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飄香。
在河北唐山市遷西縣,飄着的是板栗的果香,綻放着的是慄農的笑臉。
遷西栽培板栗的歷史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已有相關記載。經過數千年精心栽培,個大味甜的遷西板栗,在2002年成為地標產品。
遷西縣漢兒莊鎮,是國內板栗品質最好、價格最高的地方。走進栗子園,栗子樹枝頭綴滿了毛茸茸的慄球。板栗好吃,不過栗子外面包裹着一層佈滿刺尖的外衣,並不好“惹”。
熟練的農民會先搖晃樹枝,讓成熟的栗子順勢掉落下來。不能自然掉落的,藉助一根長長的竹竿和竿尾的鉗子,也能摘下來。剝開慄蓬,圓潤而飽滿的新鮮板栗就可以入市了。憑藉遠近聞名的板栗,農民們每年可以收入數十萬元。
民胞物與,秋收冬藏,中國農民的最大願望,無非就是“豐收”二字。而搭上互聯網農貨上行通道的遷西板栗,正帶領遷西農民走向發家致富與產業升級之路。
▲遷西縣漢兒莊鎮的板栗。楊力|攝
大學生幫家鄉賣板栗,10年開出五個全國倉
遷西板栗走進互聯網農貨上行通道,走向千萬消費者,並不是那麼自然而然的事情,這裏面有很多遷西人的努力與嘗試。郭忠良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從華北科技學院畢業的郭忠良在短暫從事了一段時間的安全工程師工作後,就接過家裏的板栗生意,也就從那時起,他一直奔波在全國各地,推銷家鄉的板栗。跑過田間地頭、運營過線上電商、開過炒貨店,也開起了全國倉庫,郭忠良隻身帶着遷西板栗,走出了一條從地方到全國,從線下到線上的全面開花之路。
2008年之前,郭忠良的父親一直打理家裏的板栗生意,代收、批發,主要給炒貨店配送。
郭忠良工作後,恰逢家裏的生意遇到了難關,再加上他一直有心幫父母解決板栗的銷路問題,便辭職回家了。
2008年底,郭忠良到了第一站昆明。“那時候,各地對我們遷西板栗瞭解比較少,市面上主要流行的是雲南板栗,我就去各個城市,發名片介紹我們的板栗,地推。”
郭忠良先在昆明開了一家板栗小炒店。而後開到了攀枝花、成都,一做就是兩年。後來他又去開拓西北地區,把店開到了西安。
郭忠良踩了不少坑。在攀枝花時,因為經驗不足,運第一批板栗時沒用冷藏車,結果,整整一車貨“燒包”了。本應兩天運到,實際用了四天,温度太高,栗子壞了,損失慘重。
2012年,郭忠良主導的遷西縣新安板栗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在全國佈局幾個大倉,把物流問題徹底解決。“我們當時的痛點是,送板栗時,全部訂單都從遷西產地發貨,到客户手裏需要四到五天,時效跟不上。”
合作社先後在昆明、成都、西安、無錫、長沙等地建立倉庫,基本能做到24小時板栗直達全國各地,逐步打開了省外市場。
▲80後郭忠良在自家板栗園。從批發到零售,打開新思路,年賺300萬。楊力|攝
作為一個嗅覺靈敏的年輕人,郭忠良早早就把自己家的批發生意搬上了互聯網批發平台,趕上了早期流量紅利,銷量可觀。
不管線下還是線上,郭忠良的板栗批發業務一直做得風生水起。
但零售這一環,他始終沒跟上。這成了郭忠良的一塊心病。
原本,郭忠良在大學時期就接觸電商了,但是做批發初見成效之後,他沒有緊緊抓住零售的窗口期,兩三年後再去開淘寶店,產地一件代發等模式遍地都是,已失去先機。
線下的零售炒貨店,也一直在不温不火地開着。雖然不賠錢,但和他心目中的品牌炒貨店還頗有差距。疫情之後,郭忠良乾脆把線下炒貨店都關了。在零售上做了幾次嘗試未見成效,他只得踏實走批發的路子。
從批發到零售,打開新思路,年賺300萬
但郭忠良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零售夢。
2020年,郭忠良再次舉起零售大旗,在成都組建了零售團隊,專攻拼多多。他觀察到,即便入場晚了一點,但如今的拼多多市場,已不是隨意開個網店就能做大了,品控和價格方面,都需要有貨源優勢、供應鏈優勢。而這些,正是他所擅長的。
他給店鋪取名“千禧吉食品官方旗艦店”,主營新鮮板栗、烤慄、冰慄、風乾慄仁等各式板栗食品。初期,平台有活動他都會參加,秒殺、萬人團、農貨節、百億補貼,“無論什麼折扣,哪怕不賺錢我們也會上,顧客只要買過我們的產品,我就有信心把他們留住。”郭忠良不排斥平台任何一種可以增加銷量與影響力的新穎玩法。
他發現,活動帶來的流量確實持續有效果。“只要讓利,大促活動真能大量出貨,半年時間,銷量追上去了,因為我們有極好的貨源,極實惠的價格。”
打通零售後,郭忠良終於完成了遷西板栗的全產業鏈閉環,產地到全國,批發到零售,線下到線上,家鄉的板栗再也沒有了障礙。
“零售做起來後,我對其它環節也更有底氣了,因為零售能起到兜底作用。只要有可能滯銷,做一點讓利給消費者,很快就能賣掉,這些回頭客還會沉澱到店鋪上。”
郭忠良的板栗之所以有較強的競爭力,是因為合作社在挑選上就嚴把質量關。“生鮮板栗從產地發貨時要挑選一輪,到分省倉庫再打包時還要再挑選一輪;冰慄一定是選擇遷西縣或青龍縣最大顆的,並將新摘下的板栗冷藏兩個月,甜度達到最高時做成。”
挑剩下來的板栗也不會浪費,做成板栗粉或者賣給寵物店,合作社還能有可觀的利潤。
除了零售,合作社的板栗團購業務也做得有模有樣。
如今,又到了新鮮栗子上市時節,藉助拼多多發起的“尋鮮中國-多多好農貨”項目,郭忠良抓住平台上的嚐鮮直播、專區推介、地標宣傳等方式,通過“農地雲拼”實現“產消直連”,精準滿足全國消費者的消費分層需求。
而在近日啓動的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中,郭忠良的店鋪也成功入選到“多多豐收館”--這是今年金秋消費季活動中,拼多多作為承辦單位中唯一的電商平台,所大力推廣的助農惠農活動。遷西板栗正在搭乘電商快車,直連數億消費者,實現規模化上行。
▲拼多多“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主會場,搜索“豐收節”可直達。
作為拼多多遷西板栗的品質頭部商家,加入線上銷售時間僅3年,在產地、供應鏈優勢的加持下,郭忠良的主站業務與買菜業務雙管齊下,已然是風生水起。
目前,郭忠良的拼多多店鋪淡季日均600單起,多多買菜的日銷量達6000-8000單。整個新安板栗合作社一個月出貨量約有400多噸。即便農產品利潤率不高,合作社每年也能有三百多萬的淨利潤。
帶動就業、產業升級,電商如何盤活一個縣?
一個成功的創業項目,往往有着強大的外溢效應。新安板栗合作社已在整個遷西板栗的合作社裏排位前十。目前,合作社擁有社員近200户,其中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家庭組佔整個社員的1/3,每天的收購量佔100噸以上,合作社社內日常作業的工人近30人,上市季近百人。
合作社種板栗的農户,有不少也是倉庫的兼職分揀、打包人員。郭忠良介紹,這些農户的工作時間自由,家裏有事可以調整時間,一個月出勤20-25天,就能拿到3000-4000元的工資,全職員工有7000-1萬元的收入。
“這邊的農村婦女來合作社兼職,很輕鬆,不耽誤農活和家庭,還能賺到兩份收入。”郭忠良説。
不止婦女,即便是青壯年,也受益於村裏有這樣的工作崗位。
合作社社員楊建朝,人到中年,老婆身體不好,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靠他賺錢過活。外出務工收入高一點,但家庭沒兼顧,他始終放心不下,所以常年在村裏做一些農活。好在,農忙時,他自己種栗子,採摘栗子,賣給合作社,不忙時,他就在合作社里加工、篩選板栗,是合作社的主力員工,一年來也能收入十來萬,家庭事業兩頭得以兼顧。
▲合作社社員楊建朝在搬運板栗。楊力|攝
由此,這個脆弱的家庭才不至於風雨飄搖,一家人過上了天黑有燈、下雨有傘的温馨日子。
手裏有活,心中不慌。小到一個家庭,大到整個遷西縣,都因為合作社打開的局面,被盤活了。
如今,全縣板栗種植面積已達70萬畝,4000萬株,常年產量3.5萬噸,板栗產業已成為遷西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這兩年,縣裏旅遊經濟也發展起來了,龍井關漂流成了新的旅遊項目。板栗和人文旅遊結合起來,“我們開發了板栗樹的認養活動,認養之後可以自己來經營,也可以委託給原户主經營,板栗成熟後可以免費寄到客户家裏,對認養板栗樹的客户,我們還贈漂流景區大禮包。”遷西縣漢兒莊鎮黨委副書記羅超文説。
如今的遷西縣,初步形成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採摘、旅遊、農家樂為一體的產業鏈,不僅能讓農業產能增效、農民創業增收,村莊經濟也實現了多元化發展。
郭忠良和他帶領下的合作社,只是成百上千遷西板栗商家中的一個縮影。更多商家和農户,在拼多多等電商的助力下,默默地在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為遷西板栗產業升級出一份力。
腳下有泥,身上有光,這些中國農人紮根大地的踏實,積極擁抱新技術的熱情,一點一滴推動着中國農業通往更遼闊的星辰大海。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陳昊星
責編:魏晞
【來源:國是直通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