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温嶺市澤國鎮,12歲的小峯留下一份告別信,毅然走出了家門。他要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做一名電競職業選手。
為夢想離家出走
“紙上寫着‘離別信’,後面還特意加了一句‘看完不要打110’……”小峯的父親回憶,當晚他發現孩子不在家,以為他出去玩了,也沒怎麼在意,直到他看到那份信才一下子慌了神。
更讓他擔心的是,前幾天,因為小峯痴迷遊戲,狠狠批評了一頓,還動了手。孩子一直在跟他鬧彆扭。
就在家人急切尋找的時候,小峯正揹着書包,在街道上漫無目的地閒逛。又累又困的他站在一家店鋪門口,幾次想進去又停住了腳步。這個舉動引起了店主文先生的注意。
“我看他想進來又不敢進來,猶豫了好多次,就留意了一下。”文先生説,他試探性地問了一句,是不是跟家人吵架了。沒想到就一句話,男孩眼淚直直往下流,他趕忙報了警。
面對民警的詢問,小峯一言不發。在他隨身的書包裏,民警找到了礦泉水、火腿腸等食物,還有一個平板電腦。
民警調取了周邊路段監控,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最終聯繫到了小峯的家人。
很快,小峯的哥哥趕了過來。原來,小峯熱衷於玩手機遊戲,夢想着當一名電競職業選手,學習成績一路下滑。面對父母的批評,小峯虛心接受,可一轉身就忘個精光,經常半夜躲在被窩裏玩,早上又定5點半鬧鐘起來繼續玩。
這次離家出走也是因為父母訓斥並打了他,小峯感覺自己的夢想受到了打壓。由於家人平日裏忙於工作,沒有及時發現他的異樣。
做一個“不插電”的父母
在和民警告別時,小峯依舊沉默不語。民警將小峯的哥哥拉到一旁,希望他平時多留意小峯的情緒,讓父母抽出時間多陪陪他。
民警説,透過那份離別信,小峯是個內心很細膩的男孩。在那封離別信裏,他説“希望你們不再搬家,讓我長大後再來看你們……希望你們對叮咚好一點,讓他去完成自己的夢想,不然可能會跟我一樣離家出走。”
甚至,小峯還預想了自己未來的可能,“我可能被別人收養,也可能在馬路上流浪……”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林海認為,孩子與家長髮生的這些衝突,歸根到底是溝通的問題。通常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看重的是孩子的服從力和家長的控制力;如果孩子的忍耐力到達了極限,而家長溝通能力不足,就會爆發種種問題。
沉迷遊戲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林海認為,家長們在禁止孩子玩手機的同時,也要看清一個事實:信息化時代,電子產品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遊戲,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它既有競技的快樂,也有社交的屬性。強行禁止,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讓親子關係降到冰點。“堵不如疏,規定孩子的遊戲時間,幫助他們養成自律的習慣。同時,父母做好帶頭作用,陪伴孩子時遠離電子產品,做一個‘不插電’的父母。”林海建議。
來源:台州新聞客户端