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輿論場上的“麥卡錫主義”幽靈

新華社記者 鄭漢根 郝亞琳 褚怡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克里斯蒂安·梅斯特日前被迫辭去了所擔任的“歐洲城市合作項目”倫理官一職,原因令人唏噓:不過是説了些關於中國的實話、公道話。

據報道,斯特拉斯堡市參與了“歐洲城市合作項目”,目前正在討論是否應允許華為公司5G技術在該市落地。一些反華勢力想當然認為梅斯特會干擾他們的“反華為大計”,於是抓住他以往一些客觀評價中國尤其是涉新疆問題的言論,對他大肆抹黑、施加壓力,直到逼得他辭去倫理官職務。

梅斯特被迫辭職事件並非孤例。出於遏制中國發展的圖謀,近來一些反華政治勢力和媒體,正在煽起一陣陣歪風邪風,企圖將整個西方輿論推入反華軌道。客觀報道中國、講述中國的人,會被污衊為“中國的爪牙”;推動與中國正常交流合作的人,會被污衊成“被中國收買”。“只能説中國壞、不能説中國好”“只准抹黑中國、不準陳述事實”,似乎正成為西方輿論場上某種“政治正確”,“麥卡錫主義”幽靈正在西方輿論場遊蕩。

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鼓吹種種仇華反華論調,打壓客觀評價中國的聲音,意在破壞相關國家與中國合作的民意基礎和社會氛圍。這種做法自私偏狹,只會害人害己。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是國際社會公認的負責任大國。各國與中國加強合作就是擁抱機遇,也是大勢所趨。不少西方有識之士指出,西方需要客觀看待和理性面對日益發展的中國,避免因不瞭解和刻意疏離中國而導致自身利益受損。“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與中國合作,雙方應該在不同領域建立並維持友好和相互合作關係。”美國密蘇里大學堪薩斯城分校榮譽學院院長詹姆斯·麥克庫思科説。

種種跡象表明,仇華反華言行的泛濫,與西方一些國家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問題不無關係。澳大利亞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最近一份民調顯示,18%的澳籍華人去年因種族背景受到人身威脅或攻擊,37%的澳籍華人受到區別對待。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平日裏以“捍衞自由平等”“客觀中立、公信力高”自我標榜,可一旦涉及到中國就換了一副嘴臉,不僅自己大肆散播謊言和偏見,還容不得別人説一句真話。

所幸的是,仍有不少西方學者和媒體人士秉持學術良知和職業道德,堅持講述客觀真實的中國故事。針對西方一些媒體抹黑中國的言論,法國記者維瓦斯、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黛博拉·布羅蒂加姆等為釐清事實而深入調查、實地走訪,並頂住壓力大膽講出真相和自己的看法,令人敬佩。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麥卡錫主義”曾猖狂一時,極端政治勢力通過誇大事實、誣陷誹謗等手段製造冤案散播恐懼,給美國社會造成巨大創傷。如今的西方輿論場需要記取歷史教訓,警惕防範“麥卡錫主義”的回潮、氾濫與反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5 字。

轉載請註明: 西方輿論場上的“麥卡錫主義”幽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