入大量軍事裝備來打造新加坡的軍事基地。

有了“世界警察”的保護,新加坡頓時安心多了,於是放心大膽的在經濟上大施拳腳。而這時他遇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中國崛起。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濟迅速崛起。新加坡審時度勢,提出“搭乘中國經濟順風車”的國家戰略,大局對華進行投資。隨着中國加入WTO,中國的貿易量突飛猛進,停靠馬六甲的貨輪成倍增長。新加坡依靠中國賺的盆滿體缽,並一躍超過東南亞各國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

在安全上依靠美國,在經濟上依靠中國,這是新加坡經濟增長的兩個“法寶”。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新加坡依託港口優勢,金融業、服務業、高端製造業等多點開花,併成功搭乘中國經濟順風車,先後成為跨國公司的雲集之地和世界級金融中心。

然而,新加坡躲得了金融風暴,卻沒能躲得了衰落的命運。進入21世紀後,新加坡經濟增長乏力,港口優勢逐漸被取代,發展困境日益凸顯,新加坡的高光時刻也在逐漸消失。

▲港口地位被取代

新加坡有五個港口,而以新加坡港的吞吐量最為強大。後來中國在上海建立了洋山深水港,並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促進上海港口的加快發展。於是,經過馬六甲的巨型貨輪紛紛直接駛向上海,而不停靠新加坡。

2005年,上海港的吞吐量首次超過新加坡港,並且從此以後牢牢佔據世界第一的位置。此後,中國大力發展港口建設。至2019年,世界排名前十的港口中,中國佔據七個,並把新加坡港團團圍堵。新加坡的衰落,正是從港口的地位丟失開始的。

▲對國際貿易高度依賴

儘管新加坡經濟發展強勁,但畢竟是個彈丸之國,經濟總量依然很小。而且新加坡經濟發展有一個致命的短板,那就是高度依賴國際貿易。並且新加坡的特殊性在於,政府控制的企業佔比較大(和我們的國企差不多),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國際資本把控着新加坡的經濟命脈。

俗話説:打鐵還需自身硬。新加坡過度依賴國際貿易,一旦國際局勢發生變化,新加坡的經濟必然受到重創。比如03年的SARS,08年的次貸危機,都曾造成新加坡經濟大衰退。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新加坡依靠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卻沒想到為他日後的衰落埋下了禍根。

▲小國家,大外交

世界外交是弱肉強食的舞台,弱小的國家往往備受欺負,但是新加坡卻能在眾多小國中脱穎而出,這主要歸功於他在獨立時就制定的“大國平衡外交戰略”。新加坡傍上了中美兩個大國,確實提升了他的國際地位。

但是夾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既想在經濟上依靠中國,又想在政治上依靠美國,殊不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中美之間一旦有風吹草動,第一個受傷的就是新加坡。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初新加坡認美國做“乾爹”,搭乘中國經濟順風車完成了華麗的轉變,現在它的衰落也是命中註定。

作為巴掌大的小國,新加坡能依託港口優勢,大力發展物流業與金融業,成為國際知名的物流中心與金融中心。能有今天的成就,確實讓人們刮目相看。

但是他過度依賴港口和國際貿易,既想跟着中國賺錢,又想跟在美國屁股後面混,到頭來卻發現竹籃打水一場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44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加坡:守着馬六甲海峽這個“聚寶盆”,為何走到了衰落的邊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